Redis 学习(二) 配置文件说明

来源:互联网 发布:派拉软件怎么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6:42

转载:http://mxohy.blog.sohu.com/169635299.html

  • daemonize 是否以后台进程运行,默认为no
    pidfile 如以后台进程运行,则需指定一个pid,默认为/var/run/redis.pid
    bind 绑定主机IP,默认值为127.0.0.1(默认注释掉的)
    port 监听端口,默认为6379
    timeout 超时时间,默认为300(秒)
    loglevel 日志记录等级,有4个可选值,debug,verbose(默认值),notice,warning
         debug:记录很多信息,用于开发和测试
         verbose:有用的信息,不像debug会记录那么多
         notice:普通的verbose,常用于生产环境
         warning:只有非常重要或者严重的信息会记录到日志
    logfile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值为stdout,标准输出,若后台模式会输出到/dev/null
    databases 可用数据库数,默认值为16,默认数据库为0,数据库范围在0-(database-1)之间
          如连接到指定的数据库:redis-cli -n 1 –p 6379
    save <seconds> <changes> 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rdb。相当于条件触发抓取快照,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900秒内至少有1个key被改变
        save 300 10  300秒内至少有300个key被改变
        save 60 10000  60秒内至少有10000个key被改变
    rdbcompression 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持久化到rdb文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
    dbfilename 本地持久化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ir 本地持久化数据库存放路径,默认值为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本机为slave时,设置主服务的IP及端口(默认注释掉的)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本机为slave时,设置连接master的密码(默认注释掉的)
    requirepass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了密码保护,连接密码(默认注释掉的)
    maxclients 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不限制(默认注释掉的)
    maxmemory <bytes> 设置最大内存,达到最大内存设置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也会从free-list里清除一些key-value。当以上方法都没有效果,那redis就不再支持写入操作(如set,lpush),但不影响读操作如get。(默认注释掉的,没限制,跟RAM相同)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当redis达到设置的最大内存时redis处理方式:(默认注释掉的)
          volatile-lru:使用LRU算法清除过期的key
          allkeys-lru:使用LRU算法清除所有的key
          volatile-random:随机清除过期的一个key
          allkeys->random:随机清除任何一个key
          volatile-ttl:清除马上要过期的key
    appendonly 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记录日志,默认值为no。如果不开启,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若设置为yes,redis每次改变都会记录到appendonly.aof文件,每次redis重启后会redis会按顺序读取这个文件到内存中。
    注意:appendonly可以和save并存,但当重启时redis会读取aof文件到内存而忽略rdb文件。
    appendfilename 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值为appendonly.aof(默认注释掉的)
    appendfsync 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不调用fsync(),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都去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但安全
        Everysec:默认值,表示每秒同步一次,速度和安全性的均衡
    vm-enabled 是否使用虚拟内存,默认值为no,虚拟内存可以让redis使用比RAM还大的空间。
    vm-swap-file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相同的swap文件,确保每个redis都有自己的vm swap
    注意:只有当vm-enabled设置为yes时才有效果。
    vm-max-memory 默认值为0。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 (Redis的索引数据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表示将所有对象都存储在磁盘。
    建议将它设置为60%~80%的RAM,可以保护RAM,防止都被redis用光。
    vm-page-size 默认32,redis将swap划分为页,一个对象可以存储在多个连续的页里,一个页不能被不同的对象分享。所以如果页很大,但对象很小,则浪费了磁盘空间。
    如果有大量的小对象,可以将page设置为32或64bytes
    如果有大量的大对象,可以将page设置大些
    vm-pages 默认134217728,swap文件中内存页的总数,磁盘上每8页会消耗1byte的内存。
    所以swap总大小= vm-page-size * vm-pages
    vm-max-threads 默认4,VM IO的同时交换的最大并行数,若为0则关闭了VM功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