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托福模考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13:54

1. 冒泡


原理:将序列划分为无序和有序区,不断通过交换较大元素至无序区尾完成排序。

要点:设计交换判断条件,提前结束以排好序的序列循环。

void BubbleSortArray() {       for(int i=1;i<n;i++)       {           int flag=false;//交换标志        for(int j=0;j<n-i;j++)          {               if(a[j]>a[j+1])//比较交换相邻元素                {                    int temp;                    temp=a[j]; a[j]=a[j+1]; a[j+1]=temp;                    flag=true;               }          }            if(!flag)break;      } } 

效率 O(n²),适用于排序小列表。 


2.  选择排序

原理:将序列划分为无序和有序区,寻找无序区中的最小值和无序区的首元素交换,有序区扩大一个,循环最终完成全部排序。

void SelectSortArray() {     int min_index;     for(int i=0;i<n-1;i++)     {          min_index=i;          for(int j=i+1;j<n;j++)//每次扫描选择最小项             if(arr[j]<arr[min_index])  min_index=j;          if(min_index!=i)//找到最小项交换,即将这一项移到列表中的正确位置          {              int temp;              temp=arr[i];     arr[i]=arr[min_index];   arr[min_index]=temp;          }     } } 

效率 O(n²),适用于排序小列表。 


3. 插入排序

原理:将数组分为无序区和有序区两个区,然后不断将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按大小顺序插入到有序区中去,最终将所有无序区元素都移动到有序区完成排序。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void InsertSortArray() {    for(int i=1;i<n;i++)//循环从第二个数组元素开始,因为arr[0]作为最初已排序部分 i,j分别为有序区和无序区指针  {     int temp=arr[i];//temp标记为未排序第一个元素     int j=i-1;     while (j>=0 && arr[j]>temp)/*将temp与已排序元素从小到大比较,寻找temp应插入的位置*/       {         arr[j+1]=arr[j];          j--;       }      arr[j+1]=temp;    } } 
最佳效率O(n);最糟效率O(n²)与冒泡、选择相同,适用于排序小列表
若列表基本有序,则插入排序比冒泡、选择更有效率。

4. 希尔排序

原理:又称增量缩小排序。先将序列按增量划分为元素个数相同的若干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法进行排序,然后不断缩小增量直至为1,最后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完成排序。

要点:增量的选择以及排序最终以1为增量进行排序结束。

实现:

Void shellSort(Node L[],int d){   While(d>=1)//直到增量缩小为1   {    Shell(L,d);    d=d/2;//缩小增量   }}Void Shell(Node L[],int d){   Int i,j;   For(i=d+1;i<length;i++)   {     if(L[i]<L[i-d])     {        L[0]=L[i];        j=i-d;       While(j>0&&L[j]>L[0])          {               L[j+d]=L[j];//移动               j=j-d;//查找           }       L[j+d]=L[0];     }   }}

适用于排序小列表。
效率估计O(nlog2^n)~O(n^1.5),取决于增量值的最初大小。建议使用质数作为增量值,因为如果增量值是2的幂,则在下一个通道中会再次比较相同的元素。
壳(Shell)排序改进了插入排序,减少了比较的次数。是不稳定的排序,因为排序过程中元素可能会前后跳跃。


5. 归并排序

转自:http://blog.csdn.net/eric491179912/article/details/6754905


归并排序 (merge sort) 是一类与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不同的另一种排序方法。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归并排序有多路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 可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这里仅对内排序的两路归并方法进行讨论。
1.两路归并排序算法思路
①把 n 个记录看成 n 个长度为 l 的有序子表;
②进行两两归并使记录关键字有序,得到 n/2 个长度为 2 的有序子表;
③重复第②步直到所有记录归并成一个长度为 n 的有序表为止。
【例】 有一组关键字 {4,7,5,3,2,8,6,1},n=8, 将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两路归并排序操作过程如图 9.12 所示,其中 l 为子表长度。

2.算法实现
  此算法的实现不像图示那样简单,现分三步来讨论。首先从宏观上分析,首先让子表表长 L=1 进行处理;不断地使 L=2*L ,进行子表处理,直到 L>=n 为止,把这一过程写成一个主体框架函数 mergesort 。然后对于某确定的子表表长 L ,将 n 个记录分成若干组子表,两两归并,这里显然要循环若干次,把这一步写成一个函数 mergepass ,可由 mergesort 调用。最后再看每一组(一对)子表的归并,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子表表长不同,换句话说,是子表的首记录号与尾记录号不同,把这个归并操作作为核心算法写成函数 merge ,由 mergepass 来调用。
3.具体算法
[cpp] view plaincopy



引子:这篇文章以前写过,最近复习排序算法,觉得以前的代码还可以改进,因此有了此文。

归并排序算法以O(NlogN)最坏情形运行时间运行,而所使用的比较次数几乎是最优的。

该算法中最基本的操作是合并两个已排序的表,这只需要线性的时间,但同时需要分配一个临时数组来暂存数据。

归并排序算法可以用递归的形式实现,形式简洁易懂。如果N=1,则只有一个元素需要排序,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否则,递归地将前半部分数据和后半部分数据各自归并排序,然后合并这两个部分。

归并排序算法也可以用非递归的形式实现,稍微难理解一点。它刚好是递归分治算法的逆向思维形式,在使用递归分治算法时,程序员只需考虑将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形式相同的小问题,和解的边界条件,具体如何解决这些小问题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而非递归形式要求程序员从最基本的情况出发,即从解决小问题出发,一步步扩展到大问题。

我这里两种形式都给出。

另外,很多人在写递归形式的归并排序算法时,临时数组是在MergeSort函数中分配的,这使得在任一时刻都可能有logN个临时数组处在活动期,如果数据较多,则开销很大,实用性很差。

我把临时数组设置在Merge函数中,避免了这个问题。

///////////////////////////////////////////////////////////////////////

递归形式:

template <class T>

void MSort(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center = (left + right) / 2;

MSort(a, left, center);

MSort(a, center+1, right);

Merge(a, left, center+1, right+1);

}

}



template <class T>

void MergeSort(T a[], int n)

{

MSort(a, 0, n-1);

}

///////////////////////////////////////////////////////////////////////

非递归形式:

算法介绍:先介绍三个变量beforeLen,afterLen和i的作用:

int beforeLen; //合并前序列的长度

int afterLen;//合并后序列的长度,合并后序列的长度是合并前的两倍

int i = 0;//开始合并时第一个序列的起始位置下标,每次都是从0开始

i,i+beforeLen,i+afterLen定义被合并的两个序列的边界。

算法的工作过程如下:

开始时,beforeLen被置为1,i被置为0。外部for循环的循环体每执行一次,都使beforeLen和afterLen加倍。内部的while循环执行序列的合并工作,它的循环体每执行一次,i都向前移动afterLen个位置。当n不是afterLen的倍数时,如果被合并序列的起始位置i,加上合并后序列的长度afterLen,超过输入数组的边界n,就结束内部循环;此时如果被合并序列的起始位置i,加上合并前序列的长度beforeLen,小于输入数组的边界n,还需要执行一次合并工作,把最后长度不足afterLen,但超过beforeLen的序列合并起来。这个工作由语句Merge(a, i, i+beforeLen, n);完成。



template <class T>

void MergeSort(T a[], int n)

{

int beforeLen; //合并前序列的长度

int afterLen = 1;//合并后序列的长度



for (beforeLen=1; afterLen<n; beforeLen=afterLen)

{

afterLen = beforeLen << 1; //合并后序列的长度是合并前的两倍



int i = 0;//开始合并时第一个序列的起始位置下标,每次都是从0开始

for ( ; i+afterLen<n; i+=afterLen)

Merge(a, i, i+beforeLen, i+afterLen);



if (i+beforeLen < n)

Merge(a, i, i+beforeLen, n);

}

}

///////////////////////////////////////////////////////////

上面两种算法都要用到下面的合并函数。

/*函数介绍:合并两个有序的子数组

输入:数组a[],下标left,center,元素个数len,a[left]~a[center-1]及a[center]~a[len-1]已经按非递减顺序排序。

输出:按非递减顺序排序的子数组a[left]~a[len-1]。

*/

template <class T>

void Merge(T a[], int left, int center, int len)

{

T *t = new T[len-left];//存放被合并后的元素

int i = left;

int j = center;

int k = 0;



while (i<center && j<len)

{

if (a[i] <= a[j])

t[k++] = a[i++];

else

t[k++] = a[j++];

}



while (i < center)

t[k++] = a[i++];



while (j < len)

t[k++] = a[j++];



//把t[]的元素复制回a[]

for (i=left,k=0; i<len; i++,k++)

a[i] = t[k];



delete []t;

}


c算法分析
(1)稳定性
 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
(2)存储结构要求
 可用顺序存储结构。也易于在链表上实现。
(3)时间复杂度
 对长度为n的文件,需进行 趟二路归并,每趟归并的时间为O(n),故其时间复杂度无论是在最好情况下还是在最坏情况下均是O(nlgn)。
(4)空间复杂度
  需要一个辅助向量来暂存两有序子文件归并的结果,故其辅助空间复杂度为O(n),显然它不是就地排序。
注意:
 若用单链表做存储结构,很容易给出就地的归并排序。 


6.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算法思想:选定一个枢纽元素,对待排序序列进行分割,分割之后的序列一个部分小于枢纽元素,一个部分大于枢纽元素,再对这两个分割好的子序列进行上述的过程。*/                  void swap(int a,int b){int t;t =a ;a =b ;b =t ;}         int Partition(int [] arr,int low,int high)         {             int pivot=arr[low];//采用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枢纽元素             while (low < high)             {                 //从后往前栽后半部分中寻找第一个小于枢纽元素的元素                 while (low < high && arr[high] >= pivot)                 {                     --high;                 }                 //将这个比枢纽元素小的元素交换到前半部分                 swap(arr[low], arr[high]);                 //从前往后在前半部分中寻找第一个大于枢纽元素的元素                 while (low <high &&arr [low ]<=pivot )                 {                     ++low ;                 }                 swap (arr [low ],arr [high ]);//将这个枢纽元素大的元素交换到后半部分             }             return low ;//返回枢纽元素所在的位置         }         void QuickSort(int [] a,int low,int high)         {             if (low <high )             {                 int n=Partition (a ,low ,high );                 QuickSort (a ,low ,n );                 QuickSort (a ,n +1,high );             }         } 

平均效率O(nlogn),适用于排序大列表。
此算法的总时间取决于枢纽值的位置;选择第一个元素作为枢纽,可能导致O(n²)的最糟用例效率。若数基本有序,效率反而最差。选项中间值作为枢纽,效率是O(nlogn)。
基于分治法。


7. 堆排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T>      void Sift(T* heap,int start,int end)    //start和end标示无序区      {          T temp = heap[start];   //记录          int parent = start;          int child = 2*start+1;          while (child<=end)          {              if(child<end&&heap[child]<heap[child+1])                  child++;              if(heap[child]>temp)              {                  heap[parent]=heap[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2*child+1;                  continue;              }              else                  break;          }          heap[parent] = temp;      }            template <class T>      void MakeHeap(T* heap,int Size)      {          int end;      //由于所有树叶无需进行下滤(没有孩子), 所以只对0 - size/2的结点进行下滤即可        for(int start = Size/2-1;start>=0;start--)              Sift(heap,start,Size-1);      }            template <class T>      void HeapSort(T* heap,int Size)      {          MakeHeap(heap,Size);          T temp;          for (int i = Size-1;i >= 0;i--)          {              temp = heap[i];              heap[i] = heap[0];              heap[0] = temp;              Sift(heap,0,i-1);          }          for (int i = 0;i < Size;i++)          {              cout<<heap[i]<<endl;          }      }            int main()      {          int num[10] = {1,4,3,8,9,0,2,7,5,6};          HeapSort<int>(num,10);      }  

本质上,堆排序就是选择排序,每次选择当前无序区最大的放入有序区。

对于直接选择排序,选择的过程要进行遍历,一次选择过程的复杂度为O(n)。堆排序利用堆的性质和二叉树的结构使得每次选择的复杂度降低为O(logn),从而有效地改进了选择排序。

8. 基数排序(待定)


9. 拓扑排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