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

来源:互联网 发布:好玩的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7:18

文字的魅力

左直拳

 

前几天是重阳。毛主席有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我觉得这是极好的文字。说不出来好在哪里,只是读起来感觉非常好,既有文采,又有意境,琅琅上口,每次都忍不住朗诵几遍。不知道词中说的黄花是什么花,也许是黄菜花吧。有一年春天,我坐火车从外地回广州,经过贵州或湖南时,一路上崇山峻岭,其中有一段车窗外全是绿油油的青菜,开满了金黄色的菜花,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那种景象,仿佛在欣赏一幕极美的电影。

 

优美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深有感触。比如我的偶像王小波,我认为他的文字是最好的。我读他的第一本书是《黄金时代》,其中有句话:年轻的时候,我在云南插队。字眼是那样的平实无奇,却饱含人生五味,尤其我现在人到中年,琢磨起来,倍觉沧桑。

 

 又如“秋雨敲窗天渐凉”一句,每当雨点轻轻敲打窗前,阵阵湿润与凉意拂面而来,个中韵味,更是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任何说明和注解都属多余,都会破坏了诗句里的意境。

读书读到好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即使说的内容是再平淡不过的生活小事,读起来亦觉有趣,只要看了开头几行,就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大家都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我看原因不仅在于情节曲折离奇,画面波澜壮阔,更在于文字优美动人。比如《连城诀》:

    狄云在丁典和凌姑娘的坟前种了几百棵菊花。他没雇了帮忙,全是自己动手,他是庄稼人,锄地种植的事本是内行。只不过他从前很少种花,种的是辣椒、黄瓜、冬瓜、白菜、茄子、空心菜……

或者《白马啸西风》:

时日一天一天的过去,三个孩子给草原上的风吹得高了,给天山脚下的冰雪冻得长大了,会走路的花更加袅娜美丽,杀狼的小孩变成了英俊的青年,那草原上的天铃鸟呢,也是唱得更加娇柔动听了。只是她唱得很少,只有在夜半无人的时候,独自在苏普杀过灰狼的小丘上唱一支歌儿。她没一天忘记过这个儿时的游伴,常常望到他和阿曼并骑出游,有时,也听到他俩互相对答,唱著情致缠绵的歌儿。

这些歌中的含意,李文秀小时候并不懂得,这时候却嫌懂得太多了。如果她仍旧不懂,岂不是少了许多伤心?少了许多不眠的长夜?可是不明白的事情,一旦明白之後,永远不能再回到从前幼小时那样迷惘的心境了。

其实,金庸小说后面的后记更精彩,语调平和,气度雍容,文字的魅力表露无遗。听说金大侠以前天天亲自操刀为明报写社评,成为当时香港人的最爱,可惜无缘读上一读。

写文章要写得通顺,行云流水,绝无阻滞很不容易。我平日写博客,总是改了又改,虽然也有时心有所感,情绪激昂,以致文思泉涌,一气屙成,下笔如有鬼,但毕竟极少,更多时是搜索枯肠,断断续续,仿佛便秘一般,即使勉强写出,也自觉如同大便。

不过,即使是名手大家也难以做到挥笔立就。蔡谰的博客我常上去看,老先生的文章潇洒自如,平淡随意,有一种阅尽人间无数之后的从容,仿佛是随随便便地,信手写上去似的。但他却说其实写作花了他很多时间。很多人看我的专栏和著作,以为我顺手拈来,事实上每一篇稿我都是很认真写的,而且有愈来愈高要求的趋势。”,“现在写作占了我很多时间,你看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随意,但是我都是写完了看很久,有些编辑水平也不是很高,会弄错,那么传真过来以后,我还要多看一遍。

也有一些作家开了博,上去看了看,真不敢相信会是所谓作家笔下的产物。文字平庸晦涩,读起来磕磕绊绊,一大堆狗屎。或许是这些靠卖字为生的人如今张贴些免费的文字,所以就不太在意,随便应付,以致质量不高吧。不过,我怀疑是他们水平本来就有限。

听说,台湾的陈文茜可以写稿一次性写好而不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