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闲暇学点经济学——社会行为与市场行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虚拟类目有哪些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3:00

最近开始看《怪诞行为学》,这是一本大众科普的经济学书籍,书中通过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比较浅显易懂的案例来讲述作者“人的经济行为是非理性的”的观点,即使是专业的经济人士,很多时候也会有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就拿其中《社会行为与市场行为》一章来说,作者举了一个案例:


“几年前,美国退休人员组织问一些律师是否愿意低价为一些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服务,大约是30$/h,律师们说无法接受。于是,该组织的项目经理想出一个绝好的点子:他问律师们是否愿意免费为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服务,同意的律师占压倒性多数。”


这是咋回事?0比30$更有吸引力?如果用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来解释的话,就可以说得通的。

如果提到钱,律师们用的是市场行为,认为30$和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差距太大。而没提到钱时,他们用的是社会行为,出于内心对退休人员的人道主义援助,所以他们愿意贡献时间。

当我们用30$来衡量时,我们只会基于市场行为考虑,而不会同时考虑社会行为,

所以,一旦社会行为和市场行为相遇,社会行为就会退出。


更有趣的是社会行为一旦退出,很难重建。


作者又举了一个案例:

“某幼儿园的家长接孩子总是迟到,所以领导想出了罚款的错误,结果出人意料,家长不仅没有准时,更加变本加厉的迟到。于是幼儿园取消了罚款措施,可后来家长们迟到数量反而增加”


这个分析起来挺有趣,家长本身是不愿意迟到的,都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迟到的。之前不罚款的时候呢,家长会因为迟到而对老师感到内疚,因为自己的迟到影响了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此时家长与老师属于社会行为。

但是。。。一旦对家长进行了罚款,立马转到了市场行为,家长为自己的迟到付出了金钱,所以迟到也就理所当然,也不会对老师有丝毫的内疚感,因为他们已经为自己的迟到买单了。

这个肯定不是幼儿园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们取消了罚款,此时社会行为已经倒塌,家长们会因为取消了罚款而从市场行为回到社会行为吗?会重新建立起内疚感吗?实验证明,此时社会规范已经失效,而且无法重建。


看似简单的道理,可很多人却不懂,即使懂也不愿意去做。

目前大部分的公司和员工之间维持的只是一种市场规范而已。说白了就是员工按时完成任务,每到月末领取公司给他的工资,员工也不会有为公司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想法,也懒于贡献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如果看了上面的分析,很容易得出,因为员工与公司的市场行为已经扎根于内心,下班时间一到,交易时间完成,我没有必要多付出,因为多付出也不会换来更多的回报(大多数公司不给加班费)。

这一点世界上的很多大公司早已明白,所以都在费尽心机的营造一种社会规范的氛围,努力提高福利(注意不仅是待遇),有专门的休息室,娱乐场所,业余时间可以品品咖啡,看看杂志,定期的旅游等,让员工感觉到公司不仅是付给你工资让你完成任务,还义务的为你的业余生活考虑,这个不是提高待遇能换来的,让员工有一种家的温馨,更有归属感,此时员工也会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自愿的多为公司卖力,多贡献出好的想法。


如果大公司仅靠待遇来吸引人才,那人才是无法留住的,任何一个猎头公司都会以更高的工资来挖走,那为什么很多大公司的核心员工都是非常稳定的,原因已经解释了。不是市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让员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无论出多高的价格。当然基本的待遇大公司肯定会考虑到的,如果离市场水平相差太大,也同样留不住的。


国内很多的公司倡导,鼓励员工“要以公司为家,努力拼搏,努力工作,创造价值”之类的。如果仅以市场规范来维系的话,员工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多付出?你没有更好的福利,也就不要要求员工为你多付出,公司和员工都是平等互利的,所以领导们在抱怨员工不努力的时候也要反思一下?公司和员工算的越清楚,员工和公司也会算的越清楚。


很多小公司没有经济实力去维持这种社会规范,也就是福利,但这些东西都是从小处着手,有时候一点小关心,小温馨就可以让员工愿意多付出很多,节日的一个小礼品,过年的一个购物券,偶尔的聚餐,健身活动。。。这对公司来说其实一笔稳赚不赔的账,不然国外的大公司为什么还要这么去做呢?


公司提高员工的福利,员工会更有归属感,会更愿意为公司付出,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于是会有更多的资金来为员工创造福利,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