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工作原则(一):C原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3大组装电脑卖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4:40
工作这么久了,积累了很多关于效率的感悟和理解。乔布斯曾经说过:一个出色人才能顶50个平庸员工对此,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效率与低效率之间,不是算术数量级的差别,而是几何数量级的差别;高效之人,其效率不是一般人的两倍或者三倍,而是十几倍、几十倍之多;二是,合作者同时低效,会将这种低效所产生的消极效果放大至个人低效的多倍。前者讨论的是个人效率,后者讨论的是团队效率。在这里,我只讨论个人效率。
那么,什么是高效率?怎样铸就高效率?一般的看法,往往是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效率高低的尺度。但是,这其实只适用于从宏观上、从远期上去考量效率的高低。对于个人效率的高低,这种衡量标准其实是存在误区的。真正高效之人,不见得每天完成N多件事务;碌碌之辈,也不一定就真正是高效率的创造者,这里面是有一些“猫腻”的。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否高效,非长期考量而不能也。古语有云“路遥知马力”,大致就是这个道理。能否真正提高效率,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衡量:是否专注、是否连续、是否要事优先、工作是否彻底、执行力是否强等等。在工作里,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眼睛。

高效率的工作原则之C原则

要事优先的原则,已经被人谈论的有些滥了。我要从人们熟知的”重要紧急“分类法出发。在很多时间管理学的书里面,将事务分为四类:A.紧急不重要;B.紧急重要;C.重要不紧急;D.不紧急不重要。这种事务的分类方法,也称之为四象限法。在这些工作里面,我认为C类工作是最具价值的,因此我将要事优先的原则定为C原则

1.紧急与重要
在讨论C原则之前,我们首先讨论两个概念——紧急、重要以及事务这两种特性的由来。紧急,强调的是一件事务的时间属性,往往是外部环境所强制赋予的属性;而重要,是这个事务的自身性质,强调的是这件事务完成后对公司和执行人职业生涯产生的影响。紧急,往往是别人眼里的重要,是别人的主观评价;而重要,则是一件事务对公司和执行人的工作和职业的影响大小的客观表征。
例如,文档A的整理工作,规定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加急完成。这项工作,本身并不紧急,而是公司或者领导规定了期限后,才具有”紧急“这一特性。事实上,”紧急“这一特性的来源,并非只有外部条件;非紧急事务的拖延,事务处理的不彻底,对于”紧急“特性的不合理评价等主观因素,也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制造的大量的紧急事务。在工作里,“人催人、人赶人”所制造的紧急事务是最常见的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出这些制造”紧急“的主客观因素,并尽量减少紧急事务的发生。因为大量处理紧急事务,是难以产生高效率的。这个会在下文详细论述。
我有个女同事,人特实在,聊闲天跟我诉苦。其他部门的同事要她去做一件事,而且规定了期限。于是她赶紧去做,而且自己还很着急,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很容易就耽误了自己的正经事。这是个典型的例子,紧急事务的制造源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强加——别人催了她,二是对“紧急”的主观评价不合理——别人一催,她就当了真。
再例如,项目W的研发,研发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是公司里最受重视的项目,可以极大的锻炼一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研发这个项目若能成功,对于公司,是一个拳头产品;对于个人,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上,都能引起相当的重视。这种对公司或个人影响较大的事务,本身就具备了“重要”这一特性。这一特性的最大特质,在于其客观性,有区别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对工作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人与人是不同的,想法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有的人,热衷于投领导所好,对于领导看的见的事务,视为第一要务;而有的人,务实踏实,将提高公司产品性能和自身能力作为首要目标。这种主观上与客观上的“重要”特性的差别,是造成效率高下的重要原因,也会是我们下文讨论的重点内容。

2.ABD类工作的处理原则
对于ABD类工作的处理,我做简单论述。我需要把重点放在C类工作、其特性和处理原则上。
A.紧急不重要的工作。这些工作大多是由紧急而简单,而我们却不得不做。我的原则是:马上去做。之所以马上要处理,这些工作拖久了,出了严重问题,会衍生出大量极其浪费时间的工作;而且这样的工作拖的太久,在工作中会影响同事关系,也会给他人留下办事拖延的印象。
例如,多部门协作的流程性工作、板卡修理工作、图纸打印工作、图纸受控工作、BOM确认、板卡程序烧写等等工作。
B.紧急重要的工作。这类工作,与A类工作具有相同的紧急性,但由于其重要性,其工作量往往较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不急于一时,但仍需要优先处理。这些工作的处理好坏与否,因为领导看的见,在工作中,往往能够会成为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标尺。
例如,新项目的图纸紧急绘制、样机发机前的调试、批量机器的驱动器调试、PCB板卡的限期制作、规定进度且压力较大的某项目等等。
D.不重要不紧急的工作。这类工作,如无必要,能不做就不做。

3.C类工作的范畴
 对个人来说,C类工作大多是上层工作(参见《你在工作的哪一层》),主要包括公司产品的深入理解、研发项目(针对研发)的方方面面、长期性的工作、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提升、系统性的工作的建设、前瞻性的工作、架构性工作、规划性工作、统筹性工作、其他覆盖面较大影响较广较远的工作等等。
对于我来说,C类工作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简单机械知识、电气知识)的学习、产品的深入理解和总结、技术(单片机、CPLD、模电、通讯协议、无线通讯技术等)的学习、Sequence的学习和兼容性的提升、控制器和IO模块原理的深入了解、公司电子技术的消化吸收、板卡的制作、维护、原理的彻底理解并总结、锣机各种图纸的准确化和统一化并推广至钻机、锣机各型号调试资料的编制、线缆检测治具的制作、各种板卡故障总结、分析和改进、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的深入了解和总结、主轴及其变频器的深入了解和总结、锣机现存问题的汇总和解决、板卡的统一化工作、项目工作的方方面面、常见元器件的原理、图纸(PCB/SCH)的整理、汇总和维护等等。

4.C类工作的特性详述
C类工作是一个公司的核心工作,也一个人的核心工作。C类工作的几个特性如下:
  • 容易被忽视。在ABCD四类工作里,C类工作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因为不够紧急,因为无人催促,因为暂时无关痛痒,因为往往工作量较大,因为需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因为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因为需要深度思考而不是流于事务表面,因为需要精心规划,因为可能会破坏旧工作习惯,因为可能产生痛苦感,因为人有惰性,因为拖延是最省力的,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做,因为领导看不见,因为……所有上述的一切,造成人们在处理ABD类工作时,比较有“成就感”,比较“舒服“,却隐形的忽视了最有价值的C类工作。
  • 真正具备价值。C类工作的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真正能够在对公司产生贡献;二是真正能够使个人产生效率、成长和进步;三是真正能够从根源上影响到其他三类工作的处理。
    C类工作,是从架构上、机制上、根本上、平台层面上去改善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的执行环境,因而一旦被彻底处理,不能马上显现成绩,但一旦取得明显效果时,其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对于公司而言,是对现有工作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执行者而言,是其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工作素质的升华和提升,而绝不仅仅提高了工作的熟练程度和业务水平而已。长期工作后,这部分工作的效果好坏,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效果,也会直接决定一个人进步的快慢。
    C类工作是真正让一个人进步的工作,一般为上层工作。这类工作完成的越多,工作越彻底,遗留的尾巴越少,紧急的工作就越少,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工作就能越来越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在与领导的关系中,C类工作往往是“想到领导前面”的工作,也是“路遥知马力”的工作,是一个人主动去做的工作。AB类工作,由于其紧急特性,往往被误认为是有价值。因为从AB类工作里,很容易得到快速的赞许和充实感,而实际上,AB类工作的处理,本质上是在为别人处理重要工作。而C类工作,是不容易立即见效,因而很多人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处理这部分工作,直到C类工作演变为AB类工作,才会去紧急处理。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自然是低效率。
  • 以不陷入紧急工作为前提。多从事C类工作的前提是,你不能使自己陷入A和B类工作不能抽身。同时,A类和B类工作产生,也往往是各类工作,尤其是C类工作,拖延和工作不彻底的结果。
    这是因为,一旦重要的工作没有在”非紧急期“得到处理,演变成了紧急的工作,其重要程度,从客观上会大打折扣。因为这种工作,在执行中,我们往往会优先考虑其”紧急“特性,对于其”重要“特性至多兼顾。以这种思维方式处理的工作,工作不彻底的可能性相当大,遗留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很大,这些问题一旦在哪天被发现,往往会形成新一轮的紧急事务。这就是AB类工作的由来,也就是我们要工作彻底和尽力减少紧急事务的原因。
    但是,减少紧急事务,不等于不处理紧急事务。相反,我们要马上或优先处理紧急事务,而在加强C类事务的处理数量和质量,才能从根上断绝AB类紧急事务的产生,使工作踏入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
    而D类工作,实际上是包含在C类里面的,一般一项C类工作的完成,往往能捎带部分D类工作的结束或者作废(作废是由于已被证明无必要)。而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我们仅仅去从事C类工作,将ABD类降至最低甚至没有,或者由专人负责。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琐碎,也就会有AB类事务。这是难免的。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尽量降低AB类事务的产生和影响,这个办法,就是C原则。
5.C原则
基于C类工作的上述特性,我们必须对C类工作赋予足够的重视,而我的处理原则(C原则)是:尽早处理,彻底处理,强制处理、每日处理。前两者强调的是处理的底线,后两者强调了处理的方法。我分别就这四者说明我的理由。
  • 为什么要尽早?在条件允许(AB类事务允许)的情况下,C类事务的处理越早越好,绝不可使其变为AB类事务。然而事实上,多数人根本不去处理C事务;一直到C事务演变为AB事务,他们才风风火火的去处理。因此,这些人的眼里,只有紧急事务,没有规划,没有思考,不做长远打算。他们认为工作就是要处理完当天的事情。这也理所当然的造成了低效。然而,这只是水来土掩的权宜之计,我们如果要断绝AB类事务的源头,就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给C事务。
  • 为什么要彻底?前面说过,AB类事务产生的本质,是C类事务没有得到彻底处理的结果。这不只适用于个人事务,而且适用于团队事务。对于公司这样的大团队,上述结论具有更大的适用性。为什么?个人紧急事务的来源,除了个人C类事务未能彻底处理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外部强加。而外部强加的紧急事务,是其他团队成员未能彻底处理C类事务,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关于“彻底”这一原则,我会在《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四):彻底》中,作详细论述。
  • 为什么要强制?因为C类事务在时间上并没有紧急特性,一般也不会有领导和同事催促,因此人的惰性就使得这类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被分配给必要的时间。我们会注意到,在特定的时间段强制去做一件事,给其他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每天忙碌的工作时间里,其实是充满了水分的,因此需要强制去抽出大段时间用于C事务的处理。否则,不知不觉中,8个小时的时间就在紧急事务的处理中碌碌而过。
  • 为什么要每日?凡事有恒,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C事务见效需要时间,没有这种决心告别以往的工作方式,就会不知不觉的回到紧急事务中去。只有日积月累,才能逐渐改变为深陷紧急事务的工作面貌,使工作进入高效率的快车道。
写在结尾
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写一篇正儿八经的博客,写了一些肤浅的看法,这些都是我入职维嘉后对于效率的感受。不知道几年后,我重新拾起今天的文字,会作何感想?会不会为了自己的肤浅哑然失笑?不管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梳理,并整理成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文字,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要谢谢小冯同学,如果没有她一直以来的鼓励和督促,就没有这篇文章的诞生。肤浅也好,深刻也罢,我都会一直写下去。
工作中难免有无可奈何与迫不得已之处,我们没有办法对外部做出太多改变。但对于自己,我们是可以改变的。C原则只是众多办法的其中之一。但是有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在心里。无论是我们面对工作,有什么样的秘诀,什么的绝技,都不如一样东西来的实在,那就是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根本。与君共勉。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