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体走红并非简单恶搞 体现了公众渴望表达的欲望

来源:互联网 发布:起点传奇数据库编辑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00:05

整日奔忙于一堆刁钻古怪、穿越古今的提问之中,元芳同志,你辛苦了!

司马迁:罪犯如此嚣张,引无数英雄尽遭殃。惜施公海瑞,性情鲁莽。宋慈包拯,总是受伤。一代神探,狄公仁杰,还需女皇暗中帮。俱往矣,看世间琐事,都问元芳……

今天09:23转发(1654)评论(256)
  • 杜甫:哈哈,说得好,真是我方唱罢你登场,我刚忙完你就忙,网友刚把我涂得天花乱坠,这下轮到“万事不决问元芳”了。@狄仁杰 @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

  • 狄仁杰:窗前明月光,迷案一桩桩。举头玩淡定,低头问元芳。耶~

  • 李元芳:回复@杜甫:依我看,此事必定大有蹊跷。这个朝代不知道怎么了,百姓比狄大人还恐怖,什么事情都问我,我都快成知心姐姐了。@狄仁杰,大人,还是跟着您好一点。

  • 杜甫:回复@李元芳:这样多好啊,作为人民公仆,被人民需要是件好事啊,你这都是在办实事啊,容易搞出政绩来,年底指不定就升官发财,从千牛卫升成万牛卫、十万牛卫了,元芳,你幸福吗?

  • 李元芳:回复@杜甫:我姓李!每天被问250多万次,你来试试!什么万牛卫、十万牛卫,我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搞什么政绩?!你看看他们问我的那些问题,不是问官员财产公示,就是问房价何时下跌……哪些是我职责之内的?都不知道相关的官员干什么去了,怎么不出来解决这些疑问,这才是他们应该搞的政绩。

李元芳:元芳已死,有事烧纸。

今天10:07转发(8633)评论(253)
  • 福尔摩斯@华生,此事你怎么看?

  • 华生:回复@福尔摩斯:我猜是愁死烦死过劳死。想当初元芳跟着狄大人时,那也是混得风生水起:长期追随“高级领导干部”,待遇很高的。每当被领导提问时,总是先来上一句“此事必大有蹊跷”、“此事必定藏着惊天的秘密”的万能句式,之后就洗耳恭听领导对事件的“神算”与推理,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分寸拿捏又恰到好处,不用费什么力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同,但现在,这么多人点名要他回答,不死都快疯了……

  • 福尔摩斯:回复@华生:华生啊,其实元芳和狄大人的关系就像你和我一样,有关案情方面的东西,有时候你们确实能起到点拨的作用,但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在提问的时候都差不多有了自己的看法了。事实上,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啊,你以为现在向元芳提问的这些“狄大人”也都是在询问他的看法吗?其实很多事情他们都是知道答案的。

注释Note

注释①:千牛卫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当时,“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注释②: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再拖

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政治和行政体制中的一块基石。没有这样一块基石,政治行政体制就不牢靠,就易倾斜,就有发生坍塌的可能。对于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存在,无疑会缩小其贪心杂念在权力领域作为的空间。由此,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位,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对干部贪心和杂念的默许。

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政治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在吏治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各种防止干部贪腐的制度规章、机构设置和措施方法之所以不足以震慑贪腐干部,就在于这些制度安排大都以“内部事务”的处理方式进行调查处理,而不是将其作为与公众利益攸关的事务进行公开,导致一些干部心存侥幸。[详细]

    

旁白Leaderette

“元芳体”之前的铺垫

在元芳体流行起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其他形式的铺垫,比如,有网友在遇到不懂、懂但不敢说、说了也会被删掉的问题时,喜欢使用这样的评论,“请楼下回答”,这样的接龙有时会被接得很长,直到有人给出最朴素最直白最接近问题核心的回答。

再比如,有个说法是,微博上最精彩的是网友评论,在众多的网友评论中,有种评论被称作“神回答”,这样的“神回答”在被转发时,转发者无需多言,两个字“最右”便授权“神回答”代表了自己的观点。“请楼下回答”和“最右”何尝不是“元芳,你怎么看?”的前身。

“元芳体”的讽刺意味

使用“元芳体”的网民显然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像说这句话的狄仁杰一样,是在寻求李元芳的答案和看法,而在网络上就是个体网民在寻求其他群体网民的看法和态度,是在征求全体网民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寻求的是网络评论和对待社会事件看法的统一性,追求的是民意的共鸣。

尤其是对待很多背离社会正义、法制、公共道德和老百姓想法的事件,在广大话语权不被掌握的情况下,“元芳体”的提问更具有力度和讽刺意味。

渴望表达的背后是网民对于社会乱象和表达不畅的嘲讽和愤怒

发问者不是要问出真正的答案,而是要引出人们对后面那句标准答案的联想。

笔记本:生存在这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每人对于现实都充满了疑问,不管你信与不信,反正我信了。

今天07:20转发(74994)评论(578)
  • 索尔仁尼琴:“人行道怎么被人一踩就塌了?”“一座桥怎么因为‘超载’就被压垮了?”……如此等等。公众种种“莫名其妙”的疑惑和不解,只能通过问“元芳”的“婉转”方式来表达了。

  • 李元芳:是啊,大家问我的问题都事关国计民生。从时事政治到柴米油盐、姻缘八卦,这些问题我发现都很有意思,有些是人所共知却被摒弃的常识,有些像是众声喧哗里深沉的叹息。

  • 笔记本:回复@李元芳:事实上,大多数网友在提出问题时就已经想到了正确答案,而“问”本身,则变成了一种态度,或者说是网络行为艺术。网络发问者不是要问出真正的答案,而是要引出人们对后面那句标准答案的联想:是的,正如你所说“此事必有蹊跷”,你我心知肚明,但,不便点破,无需点破,何必点破?

狄仁杰:就像我以前所判的每一个案子,我们都希望去揭开那些“天大的秘密”后的黑幕,如今公众不断的发问,其实是期待着这些广受关注的问题能够得到官方的回答与注意,期待着有人去倾听去回应,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和完善。

今天07:30转发(396)评论(97)
  • 杜甫:顶一个!应该通过发问,还原真实的社会意见和社会情绪,让现实的民生权益问题得以呈现。

  • 狄仁杰:每个人都希望能像我一样,身边有这么一个“元芳”:他是亲密的倾听者,永远的回应者,忠诚而积极的践行者。

  • 索尔仁尼琴:回复@狄仁杰:不错,公众如此热衷向“元芳”发问,背后所期许的,无疑是官方和民间、网络之间两个舆论场有更多的搭桥沟通,无疑是让政府决策真正朝着有利解决现实生活矛盾的方向推进,无疑是担心本来最该听到发问的人却装聋作哑,装疯卖傻,袖手旁观。

  • 笔记本:其实想起来会有种危机感,“元芳体”的发问,是种求而不得的“集体焦虑”正在淤塞的社会心态,如果不一家以解决,有可能导致当下社会矛盾的激化。

旁白Leaderette

“元芳体”的精髓是什么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此语最近在微博上盛传,源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阁老经常问副手李元芳的一句话。不少人纷纷套用此句式,事事皆问李元芳,令人捧腹。短短数日,“元芳”被问250万次

有人断言:这是炒作。有这种可能,但任何炒作手段,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更值得探索与研究。 

且看网友用元芳体造出的网络段子:大清早结婚放鞭炮的!是在向哥示威吧?元芳,你怎么看?——这肯定正宗单身屌丝一枚;今天为何不发工资啊!元芳,你怎么看?——难道是传说中的月光族?最近作业很多,元芳,你怎么看?——高三的童鞋伤不起。“你怎么看”并非简单提问。前文铺设交代完毕,答案已在人心,后面的提问已不重要。 

对“元芳”的询问,不仅使网友一次次满足了扮演“狄阁老”的戏瘾,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无厘头的发问中,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是的,“元芳体”的精髓在表达而非询问,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想象为何那么多网友像没头苍蝇一般折磨元芳。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如何缓解这种压力呢?或许,像祥林嫂般地对“元芳”发问就是一法?对“元芳体”的走红,我们与其费力挖掘其背后的“炒作团队”,倒不如正视网友所表现出的表达意愿。“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屌丝的表达,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公共诉求的"拐杖"

 有些网络语言流行不起来,即使短暂的传播和转发也如昙花一现,但“元芳体”却红了还红的厉害,据称几日间“元芳”被询问了250多万次,而且众多的网民还在乐此不疲。如此看这一热点,已绝非简单的恶搞和跟风那么简单。在笔者看来,“元芳体”的出现以及承载在“元芳体”之上的“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恰代表公众的一种表达欲望,一种带有公共共识的渴望表达的欲望。

当然,在时下“人人麦克风”的网络时候,到微博“吐槽”一把、博客一把,到论坛“灌灌水”,也方便的紧,也能算是一种表达。但除了极少数名家之外的“表达”可以迅速获得公众关注,解决一些疑惑和问题之外,大量的普通网民的声音其实是引起不了什么波澜的。

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充满了许许多多让公众无法理解、无法信任、没有支撑、充满迷惘的现实问题,这些无法“解决”、“没有答案”而网民们内心又想“穷诘”的问题,长期纠结之后必然需要一个宣泄口,而“元芳体”的出现恰恰承载了公众和网民的上述意愿。

和同样走红过的“甄嬛体”、“离骚体”、“诗经体”、“淘宝体”等网络文体相比,“元芳体”和“元芳体”的走红显然更有份量。或者说,“元芳体”并不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或者说一些人也不过是在“郁闷”的时候借此消遣一把,但这种“走红”的过程和“表达”的过程、热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表达。

告别“元芳体”,官员做决策时应多问百姓怎么看?

抑制贪腐,仅靠官员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别让环境影响了他们。

杜甫:“元芳体”背后既然蕴藏着社会公众的“集体焦虑”,如果真想告别所谓“元芳体”,就必须要让政府机构在做决策时必须提前多问问社会公众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可为什么他们往往做不到呢?

今天07:42转发(67323)评论(845)
  • 狄仁杰:这帮人什么德行我最清楚,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官僚体制,官僚主义像是一种停不下来的“惯性”一直在延续。中国这些土生土长的官员似乎还没有养成在做决策时倾听民意的习惯。

  • 索尔仁尼琴:现在有部分官员跟当时的苏联官员差不多,他们只对“上”负责,在做决策时只考虑自己有无所谓的“政绩”,而不顾及下面人民群众的感受。

  • 笔记本:回复@索尔仁尼琴:互联网时代是让民意迸发的时代。特别是当社交媒体兴起,一个火星,一起突发事件,一把“人肉”,几乎是没什么预兆,已在瞬间内卷起滔天大浪。

  • 华生:回复@笔记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很多关门定决策的方法应该彻底摒弃了。网络已经无数次验证,凡是政府在尊重民意前提下做出的决策,就肯定受欢迎,暗箱操作事先不征求群众意见的,肯定会受到广泛质疑。

索尔仁尼琴:“元芳”能走红,其实最应该反思的是官员,而不是去单纯的批判网友的起哄心理。如果我们的官员多学学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制度,在做决策的时候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多问问基层状况,或许今天“元芳”的背后就不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就不是调侃和讽刺现实的暗语。

今天08:03转发(88324)评论(470)
  • 李元芳:中国亟需建立完整的使官员听从“民意”的制度。

  • 笔记本:其实中国不断有地方政府在尝试,浙江省环保厅近日就颁布了一项政策,建立环境决策民意调查制度,把“民意”支持度作为确定决策的重要参考。今后,浙江公众除了可以要求政府公开环保信息,如通俗易懂的环境数据指标和重点企业的排污情况等,还可以搭上“环保民意直通车”——将环保民意传递到政府手中,这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 华生:回复@笔记本:赞一个!这当然是好的尝试啊,希望其他地区可以借鉴,这样就可以避免像之前类似厦门PX项目引发群体事件的事情。

  • 杜甫:其实不光是环保项目,政府工作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应该建立相应的事前征求民意的制度。

  • 笔记本:现在中国并非没有这样的制度,想想看,每年的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两会”,最终都是要起这种作用,却因为很多代表委员不知自己为何物,不但没有监督政府决策,还出了一些雷人提案,要不就秀旗袍,把“两会”当T台。

  • 索尔仁尼琴:公众不但要监督政府决策,还要监督那些负责“监督”政府的代表委员,督促官方全面推进改革,让公众有用更多表达权,信息更加公开,只有这样,官员在做决策的时应多问百姓怎么看就会慢慢成为习惯。“元芳体”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注释Note

注释①:浙江拟规定:政府决策须参考环保民意支持度

公众可以怎样参与政府的环保工作?浙江省环保厅近日就《关于切实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征求各方意见。《意见》中,浙江省拟建立环境决策民意调查制度,把“民意”支持度作为确定决策的重要参考。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浙江政府正在努力联合公众,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18日浙江省环保厅在嘉兴市召开全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场推进会,召集了浙江各市县区环保局、民间环保组织、环保人物代表、环境教育专家代表及媒体记者共200多人,共商公众如何参与环保。

《意见》中明确各级环保部门在制定环境政策、规划草案时,应在政府网站或者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开环境政策、规划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2010年,浙江省环保厅就已尝试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开征集了“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建议。

另外,浙江今后在制定重大环境政策、规划时,应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起草制定环保法规或政府规章,应当通过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布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同时,今后浙江省的环保民意,都将会委托民调机构进行调查,使民意调查成为公众表达意愿的经常性渠道。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还在18日的会上表示,为把“民意”支持度作为确定决策的重要参考,浙江还将建立环境决策民意调查制度,包括规范民意调查的范围、收集的程序。此外,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持续性参与,不断完善环保部门内部决策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

转载自:http://cul.cn.yahoo.com/shikongduihua/yuanfang/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