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八股文

来源:互联网 发布:vim可以用在windows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1:02

 

        我们普通人,一提到八股文,便是深恶痛绝。至于什么是“八股文”,它能用来干什么,却不甚了解。百度一把,其实,八股文只是一个写文章的模板,本身无对错。是一小撮人不想失去,或得不到,或想得到更多,而将其作为“各种顽固”的代言人,加以批斗。从技术角度,八股文,是我们成为职业人士前,要学习模仿的第一步。
       
        模板
        八股文就是一个模板,与“设计模式”有大同小异的作用。在类似的场景中,模板/模式,能够让新人快速学习、稳定上手;能够让多个参与人有共同语言,交流更简单直接;对输出、积累、查询等等,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文科适用场景
        八股文起源于科举文章。在偏向文科的应用中,八股文用于起步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模仿+固定格式,能让我们迅速获得提高。但文科毕竟不是严肃的科学,文科讲究定性研究,解放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一种表达方式,而且是强迫或有意诱导的,没有什么比这个危险了。
        想想“样板戏”,现在我们普通人以对待“八股文”的态度对待它,看到它们就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它有它的观众,就像有人喜欢京剧,有人喜欢小品,有人不喜欢春节晚会一样。只要自由发展,不会有问题。
       
        理科适用场景
        在严肃的科学场景中,实事求是非常重要,量化非常重要,八股文非常重要。大科学家,都是通过严谨思维,严肃作品,得到业界承认的。如欧式几何,都是公理+演绎八股;文艺复兴是的物理数学,都是演算+实验八股。而模板似的教材、文章、实验,更是在大规模教育新手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是简单的八股,越是得到更多的推广。可以说,如今鼎盛科学应用时代,与印刷传播希腊、阿拉伯、印度、欧洲的科学著作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老子孔子孟子来描述欧式几何?使用诗歌撰写的电冰箱说明书?这就是所谓“杨辉三角”只有中国人知道,“勾股定律”全球理解的区别。我们从不琢磨炒青菜放盐“少许”是多少;而KFC,M都以绝对数量占领了全球。所以,我们发明不了电饭锅、微波炉。。。
       
        工作中的八股文
        在实业公司工作,产出利润是生存发展之基础。工作成果的文档交付物,使用八股文将事半功倍,外国专家整理的“5W2H”(Who,When,Where、What、Why、How to、How much)是主要内容。
        Who,谁记录的,谁做的工作,谁审核负责的,用户是谁。。。
        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的,什么时候结束的,什么时候审核的,问题什么时候发生的,工资什么时候发的。。。
        Where,在哪儿做,去哪儿做,放在哪儿,将在哪儿。。。
        What,要做什么,做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Why,为什么选A不选C,为什么会有问题,为什么没有提前考虑。。。
        How to,怎样做,怎么去,怎么评价。。。
        How much,花多少时间,花多少钱,花多少人力。。。
       
        工作中的各种内部报告:周会,工作总结,问题总结,设计说明,需求分析,测试总结,规范制度等等,只有根据所需,制定成包含了上述信息的八股文,才能够提供有效信息,实效操作。一些对外文档:芯片手册,操作说明,博客文章等等,表面看似没有包括,其实是分布式存放了。成熟的大中型公司,各种八股文制度,是稳定运行的根本;成长中的小型公司,能否逐渐形成八股文制度,是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个终极八股文应用
        合同。
        缴税。
        版本管理。
        配置管理。
       
        作为普通人,生活工作中,理性要战胜感性,我们需要八股文,同时我们深深陷入各种口号汪洋中。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