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战争

来源:互联网 发布:ubuntu无法切换输入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2 17:19
一、完全是废话的前言

  想到要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一个意外,起因就是某天在一个聊天室里和一个家伙讨论中国人是不是一个善战的民族。

  我的论点是中国人传统上就并不善战。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许多名将,但是大多是在自相残杀中产生的,在对外战争中,中国人实在乏善可陈。对外的东征西讨战绩虽然也还可以,但是大多都是恃强凌弱,凭借人口和经济力压倒附近的弱小民族而已,而一旦遇到尚可匹敌的对手往往就败退下来。象隋炀帝征高丽,113万大军(加后勤共200万)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弱邻,我都不知道当时高丽总共有没有200万人口。再就是751年,唐大将高仙芝在坦罗斯撞上了新兴的阿拉伯穆斯林人,此战的大败使得中国人失去了对中亚和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同时使大量的先进科技如造纸术等流入中东和欧洲。这还是中国最盛的隋唐时期,此后更是几乎没有对外征伐的能力而是被动挨打。

  另外那个家伙用来反驳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了。他这么说我也实在没有办法,我总不能说蒙古人不是中国人吧。不过这也使我忽然有兴趣翻一下有关蒙古人的东西,并得到结论:蒙古人、至少成吉思汗时的蒙古人称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从政治到军事上和传统的中国人是如此的不同。中国人把元朝看成是自己的朝代不过是因为忽必烈定都大都并试图当一个中国皇帝而已,但是忽必烈的政权远远不能代表整个蒙古帝国。在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的子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成为波斯的统治者(伊尔汗国),而拔都的子孙则信奉东正教而维持在俄罗斯的统治(金帐汗国)。在中国的蒙古人被迫北逃的时候,伊尔汗国也被穆斯林突厥人所灭,而金帐汗国也被重创但是还继续存在了很久。如果我们可以自称蒙古人的后代而以其战绩而自豪的话,俄罗斯人和中东人也有着同样的资格。

  即使是中国人的元朝,它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在政治和经济上也是如此的不同。蒙古人大量使用许多外族官员和引进大量其他文化,这和其他朝代的独尊儒术及士人阶级掌权有着极大的差别。在文化交流上,元朝要远远凌驾于唐朝之上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元朝经济上由于完全控制整条丝绸之路,大规模的商业往来成为元朝经济一个相当大的特色,这和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也是如此的不同。在我看来,元朝是由外力强加给中国人的一个时代,它不是由中国文化所孕育而显得如此的独特和格格不入。而且它在很短时间里就消失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回到军事上,蒙古人和传统的中国兵法也有着巨大的不同。除了《孙子兵法》由于在战略上的高度概括性而普遍适用外,其他中国传统兵书大多集中于对古代行军布阵的探讨而完全和蒙古人的作战方法不挨边。在作战上,蒙古人也不是中国人。以下的篇幅将要说明这种差别所在。但是为了不让自己辛苦敲了半天的东西只具有如此片面的意义,我会试图对蒙古人的战略战术作出一个相对的完整描述。

  二、背景

  1、沿海民族和游牧民族

  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欧亚大陆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由于相对优越的气候条件,在沿海地区崛起了一连串以农业、工业和商业为基础的富裕而人口众多的强大帝国。西部有巴比伦、埃及、亚述、希腊、波斯、迦太基和罗马等,南部有印度河文明,而东部就是中国了。沿海民族通常具有永久性定居的重要特性,人们居住在固定的村庄或城市里,年年岁岁耕种同一块土地。这使得沿海民族通常具有稳定而可靠的社会结构,其经济和文化也是十分的繁荣。

  但是在欧亚大陆内地的许多地方,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人类必须和极端的温度、不稳定的降雨等恶劣条件斗争。这些人们通常依赖畜牧生活,时常从一个牧场迁徙到另一个牧场。游牧生活内在的危险和为争夺草原进行的战斗,使强悍、好斗和有纪律性、善于克服困难的民族应运而生。

  2、马镫和弓

  在军事上,沿海民族和游牧民族也有着本质的差别。

  沿海民族通常具有众多的人口,从而也就拥有广大的兵源。但是与军队的人数相比,国家的畜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战马供给。所以沿海帝国的军队通常以步兵为主力,其主要兵器就是短剑、盾和长矛。而主要作战理论也强调重兵集团的力量而比较忽视机动作战理论。

  游牧民族是最早学会驯服马匹的民族,随着马镫的发明他们成为天然的骑兵。这和在公元前8世纪发明的组合式弓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世界古代史上最可怕的兵种――骑射手。由于人口少而且军队几乎全部由骑兵组成,在他们的作战指导思想上机动性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西庇阿和汉尼拔最早为罗马人树立了骑兵作战的榜样,但是罗马人在布匿战争结束后从新开始依赖步兵。结果在罗马向占据伊朗和两河流域的安息人扩张的时候,安息人的骑射手和重骑兵有效的击败了罗马人。“安息人射箭法”――骑射手一边后退一边转身射箭使得罗马人一筹莫展,连镇压了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克拉苏也在此战死,罗马最后不得不停住了扩张的脚步。最后东罗马帝国也开始采用了骑兵作战,而身穿昂贵铠甲和高大战马的骑士开始充斥中世纪欧洲的各个战场。但是欧洲没有注意到身穿轻甲或者根本不穿盔甲的骑射手的巨大威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蒙古人时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

  在中国,开始的情况也差不多。在秦汉和三国的战争里,步兵之间的战斗始终决定着战争的走向。这使得当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时,汉族政权不得不仓皇南逃,利用中国南部的河流水网以抵消北方骑兵的优势。随着游牧民族逐步被汉族同化,中国人开始完善骑兵作战的战术。在隋末唐初的一系列战乱中,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李世民的许多战例表明中国的骑兵机动战术已经充分完善。但是随着游牧民族被同化,中国逐渐回到沿海农业国的步调。同时军事上步兵重新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宋朝就是以其精锐步兵而不是骑兵在历史上留名。这一点也使得在面对辽、金、西夏等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的威胁时,宋只有仿效前人,在河流纵横的南方偏安了。

  3、蒙古人

  所有蒙古各部落加起来人口不过100万人,最多能提供15万蒙古骑兵,他们是如何能完成征服世界的事业呢?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最出色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的骑术要比他们的敌人好得多。蒙古马通常在恶劣的条件下放牧,这使得它们的体格不很高大。但是蒙古马非常能吃苦而且适应性很强,当时随便一匹蒙古战马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连续骑160公里而不需要进行长期的休息。而且他们的单一兵种使他们避免了使机动兵种和步兵相协调的难题,而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沿海帝国的军队。这些因素加上足够的备用战马,蒙古军队具有即使今天看起来都可怕的机动性――在匈牙利战场上他们3天行进了400公里!这个速度即使拿到现在也是难以想象的!

  蒙古人的主要兵器是大型组合式弓。在1346年的克雷西和1415年的阿让库尔,英式大弓对法兰西骑士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两场战役也被作为弓箭手对骑士的大捷而载入战争史册。但是蒙古人用的组合式弓要比英式大弓更有威力。蒙古式弓有防水保护,不受天气的影响。它具有45公斤到75公斤的拉力,而英式大弓只有35公斤左右。这样,蒙古式弓发出的利箭可以在200米内射穿当时所有通用甲胄的保护并杀死敌人。要知道现在手枪乃至有些步枪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一点!

  这样蒙古人就同时具备了机动作战的两大要素:优越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破坏力。但是这还不够,很多游牧民族也具备了大体相近的条件,但是他们没有作到蒙古人所做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

  4、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拥有高超的处理部落政治的手腕,这使得他能够让蒙古各部落团结在他的周围,这一点是很多游牧民族所不能作到的。沿海帝国对付游牧民族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利用武力,而是以小的利益挑动其内讧和分而治之,但是这一招对成吉思汗的部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成吉思汗为游牧民族增加了新的技能和装备――强有力的石弩、攻城槌、火炮和坑道工兵。这些从中国人学来的技术为蒙古人无以伦比的骑射手增加了攻城武器,这使蒙古人有能力攻下拥有强大防御工事的城池而不是象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望而却步。

  成吉思汗还使蒙古人成为情报战和心理战的能手。蒙古人在开战之前会详细收集对手的地理、资源、政治经济状况的资料。蒙古的主要将帅都是此道高手,通过和长途贸易商人的密切关系和大量收买当地人,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蒙古人也善于通过宣扬其强大不可战胜和对任何抵抗的残酷屠杀来降低敌人的士气和战斗意志。

  此外,当时的蒙古人拥有一大批卓越的将帅――从成吉思汗到木华黎、速不台、哲别、拔都等等。这些将帅不但拥有充分发挥蒙古人优势的战术手腕,更懂得如何从战略上利用蒙古人的强大机动性出其不意、攻敌不备,他们是最早和最成功的一批机动战略的实践者。

  5、势力局面

  即使具有这样的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出现在恰好的历史关头,蒙古人也不可能获得这样巨大的成功。如果是在汉朝和唐朝,团结而强大的汉族政权可以轻而易举制止蒙古人了,而最强盛时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作到这一点。但是成吉思汗所面临的欧亚大陆势力局面对他十分有利。中国分成了三个小国:北方的金、南方的宋和西北的西夏。在中国的西边,是哈刺契丹人由绿洲城市所组成的喀拉汗国;再往西是穆斯林的花刺子模;更西一点是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而这些王朝都不是处于其最强盛的时期,没有绝对的优势力量来阻止蒙古铁骑。

  三、蒙古人的战略战术

  1、主要战术

  蒙古人的战术在理论上很死板,但是实施起来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蒙古人的战斗队形有5排。重骑兵组成前两排,他们挥舞长矛、战斧和狼牙棒等作为主要打击力量,当然也有带上强弓。而身穿轻甲或者不带甲的轻骑兵构成后3排,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短剑和投枪,当然也少不了强弓。

  当两军交战时,其他的轻骑兵部队首先分散开来和敌人展开小规模战斗,并在战斗中转向两翼而以主力部队构成正面。当这一步完成后,主力部队中后三排的轻骑兵就穿过重骑兵的阵列向敌人发射箭和投枪来造成敌人阵列的混乱。如果此举没有造成敌人的混乱,轻骑兵就会采用一边后退一边转身射箭的做法勾引敌人追击并导致其阵型混乱。一待敌人阵营混乱,轻骑兵就转移到两翼给重骑兵留下畅通的通路以进行决定性打击。如果轻骑兵没有达成目标,指挥官就会命令一翼上的轻骑兵从侧面攻击敌人侧翼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重骑兵包抄到这一侧翼后面,从后方发动致命的攻击。

  2、曼古歹

  曼古歹也是蒙古人最喜欢使用的战术,这一战术的核心就是假装溃逃,诱使敌人追击,而其精髓就是速度和突然性。

  曼古歹是一支经过特殊挑选出来的部队,他们要单独向敌人进攻。曼古歹能够迅速冲到敌军队伍面前,如同暴风雨一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放箭,然后马上逃走,自始至终都不和敌人步兵的剑或者矛交锋。他们把马的快速奔驰和巧妙的控制以及时机的选择成功的结合到一起,先发动猛烈的进攻给敌人带来相当损失,然后诈败而后撤,假装惊恐而好象漫无目的地慌乱逃走。只有最精明和控制力极强的敌军才能抑制住追击的冲动,不去追击佯装溃败的蒙古人。在这有时要持续几天的追击过程中,敌军的骑兵会被诱使超出自己后援的保护范围,丧失严密的阵型而任凭部队和个人纷纷离散。这时,蒙古弓箭手会突然组织起来设下埋伏,逐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并给还能维持阵型的敌人造成巨大的混乱。这样一来,陷入混乱和重大伤亡的敌人面对严阵以待的蒙古重骑兵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3、战术特点

  蒙古人的战术之所以具有毁灭性,是因为他们等到弓箭射击使敌人陷入混乱时才发起近战。蒙古军队很少任凭自己被卷入和敌人重骑兵的交锋中,而是一看到信号就迅速撤离,在远处集结起来,再次用弓箭袭击敌人。他们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敌人被削弱或者陷入混乱,才动用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进攻。

  4、机动战略

  蒙古人的战略是一种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和施展诡计的演练。它使敌人大惑不解,从而可以将蒙古军队置于敌人最没有料到的决胜位置。蒙古人极善于使用18世纪的法国军事理论家博塞所总结的分进合击的思想。他们把自己的军队分散成几个分散的纵队,同时威胁敌人的多个重要目标。这样敌人不得不分兵保卫多个目标而分散兵力或者集中兵力保护某些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他目标。如果敌人分散兵力的话,蒙古分散的纵队会突然集结起来以优势兵力发动攻势;如果敌人不分散兵力的话,蒙古人可以轻易的夺取很多战略要地而使战局越来越有利于自己。这一战略在成吉思汗的花刺子模战役和速不台的匈牙利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5、总结

  蒙古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战争机器,它建立在四个重要基础上: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完备的战术体系、将帅的战略天才。我们将在下面的战例中看到蒙古人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发挥出来的。

  四、战例一:花刺子模战役

  1、背景

  1206年,成吉思汗决定恢复丝绸之路的贸易以确保足够的财源,他希望征服中亚。

  1218年,喀拉汗国爆发佛教徒国王屈曲律和占国民大多数的穆斯林突厥人的冲突,哲别借此机会率领两万人几乎兵不血刃地在几周内占领整个国家。现在成吉思汗和花刺子模国王穆罕默德面对面了。两个强国为了争夺丝绸之路的主导权,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2、势力

  此时蒙古人已经征服了西夏和朝鲜并迫使金求和,国势蒸蒸日上。当时蒙古拥有15万蒙古骑兵,成吉思汗在这个战场投入了12万人。

  花刺子模也基本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在成吉思汗完成他的上述征服的同时,穆罕默德把他的国家向西南方扩大,将从阿富汗到印度河为止的广大领土归为己有。花刺子模可以动员2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强悍的突厥骑士。这些骑士虽然没有蒙古人组织严密。但是同样精通游牧民族的机动战术、组合式弓和长矛。

  就实力而言,花刺子模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穆罕默德没有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而是决定在锡尔河一带保持守势。他不顾善战的儿子扎兰丁的反对,把兵力分散在沿河800公里的各个城堡里。这一举动给了成吉思汗战略天才表现的机会,蒙古人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3、开局

  即使穆罕默德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了解他还是不能发起正面进攻。由于不希望陷入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中,他决定先把穆罕默德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处,然后在敌人没有料到的地方发起突然的打击。

  1219年春,术赤带领3万人入侵药杀水北段地区。蒙古人一路上烧杀抢掠,大肆破坏附近的乡村。等扎兰丁率军赶到时,蒙古人在焚烧了所有城市和田野之后撤退了。现在这一块地区完全成为废墟,无法为在此活动的军队提供任何给养。

  1220年1月,哲别率2万人突然穿过埋在深雪中的泰莱克要塞,向药杀水南段的浩罕进军,并直接威胁了穆罕默德的右翼和他的两个实力中心:首都萨马尔干和西边的博卡拉。

  由于术赤的焦土攻势和哲别对要害的挺进,穆罕默德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药杀水南段。他加强了这一区域的防守力量,并在萨马尔干和博卡拉分别集中了5万人和4万人。但是成吉思汗计划把主要打击力量放在别的方向。他集中了10万人,分成3支部队:术赤3万、察合台3万、成吉思汗4万。这10万人带足粮草沿敌人最没有料到的路线――被术赤焦土化的土地,于1220年2月到达药杀水北段,轻松的夺取了兀塔赤尔。

  4、结局

  在攻下兀塔赤尔后,术赤和察合台的部队分头向南方挺进,沿路攻下一个个堡垒。同时拿下了浩罕的哲别向北前进,试图和术赤他们会师。这些举动使穆罕默德的注意力被牢牢固定在药杀水防线上,他把所有的后备力量都派到那里了。穆罕默德完全没有注意到成吉思汗的部队没有和王子们一起行动,而是神秘的消失了。

  成吉思汗的部队离开了战场北上,攻陷了一座土库曼城市扎尔努克。这是因为他通过密探得知这座城里有一个向导知道一条路,这条路可以沿绿洲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于是在这个向导的带领下,成吉思汗和他的4个万人队安全的穿过了沙漠,在1220年4月突然出现在博卡拉,穆罕默德军队的大后方。博卡拉现在守军不到3万人,如果固守的话也许可以守住。但是没有有经验将领的指挥,他们很容易就被成吉思汗诱出城池并歼灭了。花刺子模的重镇博卡拉很快就陷落了。

  这也许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战略迂回,完全体现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原则。成吉思汗率军迂回500多公里,而且穿越了几乎是不可逾越的沙漠。仅此惊人的一击,成吉思汗就破坏了穆罕默德的整个防线,切断了他和西方各省的联系;那里还有大量的兵力没有招来。现在穆罕默德的防守体系完全崩溃,可用的兵力只有不到10万人而且还很分散,只能据守几个重要据点而已。

  蒙古人的4支部队在萨马尔干会师,共计10万以上;另一方面,穆罕默德只有5万士气低沉的守城部队。穆罕默德见势不妙,竟然在战前仓皇逃走。守军无奈之下试图突围,结果在蒙军分割包抄之下全军覆没。

  此后,蒙古人有条不紊的完成的扫讨作战,占领了花刺子模全土;而穆罕默德于1221年1月病死在里海的一个小岛上。

  5、总结

  在仅仅几个月里,几乎完全靠使守卫者无法应付的战略调动,成吉思汗就把一个大王国摧毁殆尽。他首先在南部发动攻击,从而使穆罕默德的注意力远离他的第一个主要打击点――800公里以外的兀塔赤尔。然后成吉思汗利用猛烈但是非决定性的攻击牵制敌军,把花刺子模主力牵制在锡尔河沿岸。这样他就可以包抄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和其增援部队的联系,并夺取两个重要城市――萨马尔干和博卡拉。由于他的出其不意,在每一个决战地点他都可以聚集优势兵力,尽管他的总兵力不如花刺子模强大。

  这场战役中表现的特点和700多年后的一场战役十分相象,1940年曼施坦因在法国战役中的做法和成吉思汗的做法的要点几乎一样。英法军将主力集中于马奇诺防线而无法应付德军从阿登高原的迂回和纵深突破,穆罕默德也是由于过于重视药杀水防线而被成吉思汗穿越沙漠的突破一举击溃。不过成吉思汗是主动造成敌人的战略失误,而法国人的眼光狭窄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不是曼施坦因的功劳。所以成吉思汗的这场战役要比那场著名的“闪电战”有着更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五、东欧战役

  (一)背景

  花刺子模战役刚刚结束的1221年2月,速不台和哲别率领2个万人队开始了对西方大草原历时两年的侦察,以便为蒙古人的进一步征服开辟道路。但是这一探险行动本身就成为了历史上最了不起的骑兵袭击。这只军队只有2万人,但是速不台和哲别消灭了格鲁吉亚、俄罗斯、不里阿尔和康里族等许多势力的军队;其中任何一支的兵力都要比蒙古人强大得多。他俩还招募了大量密探以了解欧洲局势,并且他们还通过贸易手段和威尼斯人建立了秘密联盟。威尼斯人向蒙古人提供欧洲的地理和政治情报,蒙古人答应在他们的领土上给予威尼斯人贸易垄断特权。但是在返回途中中,哲别病死。而1227年成吉思汗的病死使蒙古人暂停实施所有的外征计划。

  1234年,蒙古灭金。

  1235年,蒙古人决定投入15万兵力用于欧洲方向,主将是拔都和速不台。

  1236年,速不台征服伏尔加河流域。

  1240年,蒙古人摧毁基辅,俄罗斯屈服。蒙古人开始准备入侵东欧。

  当时的欧洲正面临教皇格利高里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激烈冲突,无法组织整个欧洲的联军来满足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请求。抵御蒙古人的任务要由匈牙利、波兰、日尔曼人、奥地利人和条顿骑士来承担,但是他们对蒙古人几乎一无所知。相反,拔都和速不台对欧洲政局有着详细而及时的情报。

  蒙古人动员了10万军队。而欧洲方面的参战兵力:波兰军队约4万人、奥地利人约4万人、日尔曼人约6万人、匈牙利约14万人,共计约28万人。

  1241年1月,蒙古人集结在利沃夫附近,离当今波兰和乌克兰的边境不远。速不台想强攻匈牙利首都格兰和布达佩斯,但是他担心波兰人和日尔曼人袭击他的右翼,而且波希米亚的奥地利人有可能从西方进攻他。速不台决定消除这种危险,但是他的计划十分大胆。他把军队分成4个部分。前3个纵队共8万人用来夺取匈牙利,他准备让2万人的第四纵队消除所有侧翼危险。于是整个战役分成了两个部分:波奥战役和匈牙利战役。

  (二)战例二:波奥战役

  1、兵力

  蒙古人的全部兵力是拜达尔和合丹两位王子的两个万人队,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使波兰、日尔曼人和奥地利人无法干扰匈牙利战局。这些欧洲军队之间并不能互相协调,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拥有总共15万的兵力,蒙古人也许需要一场奇迹。

  2、波兰

  蒙古人于1241年3月进入波兰,这时波兰的军队还没有集结起来。

  即使面对优势的敌人,蒙古人还是决定分兵。合丹向西北移动,尽可能广泛地进行破坏,同时威胁奥德河以西的日尔曼诸国。拜达尔向西南挺进,直扑波兰首都克拉科夫,一路上烧杀抢掠。当拜达尔即将抵达克拉科夫时,他掉头开始撤退,好象几千年来游牧民族经常做的一样。波兰的骑士没有发现蒙古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不同之处,他们追了出来。蒙古人放走战俘并四散逃走,波兰人则勇追穷寇。结果波兰人在赫梅尔尼克遇到蒙古弓箭手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拜达尔轻松地拿下了被遗弃的克拉科夫,把它付之一炬。

  拜达尔和合丹原计划在西里西亚首都布雷斯劳会师。途中,拜达尔得知西里西亚国王亨利在利格尼茨集结了一支2.5万人的军队。亨利军队的骑兵由西里西亚骑士、法兰西骑士、波兰骑士和条顿骑士组成,主力还是波兰和摩拉维亚的步兵,战力不强。但是德国波希米亚国王文西斯劳斯带领5万大军正在向亨利靠近。拜达尔决定先发制人,他一边全速出发一边派人通知合丹改变计划。

  1241年4月8日,拜达尔和合丹一起抵达利格尼茨。亨利不知道文西斯劳斯向他接近,他在4月9日迎战蒙古人。欧洲人对于曼古歹战术没有任何概念,结果自然是大败,连亨利也在战场上被杀。

  到利格尼茨战役为止,蒙古的这支小分队在一个月里打赢了两场决定性战斗,让波兰丧失了战斗能力;同时迫使奥德河以西的日尔曼人退守国土而不敢出击。整个作战任务已经完成大半。

  3、奥地利

  现在蒙古人面对的是文西斯劳斯的5万大军。蒙古人在一个月的战役中损失不小,没有把握在硬拼中打败波希米亚人。于是蒙古人决定把文西斯劳斯牵制在北面,使其无法加入匈牙利战局。

  蒙古人首先佯攻西北面,仿佛要向波希米亚进攻,迫使文西斯劳斯立即尾随而来。蒙古人立即化整为零,分散成一支支敌人无法捕捉的小部队,以极高的机动性迂回到波希米亚人后方,象拉网一样荡平摩拉维亚,使其丧失任何补给能力。这样无论是波希米亚人还是奥地利人要加入匈牙利战局都必须携带足够的给养通过摩拉维亚,而且必须面对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的危险。基本上,一段时间内波希米亚人和奥地利人都没有能力影响匈牙利战局。

  完成这个工作后,蒙古人重新集合起来,掉头向东南进发,前去和速不台会师。

  4、小结

  在这场出色的旋风式侧面战役中,一支不起眼的蒙古军队彻底消除了比它强大许多倍的波兰、德国、捷克和奥地利军队进行干预的可能性,然后还能及时地返回主力部队中,参加下一步作战。这一切几乎就是奇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神奇的战果完全是由于蒙古军队卓越的机动性和优良战术带来的,当然还要加上能发挥这种优势的指挥官。

  (三)战例三:匈牙利战役

  1、兵力

  速不台和拔都拥有8万人,而匈牙利人有14万左右的军队,其中一大半是欧洲传统的重装骑士。

  速不台想直接攻击匈牙利首都格兰,但是他必须先保证他的部队可以顺利的抵达匈牙利的腹地。我们会看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蒙古人再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分兵出击。

  2、蒙古人的分兵

  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分成3个纵队,分别沿3个相隔遥远的路线进入匈牙利。由于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受到威胁,匈牙利无法集中力量对付蒙古人的任何单一威胁,因为他们担心另外两支部队会降临他们军队的后方或者夺取他们不能失去的重要城市。蒙古人确信,匈牙利人无法有效的抵抗3个纵队中的任何一个,从而这3支部队可以安然无恙的抵达多瑙河畔并在那里重新合并成一支部队。

  右侧即北方纵队于3月初西进,其侧翼被早几天出发的拜达尔和合丹的部队所保护。他们然后掉头南下,穿越喀尔巴阡山脉后再次分成两支部队掉头向东。在这样绕了一个大圈后,他们在3月17日出现在多瑙河畔并夺取了河东岸上位于布达和格兰之间的瓦茨。

  与右翼同时出发的左侧部队负责南方,他们也沿弧线前进。开始先向东南出发,经过摩尔达维亚等地进入特兰西瓦尼亚。蒙古人留下一个万人队牵制特兰西瓦尼亚的贵族,其他部队转而向西,然后再沿蒂萨河北上,于4月3日抵达佩斯附近。

  速不台的主力最晚出发,这是因为他要确认其两翼得到保护。这支主力部队以拔都的近卫军为前锋,拥有极强的战力和机动力。3月12日出动拿下鲁斯克隘口,3月15日前锋已经抵达多瑙河畔。在这3天里,蒙古人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了400公里,这是战争史上最迅速的行动之一。

  这样,蒙古人的主力完全按照计划抵达多瑙河畔而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而如果他们正面突进的话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3、决战

  4月3日,蒙古人在布达和佩斯城外集结了三个纵队共7万人,而匈牙利国王贝拉则集中了他的10万大军。决战好象要开始了,但是速不台不愿意开始进攻。首先他的军队比贝拉少;而且如果他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强渡多瑙河实在太过危险;最后,如果他在河畔作战,匈牙利人可以指望其他援助。因此,速不台在战略规模实施了蒙古人常用的战术诡计:他向东撤退。匈牙利人断定速不台是被他们的兵力优势吓住了,于是纷纷要求追击。他们急着计划瓜分战利品和胜利光荣,完全没有想到蒙古人是想诱使他们进入预备队无法给予援助的地点。贝拉出动了全部10万军队追击缓慢撤退中的速不台。

  现在蒙古人可以发挥机动力和诡计了。速不台用6天的时间向东北撤退160公里到达沙约河畔的莫希荒原,蒙古人决定在这里发动突然袭击。蒙古人首先全军从唯一的石桥过河,迫使匈牙利人在河对岸的荒原上扎营。然后蒙古人把部队分成两路,拔都4万人、速不台3万人。拔都将发动正面进攻,而速不台在同时利用黑夜从上游结筏潜渡以迂回到匈牙利人的后方。

  4月10日黎明,战斗开始了。拔都强攻石桥并渡过了沙约河来到西岸,现在他要面对10万人的贝拉军。匈牙利人利用2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蒙古人则利用强弓死守。在令人发疯的2小时激战中,拔都损失惨重,但是却成功的吸引了匈牙利人的全部注意力。到了下午,速不台的3万军队出现在匈牙利人背后,贝拉发现他已经腹背受敌。久经沙场的匈牙利人很快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有条不紊的撤回营地。然而蒙古人包围了营地并利用攻城武器发动猛攻,匈牙利人不得不决定突围。蒙古人继续攻击,并故意在包围圈上露出缺口。大群匈牙利骑兵就从此突围成功,但是在蒙古人的追击下他们无法继续保持阵形。匈牙利骑兵自以为逃脱了攻击,但是实际上他们陷入了另一个陷阱。蒙古轻骑兵要比笨重的欧洲骑士跑得快得多,他们从后方两侧包抄追击,用弓箭将无奈的匈牙利骑士击落马下。结果起码有7万匈牙利人死在战场和西逃的路上,而蒙古人的损失不过1万左右。

  在沙约河的决战之后,匈牙利人有组织的抵抗崩溃了。蒙古人拿下佩斯却没有马上过河,而是开始养精蓄锐并逐步巩固对匈牙利东部的控制。

  1241年12月,多瑙河结了厚厚的冰而不再是一道屏障了。蒙古人大举向西推进,并于12月24日拿下匈牙利首都格兰,同时他们还攻下了布达和萨格勒布。蒙古人完全控制了整个匈牙利。

  4、小结

  在战役的开始,速不台依靠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分进合击的战略,在惊呆的匈牙利人作出反应之前,在多瑙河畔摆开了蒙古人的主力部队。而在此后的决战中,蒙古人利用战略上机动性和战术上的优势获得完全的胜利。一位当时历史学家约翰写道:“欧洲的骑士几乎完全依靠强攻战术;而蒙古人则只有在弓箭已将敌人消灭殆尽的时候,他们才和敌军短兵相接”。约翰抓住了蒙古人战术的优越之所在,但是更重要的是速不台的战略才华,使得这种优势可以顺利发挥。

  (四)东欧战役的结局

  蒙古人拿下了匈牙利大草原,有了这个天然牧场和后方基地来秣马厉兵,蒙古人可以开始逐个摧毁西欧各国了。当年匈奴就是以匈牙利草原为根据地一直打到罗马,现在比匈奴更强的蒙古人无疑也可以做到。而且当时的欧洲四分五裂,做为主要强国英、法都没有强大而统一的军队,而德国干脆就没有成型。教皇宣布了对蒙古人的讨伐令,但是好象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如果不出意外,整个欧洲将落入蒙古人手中。

  但是在1241年12月11日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这个消息于1242年春传到欧洲。于是蒙古王子们想回国争夺权力而决定率军返回东方。没有了这些部队,拔都知道他无法控制东欧;但是他认为可以通过招募本地人能保持其对俄罗斯的控制,他决定在伏尔加河畔建立自己的国家――金帐汗国。蒙古人开始一边破坏一边撤退,而惊恐不安的欧洲人没有进行任何干预。

  蒙古人再也没有机会发动一次这样的大规模攻势来进攻欧洲。对于欧洲人来说,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象一场噩梦和暂时的反常现象;他们捏造种种神话来描述他们是如何打败和赶走了蒙古人。但是实际上是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挽救了他们。因为蒙古战士们即使同欧洲最出色的战士相比都处于优势,尽管欧洲人在人数和装备上较为强大。

  六、结论

  1、战略――出其不意和分进合击

  蒙古人战略上的杰作不止上述的这些,而是还有许多。比如在成吉思汗在征服中国北边金朝的时候,曾把大同府当作一个诱饵,采取了一系列的诱敌行动。这和拿破仑利用曼图亚要塞的做法完全是一样的。当时,成吉思汗分兵三路,采取大纵深的迂回运动,终于在精神上和军事上都把金朝完全摧垮了。 这些杰作都具有出其不意和分进合击的特点,这两点是不可分离的。

  许多军人都喜欢把目标锁定在敌军主力上并希望以一场正面攻击决定战局,但是那些卓越的将领如西庇阿等并不这么做。亨利·利德尔哈特写道:“成功的统帅选择敌人最没有料到的路线或者行动方向;他利用抵抗能力最弱的路线”,而中国的孙子也提出“避实而击虚”。但是很多将领并不能作到这一点,而是象晚期的拿破仑一样,倚仗重兵而不是机动性。我们如果仔细看一下蒙古人的战例就会发现,他们是如此成功利用了这一原则而屡屡击败强大得多的敌人。

  分进合击的战略思想是由18世纪初的法国军事家博塞第一个系统提出的,其要点就是:把一支军队分散成几个纵队,使其向着不同的目标进军。博塞认为,鉴于敌人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强大,所以一位分兵进击的指挥官便能够迷惑敌人,使之误以为他的主攻目标是真实目标以外的某一点。这项战略会迫使敌人放弃自己的计划,并且要么分散兵力应付新的威胁,要么集中兵力守卫其主要阵地,从而削弱次要目标处的力量。因此,指挥官起码能达到一个目的,也许还能达到更多目的,只要他的各纵队遥相呼应,两个或者更多纵队能够迅速会合,以压倒优势攻占由于敌人分散兵力而兵力薄弱的一个目标。这种分进合击的做法经常被杰出的统帅所使用,象谢尔曼和早期的拿破仑都是此道高手。而蒙古人则更是把这一战略发展到一个高峰,他们即使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也是毫不犹豫的分兵出击。

  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很好的把这两个原则结合起来。他们通过分进合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又利用出其不意来确保分进合击的安全。同时我们还会发现,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正是蒙古军队卓越的速度,使得每一次打击都显得如此难以琢磨;另一方面,分散纵队的机动灵活确保使敌人无法应对它们的行动,并在敌人反应之前忽然集中起来发起致命打击。

  蒙古人的战略同时具备了出其不意和分进合击的特点,从而成为最成功的机动战略的体现。亨利·利德尔哈特如此评价:“在中世纪里,战略的最好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公元十三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其所以显出光辉,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训。蒙古人所进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战的规模和艺术方面,在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还是在战略和战术上采取间接路线的行动方面,不仅不会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战争,甚至于还要超越这些战争。”

  2、战术――诡计多端

  蒙古人的战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优势和丰富的诡计结合起来,使得蒙古人拥有当时最好的战术素养。这一点,在和匈牙利人的沙约河畔的那场决战中可以看得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认为,一支蒙古军队和当时任何同等规模的其他军队正面交战都可以获得胜利。但是这一点使得蒙古统帅显得更加出色,他们即使拥有如此善战的部队也极少和敌军展开正面冲突,而是小心寻找最能发挥战术优势的战场。这一点和很多人印象中只是兵强马壮而头脑简单的蒙古人截然不同。

  3、一点结论

  回到最开始的无聊问题,蒙古人在军事上是中国人吗?我的结论是:不是。蒙古人不但和中国这个沿海的农业民族完全不同,实际上他们和那些游牧民族也有许多不同。那时的蒙古人是一个如此特殊的民族,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他们能建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庞大帝国。

  七、参考书目

  (美)贝文.亚历山大 《统帅决胜之道》

  (英)亨利·利德尔哈特 《间接路线战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中)宋濂 《元史》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