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欠科学一个解释

来源:互联网 发布:SQL启动不了1053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8:36

  酝酿这个想法已非旦夕之间,互联网发达,文章良莠不齐,外在体现无非都是些没有墨香的方块字,这个时代可以总结为浮躁的时代。人类发明了鼠标,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但是无论怎么说,鼠标上的滚轮却是十足的败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了这个滚动轮,大家在浏览的时候往往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须知耐人寻味的思想往往不是表象,不是你一眼就能看透的。要与思想发生碰撞,你需要细嚼慢咽,每到精妙处拍案叫绝也未为不可。

  现在讲话绝不愿尽谈些空话套话,这是人的一种沉淀。中国不缺少讲空话套话的人,少的是敢讲实话的人。每一种观点,必先经过实事的多番检验,方可现之于人。最近看了很多论文,总觉得我们这代人欠科学一个解释。国外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苦心钻研,乐此不疲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教授在做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好的成果?20多年前,Linus Torvalds 还只是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一个普通学生,因不满意教学操作系统Minix的很多细节,决定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这就是Linux0.0.1版本。有些人生来就具有统率百万人的领袖风范;另一些人则是为写出颠覆世界的软件而生,唯一一个能同时做到这两者的人,就是Torvalds。英雄不问出处,创造是从不看出身的,好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全是来自高深复杂的理论,贝尔曼提出动态规划理论的时候,他的导师甚至觉得太简单,没有价值。可最终他就是依靠这个理论而闻名于世。

  前日担任电子设计大赛选拔的评委,规定是每三名学生完成一个作品。无非是翻来覆去胡搞些放大、波形发生。作为一个软件研究者,不是说非要诋毁硬件的重要性。但在放大滤波这个“领域”,已经很难有好的成果产生了,我们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死拧?所以有必要将初涉科学的学生们引导到一条似乎更有希望的道路上来。

  今年财政给研究生奖学金注入了巨资,每人两万元,规定必须有多篇达一定影响因子的SCI文章,听说楼下某某学生以“混沌”为研究对象,发了5篇论文。“混沌”讲的是微小输入导致输出的巨大扰动,而且结果往往无法预测,说白了就是浑浑噩噩说不清楚,所以发几篇“坑人”的文章实在是小菜一碟。这样一部可怕的论文机器,两万块钱果真是奖对了人,虽然是功劳一点没有,但苦劳还真不少。学院新进一批安卓开发系统,委托我调试。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有待商榷的,高高在上的上层体系往往是不靠谱、昙花一现的东西,此前我已预言,安卓火不了多久。人机交互是以人为本的技术,一旦出现一款用户体验更好的新技术,安卓必将淡出人们的视线。诺基亚搞塞班,Intel搞Meego,最终都没能站稳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高校培养人才需要更有远见。不能学习某些培训机构,什么赚钱就搞什么。真正的科学家提出的只是框架,框架之内的技术细节都是手下的人做。

  我做语音网关近两个月了,会了几个号称有十多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觉得也不过如此。于是我觉得科学家与一些不太入流的工程师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只是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若干年后,我们从科研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正是这种思路。华为神童李一男为什么能有这样惊人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思路以及对技术走向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研究同样需要兴趣以及热情,国内程序设计第一人楼天成能频摘多项国际程序设计大赛大奖,源于其对计算机领域永不枯竭的热情与兴趣。今年的腾讯编程马拉松比赛他与15岁的计算机天才顾昱洲合力,凭借“recognition of Tom’s face”一举获得冠军。

  计算机科学里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我们都可以去尝试。缺少见识是一个软件工程师最致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能做井底之蛙。谷歌的Auto-driven car已经无事故测试很长时间了,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才姗姗来迟,改变观念显得很重要。说到Auto-driven car所涉及的技术,其实我们并非不可以尝试去研究。基于激光的三维重建以及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是很典型的做法,一种是主动测距,一种是被动测距。 这些技术,在机器人导航中用得到。学院组织的科技课堂,唤我去讲课,其他人讲智能小车怎么做,电子设计怎么做。我却不主张这样。因为“做”只是第二位,“想法”才是第一位。“想法”能创新,“做”却鲜有创新。将PCB画得炉火纯青,把代码写得天花乱坠,这不是本事,顶多是入门的一些必修课。我们的社会不缺画PCB的人,更不缺码代码的人。我在几个小公司里甚至看到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姑娘在layout,这样重复机械劳动的人他们一抓一大把,但真正有“思想”的人却找不到,所以没有核心竞争力。我非常喜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Rob Hess博士的风格,他改进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理论(SIFT),提出粒子滤波算法,却很无私地跟别人分享他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教授不具备的风格,中国的教授对其“一知半解”往往三缄其口,生怕别人学了去。真正的科学,是可以独当一面的。Z.Kalal 博士用他提出的TLD算法,就成立了一家公司。有太多的开源内容我们可以去研究。这些东西也许会不经意地颠覆你之前的认知。ROS,一个开源的机器人操作系统;OpenCV,Intel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AR,虚拟现实技术…

  这些饶有趣味的东西正等着你们去发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