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磁盘分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动态链接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5 19:48
    为何要进行磁盘分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Windows中如果不对磁盘分区,只
有一个C盘;那么我们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其他的所有的数据都只能放在这一个盘
里,这绝对回造成很恐怖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如:操作系统坏了,无法
启动、想重装操作系统等等,那么其他的数据怎么办?有的数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
重要的,造成数据不能很好的归类与整理………… 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承受与忍受的。
因此,对硬盘分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同样的对于Linux操作系统也是如此,只是它的分区有些不同与Windows操作系统。
磁盘分区有利于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归类与管理等。
    而Linux磁盘分区为何如此重要,在于Linux每个目录被读写的频率不同。    

    下面是为进行分区所准备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
1、磁盘的组成
   主要包括: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与主轴马达;而数据的写入其实是在盘片上。
 经常碰到的磁盘:IDE硬盘、SCSI硬盘。在/dev目录下可以查看的到对应的设备。

2、盘片
   数据就是写在盘片上的;而盘片又可分出扇区(sector) 与柱面(cylinder)
 两种单位;每个扇区有512bytes。

3、第一个扇区的重要性
   因为第一个扇区记录了整个磁盘的重要信息(两个)。分别是:
 a、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
    446bytes;
   对于MBR,系统会在开机的时候主动去读取这个区块的内容。因为引导加载
 程序(比如Grub)就安装在MBR中。
 b、磁盘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块磁盘分区的状态,有64bytes。

4、磁盘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在盘片上有起始柱面和结束柱面,是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也是分区的最小单位。
 在磁盘分区表的64bytes容量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
 起始与结束的柱面号码。
   这四个分区称为主分区(primary)或扩展分区(extended)。

5、提炼的几点信息:
   a、其实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那64bytes的分区表进行的设置而已;
   b、磁盘默认的分区表只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
   c、这四个分区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d、分区的最小单位为柱面(cylinder);
   e、当系统写入磁盘时,一定会参考磁盘分区表,才能针对某个分区进行数据的处理

6、扩展分区的信息
   扩展分区的想法:既然第一个扇区所在的分区表只能记录四组数据,那么可否利用
 额外的扇区来记录更多的分区信息?当然啊可行。
   扩展分区的目的就是利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因为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
 被拿来格式化,但是可通过扩展分区所指向的那个区块继续做分区的记录。此做的
 继续分区为逻辑分区(logic partition)。
   谨记:1-4是保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的,从5开始是给逻辑分区的设备用的。

7、对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特性的简单定义
   a、primary或extended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硬盘的限制);
   b、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c、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持续切割出来的分区;
   d、能够被格式化后最为数据访问的分区为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格式化
   e、逻辑分区的数量依OS而不同,在Linux中,IDE硬盘最多可有59个LPartition,
SATA硬盘最多可有11个LPartition;

8、几种分区示例:
   新手:
/ 10G
swap    1.5G-2G
   练习机:
/boot    200MB
/ 10G
/home 5G
swap     1.5G-2G
   进一步的分区:(对Linux系统不非常熟悉不建议)
/boot 200MB
/ 10G
/home   5G
/usr
/var
s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