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校长PK大学校长——致大学校长的公开信

来源:互联网 发布:oracle数据库应用案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4:27
    这两年常见网上和其它媒体报道许多企业不愿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不愿接收名校毕业生,认为他们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白搭一二年的培训费,好不容易工作上了点手又闹着跳槽,尽替他们当培训学校了。企业老板嫌他们无实用价值,家里怪他们不争气,社会上的人说他们没志气,而最感到委屈的是他们自己。依我看他们着实冤枉,造成这个现状根本不是他们的本意,主要责任也不在他们,那么,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呢?
     到各大学演讲或参加人代会,常碰到大学校长,我总不客气地质问他们:消费者是我们的客户,谁是你们的客户?你们两眼只盯着两只钱袋:一只是国家的,一只是家长的。你们心中眼中根本没有用人单位——我们这些真正的用户!就像我们要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必须要用负责任的态度了解客户需求一样,你们的大学何时了解过我们企业的需求?你们的产品是“学生”是“人才”,可你们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谁是你们“产品”的真正用户,也更不关心这些“产品”到底合适不合适、质量高不高、好用不好用。
     也许大学校长会说,你们企业没付我们一分钱,是国家和学生家长付的钱,我们没有责任考虑企业的要求。但你们不要忘记了,国家的钱也是包括企业在内的纳税人上缴的,学生家长掏钱供孩子上大学,希望孩子毕业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走上社会受重用,其中许多孩子将进入企业,企业如果认为他们的质量不高,不愿付更优厚的薪水的话,学校就间接违背了家长的意愿。毕竟企业、学校、学生家长构成了一个三角供求交换关系。
     校长们这种不关心用人单位需求的状况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四年大学这么多的课程和学时,几乎没有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人告诉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真正培育他们的独立人格、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手能力,也没有人给他们机会尝试独立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支持学生生活(像西方国家那样)。再退一步讲,没有人告诉他们走向社会后要放下架子,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要实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至少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稳脚根。
    从欧美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不仅经过了专门为下一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设置的全套现成的理论知识,又有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的技能传授和系统课程培训(尤其是工科),而且实行机动学分制,使学生可以较自由地选择勤工俭学的时间及时段的长短。有的学生甚至真正实现了半工半读,用超过六年时间读完本科,待他们毕业时已经完全适应了未来的工作,上手就能干。由于受过磨练,比较踏实能干,没有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极受欢迎。我国文革后高考第一二批毕业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些学生进大学前大多有了两到五年的工作经历,这样与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是平滑接轨的。
    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到了用人单位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要告诉他们天上不掉馅饼,付出才有回报。企业不是养闲人的,不是说你进了企业占了一个岗位,企业就欠你一份收入。你必须创造价值,根本意义上为客户创造价值才对企业有用。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你表面是和企业交换,实际是和社会交换,必须创造更多的价值,要考虑作为企业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要交税、企业要可持续所支付的研发费用等,留下公基金公益金,剩下的才有员工的收入和股东的收益。你要懂得和别人和谐共处,配合工作,发扬团队精神。你要从头学习各岗位应知应会的技能,要经历与今后工作有关的岗位的实习。你要参加企业文化学习等等……到你真正上岗位独挡一面,加起来的时间已不少于一年,有的甚至需要二三年。这中间许多人接受不了历炼走失了,企业在等到这些毕业生真正能起作用了,大量精力和费用已投进去了。这中间许多学生还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还要花心思和精力做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
    我经常开玩笑调侃大学校长,企业这套培训下来我也成了半个校长了。本来该你们干的活,我们都替你们干了,干脆你们收的学费和国家的拨款分我们一半得了。如果你们也学学西方的大学教学方式,稍稍改变一下学分制及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我们也不至于这样辛苦。我们多受点累,多出点费用还不要紧,要命的是这些毕业生一出校门经常找不着北,由于社会经验和职业知识的匮乏,什么行业什么企业什么专业什么岗位适合自己没有一点概念,乱撞一气,等好不容易摸索出点经验来,机会都错过了。由于选择的单位不能提供正确有效的职业培训和指导,本事没学到,还粘了一身于职业生涯发展不利的错误观念和习惯,好好的一棵苗子就这么毁了。较幸运的大学生找到了有现代培训体系的单位,有部分学生或耐不住寂寞或经受不住考验走失了,消失在迷茫和盲目的毕业生人群中。这也是为什么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人才,而一方面又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
    校长们也会感到冤枉和无奈——这不是某个学校的问题,这是整个高校教育体制甚至包括中小学教育体制的问题,涉及教育的历史背景、政府和家长思想观念、社会上供需信息不对称及社会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支持体系等等。我承认他们的难处,但不管怎样,以他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是有能力在本校教育体制上做些改革的。
   为此,我谨向大学校长们提以下建议:
1、  办学必须彻底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必须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潮流上考虑,从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从大学生个人健康发展上考虑,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发,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国家富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需求方向。
2、  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使之顺应时代的变革方向,适应各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在不与国情对立矛盾的前提下,必要时全盘引进欧美先进的教学观念,体系,方法和内容。
3、  成立专门班子调研与本校院系有关专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动向,及时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如何使学生的培养方向使之与需求顺应,同时该机构还可以作为学生就业咨询的指导部门。
4、  经常邀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座谈,倾听他们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5、  清除过时死板无效的教学内容,为素质、能力教育开路。
6、  寻求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基地,有可能的话,推行机动学分制,灵活掌握毕业年限,给学生更多毕业前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空间。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的只有一个,愿大学校园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愿企业能真正享用到大学培养的有用人才,这对学生、企业、社会、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十年育树,百年育才,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强盛的基础,期待着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话语权的大学校长,从国家富强大计,企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出发,勇敢改革,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用人单位联手,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为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就业和成才问题共同努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