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小创业公司的三年工作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移动宽带端口查询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3 21:46

序:作者2004年毕业开始从事JAVA编程工作,目前呆的这家公司是2010年年初入职,
文章主要是回顾2010-2012三年的工作也有部分的个人感悟,地点:济南。

1,2013年来了,回头想想自己已经从上家公司出来整整三年了,细细品尝这三年的工作感受有多种滋味,
目前呆的这家公司在来的时候是一个刚成立的创业公司,说白了点就是仅有一个营业执照。

刚出来的时候以为以后终于能完全主导自己的思想来做事了,免不了多少有点丝毫激动,
当真正参与公司里面方方面面的事情的时候,发现现实跟自己所想象的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就买了图书<<走出软件作坊>>研磨细读,
书中就是讲的三五个人十来条枪怎样成为正规军,讲述的面概括比较全面,
后来又买了不少管理方面的书籍,包括敏捷开发等等,同时也找了些开源的工具来辅助,
当时就是想做一份激动人心的事业,以前在上家公司给领导提过很多方面的意见但大部分都没被采纳,
现在终于可以展示自己想法了,那个时候基本就是这种有那么一点兴奋的心情,
尤其是自己在上上家公司里面参与过的敏捷开发项目管理方式在接近荒废三年后终于能在自己手里又能起死回生、
持续集成、测试驱动、站立会议等等这些概念终于又能看到了活的。


2,由于之前从事的职位单纯的就是技术开发相关,所以脑子里面还是有很多程序员做事的思维习惯,
所以多少在考虑些事情上会不到位。
在具体工作中才发现了很多以前没考虑的技术之外的问题,自己也是抱着多学习的态度来工作,
毕竟这是第一次出来想做点事情,在技术相关的方面都在自己预想下风风火火展开下,
突然发现老板的产品方向跟自己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分歧。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老板,是属于做事很偏向完美的人而且比较热衷于乔布斯的那种完美。
在这种做事风格下对产品的要求基本每周一个想法,产品的需求在曲线变动的指示之下也是改来改去,
时间一久,兄弟几个都是很疲倦,大概在第二年年初就有几个兄弟逐渐退出。
老板的这种做事态度是我意料不到的,之间跟老板上书多次试图改变某些指示调整思路,但是都杳无音讯,一切照旧。
当初来的激情和热情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在丧失,这种滋味当时是感觉很难受。

3.自己无论在工作中多么受挫,对技术的热情都不想颓废,因此在业余时间都在狠狠逼自己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也希望能找回到完全的自我。

在我个人除了做些日常工作满足老板的指示之外,另给自己列了一份需要研究的开源框架的名单,
没办法在一个国内小公司里面不要指望有牛人现场来带你,只能自己来研究优秀框架的源代码来学习,
一步一步的调试代码,享受在作者在编程思路以及设计上的灵感,确实是一种享受、

尤其是晚上回到家中打开电脑,旁边放一杯水,熬到凌晨1点或2点的都是经常的,、
期间每个月都给自己一个目标,拿下某某框架,大部分都能提前完成目标。
一路走过来阅读代码的能力提高了不少,至少能在很短时间内梳理清楚基本的运行思路和设计。

现在回头想想,很庆幸自己当时没完全堕落,在工作中对老板的偏执的热情基本丧失之下至少还抓住了阅读代码这根稻草,
阅读代码本身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兴趣去深入、去专研,其心情其收获只有去做才能真正体会到,
得其玄奥,得起意趣,闭目遐思,精妙处拍案而起或啧啧称奇。

 
4,第三年公司接了几个项目,自己都在里面做主要负责人的角色,从需求到开发和测试全部都是自己全面策划和考虑,
中间又主导了公司的校园招聘活动,所有的招聘步骤和现场的互动活动都是自己一手策划,每个步骤都分析的很详细,
事后还会做专门的总结,总结出现的小问题以及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件事让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又提高了不少。
当然这种提高只是相对个人来讲,毕竟前几年自己基本都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技术上,导致自己在其他方面能力都没很好的挖掘和总结。


5,在这三年里面自己曾经也思考过自己是继续做企业开发还是转做互联网,个人认为这个主要还是看机遇,
很多人都是看企业开发没技术含量,这个其实并不客观,企业开发的东西并不能见得用SSH做CRUD就能全部搞定的,
它的复杂度主要是在业务上,业务复杂会不得不让你考虑一些设计或算法,
企业业务一般离不开权限组织机构+工作流+报表,这三块的东西直接拿老外搞得那一套放到中国来做基本都要进行二次修改或根本就满足不了,
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作流和符合中国国情方式的报表都是比较复杂的,现在国内已有不少公司靠这些产品来维持生存。

另外关于企业开发的数据量和并发上很多人也认为都比互联网少,实际也不客观吧,也要分看什么企业的什么系统,
整天吵吵这些东西并纠结实在一点意义都没,关键的还是看人,
人的各方面能力够了即使思考没做过得场景和业务上的需求在思路上都没问题,要看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积累知识上厚度。


6,大概在第二年的时候,自己读历史书籍的时候发现了一位大师,而且很快成为了心目中唯一的偶像,大师就是陈寅恪,
在做学问和做人做事上都让我感觉到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能超越,尤其是他的知识之间做横向和纵向关联比较的思路对我帮助更大,
在阅读源代码的时候就一直采用这个,看到精妙的之处就会去寻找同类产品在这方面的实现地方,相互比较有哪些不同和共同,又有哪些改进和不足;
然后在对这个产品总结的所有特点和收获里面,再联想之前总结的其他的框架里面的特点和收获做一次比较,在整个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是一直存在的,
有可能在白天坐车的时候会突然明白也可能会在半夜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来了思路,这种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享受到,
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扩展总结方法对自己受益很大!。

7,做招聘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有个人追求的人,哪怕追求的不是编程相关的东西,只有能完全发自内心的热爱。
收到的很多简历上都会发现写着“完全热爱”“很有兴趣”这种类似的词语,但是当你跟他们面谈咨询他们业余时间都做过什么的时候,
很多人根本就没把那些所谓的热爱完全付诸在行动中,我认为这不是追求,追求某件东西,首先心中对它要完全能接受,
有额外的时间就要接纳它,并且这种接纳要有恒心坚持下来才行。


8,自己年龄已过三十,在这个充满激情充满青春的IT行业里面显得是被排在了大龄里面,三十岁之后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在二十出头刚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思考过,转行或脱离技术完全做管理这是常见的提供的答案,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还是要继续从事下去。三十后之前的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三十之前的积累和态度,
三十岁之前就纯属拿从事这行来填饱肚子,工作中需要啥就学啥就用啥,一点都不想着在业余时间里面去积极思考去扩宽思路去比较,
这样算下来在三十的时候视野还是比较狭窄,很容易会处于被淘汰的尴尬地步。
当然在中国有关系能沟通照样能混的很不错,我也不反对。
我个人认为工作三年和工作五年都是很重要的分水岭,很多人工作多年,其实就是来重复前两年的工作,
因此会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年数不成正比,这在应聘有着较高要求的职位时候对面试官的印象是一个很大的败笔。
而由于大家工作多年后大部分都已有了家庭,还要满足工作能力和工作年数成正比的话就要自己去挤时间学习,
这种挤时间学习的态度绝非对这个行业没热情的人能做到的,
工作年数越多就应该多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这种正比的比例数继续保持下去,才能找到一席之位。
看踢足球的前锋在对方禁区内能很快判断形势找出漏洞临门一脚置对方于死地,被形容成嗅觉灵敏,
做技术也是需要嗅觉,年龄越大要求嗅觉灵敏度就越高才行!

9,在2013年年初给自己做了份一年的计划,就是写套公司技术平台+业务平台,
技术平台基本就是写出个类SSH的思路,从前端到中间到数据库端完全自己封装原始的API来实现,
在业务平台上就是权限组织机构+工作流(含JS流程设计器)+报表,这三块一块比一块难度大,
而且实现会部分依赖技术平台的API。
还有一个额外工具就是代码生成工具+复杂查询生成工具,图形界面是采用SWING技术,并且支持插件功能以及多个平台(windows+linux).
新的一年里面就是让自己多写工具(不分大小),把以前积累的能量都变成手中的利剑,在项目中提高效率和缩减成本才是目的。


新的一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沐浴完了末日重生的洗礼,已经悄然上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