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第10章 动态选路协议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开发的工作经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8:07

第10章 动态选路协议

1、概述

Internet是由一组自治系统的方式组织的,每个自治系统如一个学校或一个公司等,这些自治系统由骨干网统一结合。
自治系统内:在自治系统内选路协议为内部网关协议IGP,最常用的IGP为RIP,新的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意在取代RIP。
自治系统外:连接各个自治系统的协议叫外部网关协议EGP,一个叫边界网关协议BGP,意在取代EGP。

2、RIP 选路信息协议



命令:1表示请求,2表示应答;
地址系列:IP地址其值为2,携带ip地址和度量(跳数),最多携带25个路由;
UDP端口号:520。
RIP协议选路过程:
初始化:请求报文,命令字段为1,地址字段设置为0,度量字段设置为16(16表示无穷大,表示没有可到达的路由),目标端口为520,广播的形式;
接收到请求:接收到请求后,发送完整路由表;
响应请求:更新增加或删除路由表表项;
定期选路更新:每隔30秒,路由器都会将其完整路由表发送给相邻路由器,广播的形式;
触发更新:每当一条路由度量发生变化,就对其更新,不需发送完整路由,只发送当前变化的表项。
注意:每条路由都有其相关联的定时器,如果3分钟内未收到更新,则将其度量值设置为16,再过60秒,则将该路由删除。

3、RIP版本2



版本2实际上是在版本1的必须为0的位置增加的额外信息,如果忽略这些额外信息,版本1和2则可以互操作。
路由域:选路守护程序实例进程号,可以在单个路由器上运行多个RIP实例,每个实例由该字段做标识区分。
下一站IP地址:指明发往目的I P地址的报文该发往哪里。该字段为0意味着发往目的地址的报文应该发给发送RIP报文的系统。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