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读书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强制视频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8 16:59


TCP/IP 协议
1、物理层    
2、网络层:IP  ICMP(Internet 报文控制协议,管理和维护IP数据报)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转换成以太网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3、传输层 : UDP   TCP   实习端到端传输
4、应用层: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域名解析系统) FTP

802模型

IP分类编址
A类地址用7位表示网络ID,24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用14位表示网络ID,16位表示主机ID
C类地址用21位表示网络ID,8位表示主机ID 

保留IP地址

ARP 为地址解析协议  将32bit IP地址(逻辑地址)映射到48bit物理地址(MAC)
因为应用层只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不知道对方的物理地址。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是基于MAC地址传输,所以需要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

ARP高速缓存。每一台主机上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这个高速缓存存放了最近Internet地址到MAC地址之间的映射记录。每一项高速缓存的生存周期一般为20分钟。

ARP是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网络内的主机发送ARP数据报,目标主机收到后返回一个数据报,这样源主机就可以获知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用于无盘系统启动时获取自己的ip地址,一个RARP请求在网络上进行广播,请求中包含发送端的物理地址,RARP应答一般是通过单播方式。


ICM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ICMP数据报被认为是IP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传递差错报文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信息。
ICMP报文通常被IP层或者更高层报文使用(TCP和UDP)。
ICMP的报文类别有:请求报文和差错报文。
ICMP地址掩码请求用于无盘系统向网络请求自己的子网掩码。

                图:ICMP封转在IP数据内部

      

IP搜索路由表的几个步骤:
1,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
2,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
3,搜索默认表项

当路由器收到一份数据报又不能转发时,返回一份ICMP“主机不可到达”差错报文。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的端口和UDP的端口是相互独立。


DNS 域名解析系统

linux下使用 gethostbyname() 来获取域名
DNS服务器的端口为53,用UDP和TCP都可以

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TCP通过一下方式来提供可靠性:
1、应用数据被分割成TCP认为最合适发送的数据块。
2、超时重传。TCP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
3、当TCP收到另一端发送的数据,将发送一份确认。
4、TCP保持首部和数据的校验和。

TCP的流量控制由窗口大小来提供。
TCP传输一份报文要经过三次握手。TCP建立连接经过三次握手,而终止连接需要四次握手。
当路由器的输出流小于输入流是会产生拥堵。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