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我们必须发展北斗

来源:互联网 发布:防火墙软件测试报告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5:10

        最近看了一篇新闻报道,专家驳同行北斗不如GPS论:望民众要有耐心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与相关行业顶级专家的交谈,对文中提到的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北斗北斗的瓶颈等感触很大。我并没有把自己置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只是出于作为中国人所应该有的一种危机感而写这篇文章。

       对于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北斗,文中举了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例子。例子描述原文如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专家许其凤举例说,某研究所曾经在我国河南某地做了个试验,用仪器干扰GPS信号,结果该地区两三天内手机全都不灵了。其原因就是我国现有的通信系统,不管是CDMA,还是TD-SCDMA通信基站,都依赖GPS的授时功能。一旦GPS失效,严重时可导致网络系统瘫痪。2011年1月13日下午,中国电信CDMA出现网络告警。值得庆幸的是,事件并没引发网络中断和延时。据美国官方称,事因GPS系统升级。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做技术的都见怪不怪了。别说手机、基站了,与时间相关的所有仪器,设备哪个用的不是GPS的同步授时功能。大到全国布网的各行各业的监控系统,小到很多小公司的核心同步采集技术。你们的生存现状恐怕并没有现在乐观。当然,美国人也不是傻子动不动就给你来那么一下。我们的《道德经》中有句老话防范于未然,这种防范工作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对于北斗的瓶颈,文中也做了到位的说明。部分原文描述如下:“北斗”产业化关键看北斗导航终端,而在其关键元器件中,导航芯片的国产化最为人所关注。苗前军对记者说,“有星无芯”是卫星导航领域的院士们最担心的状况,指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虽然发挥效果了,但接收终端的芯片却不是国产的。对于北斗的瓶颈,产业化的问题从我的学习经历上看,除了芯片问题外,其实北斗较其他系统复杂的体制也是暂时制约迅速实现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单纯的GPS其实是一个接收型、被动型的定位系统。一方面,不管地面上是否有GPS接收机,不管接收机是否需要定位,GPS卫星总是持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另一方面,当接收机需要定位时,它不必向GPS卫星或地面监控部分发射任何请求信号,而是只要接收到足够数目的卫星信号就可以自己求解出定位值了。相反,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型定位系统,不仅用户设备与卫星之间需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而且用户设备还需要向卫星发射应答信号。中心控制系统首先在这些询问/应答信号的传递中测得用户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信息,然后结合测得的卫星轨道信息就可以解算出用户所在的三维坐标。因为,面向用户的北斗接收机需要有接收和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双重功能,而GPS接收机只接收而不需要发射信号,所以与GPS接收机相比,北斗接收机在体积、重量、价格和功耗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而且也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但是,要知道系统的复杂是为了换取更强大的功能的,北斗完全可以兼容GPS的所有功能,于此同时在信息加密,抗干扰等领域都有不可磨灭的技术发展空间。目前,我们的北斗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第一代的试运行,已经取得GPS发展起初10年的成果(目前GPS已经有将近40年的发展,从1974年4月算起)。我们的确要用一种“温和而包容”的态度看待北斗的发展与现状。

       学属于中国人自己技术做中国真正需要的产品才是长久之计。拿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关键词结尾,“国家扶持”、“业界整合”、“集中力量”。

       原文地址: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21020/17484283.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