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PP的诞生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远程ma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20:30

http://kan.weibo.com/con/3538284769104760?sudaref=t.qq.com

 

“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好强无奈孤独脆弱……自私无聊变态冒险,好色善良博爱诡辩……”窦唯歌声里,人类不过是一无是处的“高级动物”。你得承认,当手机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APP的开发者们盯住的就是高级动物的天性弱点。APP诞生,既充满“原罪”,又令人“复活”。

 

 

微信:“让用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2010年11月,iPhone4在中国内地上市不足两月,张小龙就写下了对iPhone5的期待。第二天,腾讯微信立项。2012年7月,他对iPhone5的构想在微信全部实现。2013年1月,新上市的iPhone5已经不能挑动大众神经,微信宣布全球用户已达到3亿。



“撸一撸”是一个科学问题

2011年4月,某个聚会上的张小龙建议自己身边的几个女生,“装一个微信吧,可以免费发短信、发图片,还可以直接说话,连打字都不需要。”当场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然而,当他演示微信可以帮助大家找到附近的美女,还可直接打招呼。“所有的人立马两眼放光,一个个拿出手机让我帮她们装。”事后回想起来,张小龙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撼,“这两个差别会这么大?我承认我当时对人了解太少了,但是真实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此时,距离2011年1月21日微信诞生刚刚三个月,“寻找附近的人”功能让用户突破2000万人大关。在此之前,微信饱受“抄袭”诟病且裹足不前:国内有早于微信1个月发布且拥有用户反响极好“涂鸦功能”的米聊,国外有一年前用户就达到250万的Kik Messenger。

不过,市场不以道德论英雄。2011年10月1日,微信3.0版上线,新增的“摇一摇”功能,来福枪打响了微信崛起的关键一枪,“下意识摇手机的人,需要收到回馈,来福枪声很刺激。本来给女生设计的‘叮叮当当’,后来发现女生也喜欢来福枪声,因为它代表了雄性。”

“用户不关心我们帮你解决了通讯或者省钱的问题,他们只要‘爽’的体验。性,人类最原始的驱动力。”“摇一摇”的最初版本是裸体维纳斯图案,遭到了多数人反对后改成了现在看到的那朵小花。但在团队内部,它被形象称作“撸一撸”(开发代码叫Lusefor)。

张小龙研究过人类的起源,“如果设计中只有一个动作,会是什么?”他给了自己答案,“抓握、摇晃”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的本能,他的目标是和人的“自然”或者说“本能”动作体验做到一致。

“摇一摇”功能研发时,一度,团队里的人对微信里一半的女性用户的“被骚扰”充满了负疚感。然而,发布的第二天,大家就改变了想法,“女同事们私底下都在看谁收到的搭讪更多一些”——后台数据显示,这种搭讪成功率很低,但当无数的男士在“撸一撸”时,女士们也在“摇一摇”。张小龙推荐他的产品经理们读《女性的起源》,“如果你对女性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就会失去这一半的女性用户。”

腾讯CEO马化腾邮件提醒张小龙,要防止对手抄袭。张小龙笑,“只有一个动作,我自信已经做到最简化了;而且这个体验过程是非常严实的,没有什么驱动力比性的驱动力更原始直接,这是弗洛伊德所言,并非我。所以这是一个科学,而非道德低下的问题。”

依旧有太多人看不懂,一个被称为“约炮神器”的即时通讯APP,竟然被追捧为社会化媒体未来的希望?”张小龙不纠结,“看的角度不一样,你们从社会影响层面来看,而我们是从需求体系、产品体系的方面来看。不同侧面来看也挺好的,但就像我们看乔布斯一样,大家可能会猜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态或者想法,我个人感觉他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他就是一个商人,他只是在做商人该做的事情。”2011年10月17日,在微信3.1版的新功能介绍页,用户看到一张乡间小路的照片,上书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张小龙强调了乔布斯推崇的一个观点,“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时,研究的是人性,而不是产品的逻辑。让用户们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然后我们再去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

与竞争对手相比,背靠7.5亿腾讯用户的微信是一个标准的“白富美”。2011年,微信用户的数次暴增,均是基于“QQ邮箱提醒”“是否允许别人通过QQ号搜索到我”“找到QQ里正在使用微信的好友”“接收QQ消息”等。在微信竞争对手米聊的创始人雷军眼里,微信本质上是QQ的马甲。这也是张小龙的尴尬。

“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2011年12月20日,微信3.5版发布,用户看到这么一句话。张解释,“其实我当时想写的是微信不是QQ,然后再翻一页,微信真的不是QQ,然后,微信确实不是QQ。”最后用户看到,“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这才是张小龙和微信想要的,“技术不可能解决人的所有需求,你可以认为是人的贪婪、欲望,使得创业公司做很多工具提供满足,但这个到底是好还是坏,不知道。”

“变个花样再给他,因为用户要的不一定是对的。满足了用户的全部需求,那还要产品经理干什么?有一个接线员就可以了。”在竞争APP里,“信息已经发出,对方收到,对方已读”都有非常清晰的状态,但微信偏不会让你知道这一切。“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这就是人性。”张小龙自己也不喜欢暴露自己的已读状态,“把人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不一定是好事。”他对系统的可靠有绝对信心,消息肯定会送达,除非对方关机。只有不自信的系统才会做“已送达”的状态提醒。“满足需求很容易,找个理由拒绝它,或者换个方式实现它,这才难。”这种画蛇添足的提醒甚至让张小龙觉得“丑陋”。微信不会把用户所有的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全部导到微信好友,“我们不认为好友越多越好。”

2012年3月29日,马化腾凌晨4点发布微博,“终于,突破一亿!”他说的是微信用户。十几天后,微信4.0推出“朋友圈”,建立手机熟人社交圈。7月,微信4.2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启动画面上写着:“曾经在微博上虚度光阴/ 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岁月/ 你以为通过手机就连接了世界/ 其实只是躲在屏幕后面获取安全感/如若不能,试试微信视频通话/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微信彻底通杀了手机通讯工具上的全部可能。

2012年9月,微信注册用户达2亿。用户的激增意味着微信这块肥肉成为商家必争的营销平台,开始背离了微信“个人生活方式”的初衷。11月29日下午4点,微信团队做出新的决策:暂时关闭单条图文与多条图文,取消分享朋友圈按钮,取消微信号互推。张小龙随后在朋友圈内写道,“从现在开始,朋友圈安静了,应该只会看到极少的转帖,前几天太喧闹了。”

张小龙看了很多遍《黑客帝国》,他觉得挺有意味的,“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确实我们不知道。但微信不是蓝色药丸,毕竟还只是一款简单的社交工具。”但他曾经也提到过,“技术只能提供人与人沟通的管道,并不能治疗孤独本身。”


保卫萝卜:“萌”卖给女玩家,“塔防”黏住男玩家

一个萌萌的、贱贱的卡通萝卜,每天竟能吸引200万用户来保卫它,其中不乏不吃饭、不睡觉、到站不下车的痴迷型玩家——在APP游戏搏杀激烈,大浪淘沙的当下,这份疯狂让创始团队庆幸当初找准了切入口。“我们发现,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爱玩,但女生喜欢的游戏,男生常常会跟着一块玩儿”——不出所料,游戏2012年8月上线后,4个月内全球下载便超过1700万,“保卫萝卜”的风潮,被成功引爆。

创始人

Fish Chen

“《引爆点》这本书里提到造成‘流行’的三法则,我想‘保卫萝卜’基本都具备了:有影响力的传播者们,不易被忘记的附着力,一个太多人融进来的大环境。”

一群怪物正在沿着小路前进去吃萝卜,你若能赶在萝卜被怪物吃掉10口之前,在路上布好武器击退所有怪物,就算过关;若是萝卜完好无损,你还能获得一个“金萝卜”徽章——规则简单,界面超萌,正是“保卫萝卜”吸引女性玩家的两大法宝。而随着塔防模式(一种需要玩家在游戏地图上排布“炮塔”,攻击敌人,阻止它们抵达终点的游戏模式)的步步深入、变化莫测,她们大多会请来男外援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这便是策略所在:把“萌”卖给女玩家,用“塔防”黏住男玩家,而这个两全其美的创意,始于2011年年底。那时,创始人Fish Chen已做过多年的PC客户端,和同行聊到共同爱好的一些塔防游戏,发现“大多男性玩家色彩太重,为什么不能像‘植物大战僵尸’那样,吸引更多女性玩家”?

“对于会投入更多情感在游戏中的女性玩家,要激发出她们游戏的欲望,第一步就是设计出符合她们口味的形象:扔掉传统男性游戏中的灰黑色调,要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足够萌!” 为了做到这一点,每一个出现的小怪物都会进行多轮设计和筛选,“直到够鲜明超萌为止”。就连最初设定的“保卫兔子”,也因为美术妹纸画出那颗贱贱惹人爱的萝卜后,被替换了。“游戏里的卡通兔子太多,不如卡通萝卜更具辨识度”,他们将“激萌的形象,简单易上手、滑稽的音效”总结为萝卜的核心竞争力。一位核心成员还在微博中写到,“一个游戏能否流行,除了运气,便是开始的这几分钟的设计,带入感和收获的喜悦一旦被认可,放不下那就是必须的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萝卜保卫战”已经上演:8月7日上线后,当时还是收费游戏的“保卫萝卜”在两周内达到了苹果APP Store的中国区前5。团队决定干脆将它变为免费游戏,这一决定更让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均下载量保持在了10万以上,更有白百何、“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名人,自发表达对它的热爱。

一位“萝卜丝”曾感慨成文《保卫萝卜 就是保卫人生》,“先通关,再完美,永远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当奋力打却总也无法过关时,不妨换个关卡,一条道走到黑并不是明智之选;打通关需要恒心也需要耐心,不要轻视小角色,往往最后被疏忽而致命一击,就是它们带来的。塔防最关键的领悟是:布好局,往往比武器的先进程度更有用,这就是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保卫萝卜”的官微上技术派讨论攻略、反馈体验,搞笑派列出“保卫萝卜之五大中毒症状”,细腻派贴出“全家保卫萝卜”的即兴文艺插画,后来,接地气儿、人生故事跌宕起伏的“励志萝卜叔”也开始跟萝卜丝们互动唠嗑。

啪啪:“杀寂寞”的正能量

许朝军领头开发的“啪啪”(Papa)并不是一个奔着“有用”去的APP,“‘有用’和‘有趣’之间,我选择了做后者,给用户简单有趣的直接体验:拍的照片有滤镜,说的录音时长有90秒,我们让照片说话,口+拍,就是啪啪。”2012年10月上线的啪啪,迄今为止已经历6次更新,不少明星也玩啪啪上瘾,而它“零距离”的优势与“费时间”的劣势,在未来又将如何博弈?

“作为一款中国原创的APP,我们倡导正能量的快乐。”

2012年5月,在美国游泳的许朝军突然发现:过去自己是笔记本电脑不离身,现在带着一部手机就能搞掂一切,假设三年后PC消失了,那自己的这个团队还能做什么?突如其来的紧迫感,让他回到公司后立刻发了一封全员邮件:从现在开始,公司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移动互联网上。

那么,应该做个什么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呢?“团队成员一起头脑风暴,规定只有一个:不做PC。”于是在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成员每天都要提无数个思路和想法,“脑细胞都死了无数个”,而许朝军也一直在纠结,“是做一款有趣的APP,还是有用的?其实最初的时候,我还是想做个有用的产品,比如给照片分类,比如照片云之类,最后我发现,什么是大众需要的?简单和娱乐,最终还是归结到有趣。”而经过对20多款具体产品创意的否定后,终于选定了“图片加声音”的产品形式,取名“啪啪”。

在许朝军的构想中,“啪啪”要做一个垂直化的照片语音社区,简称PVC:一个汇集Photo(照片),Voice(声音)的Community(社区)——这不禁让人想起他在2011年4月创办的“点点网”,在这个覆盖时尚、电影、电视、音乐、插画、艺术、摄影等数10个领域的高质素轻博客平台,几乎处处可见精美图片的聚集,而这个之后与其并肩的新品牌啪啪,同样以高质素图片为基础,但同时更个性、也更符合移动互联时代的要求,“只要你有独立的灵魂,你就会寂寞,而啪啪会让你找到共鸣,杀掉寂寞。”

此言不假,除了最基本的“会说话的图片”之外,啪啪上“杀寂寞”的手段不少:90秒内,有讲午夜故事的,说相声教英语的,恶搞各类影视剧的,甚至还有请教数学题的!娱乐层出不穷,同时也借鉴了微博发展初期拉名人的经验,啪啪在两个月里拉了很多娱乐明星加入:张杰不久前的媒体发布会在啪啪上做了直播,《泰囧》主创徐峥等人以啪啪持续推进电影宣传,更有苏有朋吐槽夜戏、“吃货”彭于晏原音重现……许朝军以此来回应啪啪“零距离”优势与“费时间”劣势的博弈,“为你真正关注的明星,你会惊喜于如此接近而忘了时间吧?就算不是明星,父亲听儿子的声音,又哪会在乎时间呢?”

话虽如此,对于啪啪的开发改进却一刻没有停止,“我们刚有了标签功能,通过话题可以让有着相同兴趣的人聚在一块;今年春节之前还会推出啪啪的位置服务,使得啪啪可以产生更加生活化、更加娱乐化的照片,比如坐在马桶上就可以跨越时空,到马来西亚或者纽约, 看到其他人在干什么;以及不久之后,用户将可以在腾讯微博上直接收听图片上的语音,不用再经过跳转。”

摇摇招车:愈痛愈热烈

寒风凛冽的大街上苦哈哈地打车,闪着“空车”灯的出租车驶来,几人哄抢,不想,司机目不斜视地疾驰而去……画面比寒风还惨烈。2011年,“摇摇招车”横空出世,世界发生微妙改变。只需坐在家里摇摇手机,就有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等候。这款APP一经上线,便受到追捧,用户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真的很酷”,创始人王炜建毫不掩饰自豪感,他所做的是,借“时间碎片”,治疗生活中人们被“打车难”戳到的痛点,且愈痛愈热烈。

“这个社会没有所谓的行业之别,只有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摇摇招车’正是切中要害,解决困扰人们的给生活带来不便的问题。”

打车有多难?此处省略5000字,那些痛过的亲们都懂的。王炜建所做的事情,就是治疗,至少是缓解这一疼痛,媒体将他的行为评价为“痛点创新”。

点开“摇摇招车”,摇一摇,立刻跳出界面:请输入上车时间、地点、下车地点。10分钟内,你还会收到一条包括车辆类型、车牌号、司机姓名、电话等信息的短信,待出门时,车已经在门口候着了。下车时,只要把支付密码告诉司机,自此实现了出门就有车的“白富美”梦想。当然,如果运气不好也会收到一条信息:十分抱歉。

一切源于好玩。2011年,毫无互联网从业经验又完全不懂技术的王炜建突然萌发了开发APP的想法。“朋友聚会,打电话问:‘到哪里了?’对方经常回答:‘马上就到了’,其实可能刚出门。是不是能有一个功能,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看到对方到哪里了?”这个好玩的想法让王炜建兴奋。当时还在做汽车租赁公司的他能想到的最大用处是“实现对汽车的手机端监控,客人可以随时看到接车走到了哪里”。当他看到太多打不到车的人,问自己:如何很好地利用租赁车的“时间碎片”?怎么实现空车和乘客之间的衔接,而不是前者在大街上瞎晃,后者在大街上瞎等?人们非要站在大街上去打车吗?

王炜建在脑海中迅速构建了“摇摇招车”的雏形:乘客能迅速找到司机;司机能选择乘客;双方能看到对方的具体位置。他立马着手组建团队,研发、编程、测试、上线……2012年3月,“摇摇招车”通过苹果APP STORE的审核。

“摇摇招车”一经上线,迅速受到追捧,不足一个月,便拥有4000余用户,半年后逼近4万。如今,每天已经有2000余人依靠这种方式出行,而纳入系统的车辆也从最初的50辆租赁车发展到今天包括出租车在内的上万辆车。

G点来临,问题层出不穷。2012年9月,当“摇摇招车”用户数已经达到4万时,公司提供的租车数却不过50辆,订单成交率仅4成,“太坑爹了吧?”用户抱怨道。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租赁车与“黑车”仅一线之隔,经常遭到“严打”。与此同时,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嘟嘟叫车”“滴滴打车”“打的啦”等APP潮水般涌来。“摇摇招车”四面楚歌,如何突出重围?

“新增出租车车型”,在去年9月的更新中,“摇摇招车”打出了这张上线以来最大的王牌。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隐藏了巨大努力。为了说服出租车,先把自己装扮得有足够诱惑力:合作的出租车将免费获得链接“摇摇招车”调度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随时知道客人在哪里,还能了解实时路况。随后王炜建兵分两路,一路去跟出租车公司谈判,一路对出租车司机展开逐个击破。在首轮谈判中,近4000辆出租车陆续纳入“摇摇招车”旗下。相较之前寒碜的50辆车,这个数字令人振奋。就在近日,这个数字已经过万。不仅如此,2012年12月,“摇摇招车”还取消了此前3~5元的调度费,取消了充值门槛,乘客可以直接支付现金。


唱吧:来追星交友的吊丝用户最喜欢

在互联网圈子拼杀多年的陈华也想做出一款APP搭上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目标是“做影响上千万人的事情”。最终一个以声音为切入点的想法形成——围绕手机硬件和周边设备看了一圈,只有喇叭和话筒还未被过度开垦。放眼整个市场,KTV又是很大众化的一种娱乐消遣行为,看看连掀热潮的《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就知道人们有多爱唱歌了,唱吧应运而生。上线7个月,用户千万级。

创始人

陈华

“用户需求有3类:娱乐占了多半;狂热用户想通过唱歌出名;吊丝用户来追星、交友。第三类是我最希望扩大的用户群。”

陈华所在的唱吧12人小团队此前从未涉足过音乐领域,疑虑点有三——第一,能否做出用户喜欢的声音效果?第二,K歌注定只能是工具性应用?第三,用户为什么要去听一个不如原唱的声音?但后来陈华有了更强烈的野心——“更有价值的是类似超女的玩法”。总有那么一群人会成为焦点和明星,也总有人愿意去追捧和围观那一小撮人,重要的是有一套系统的机制让这个平台更好玩。

于是唱吧的用户发现,在这里不仅能拥有一副PS过的好嗓子——这当然也是唱吧爆红的核心原因,因为它对声音做了去噪、叠加等美化处理,甚至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声音版 “美图秀秀”,并且,唱吧借鉴了微博等特质,加入了社交因素——可以关注其他用户,能跟粉丝互动,当然还能围观明星用户,在手机KTV里形成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也是唱吧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因为在手机上做一款类似KTV的小工具并不难,难的是它如何能粘住用户,所以当兼具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唱吧诞生后,它当下的路显然不会太崎岖。

在采访中陈华多次提到“围观”,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用户来到唱吧也是抱着一种“想被追捧”“想被围观”的心态而来,所以“面子工程”也一定要做得漂亮。在唱吧界面上听一首歌时,你会看到歌者上传的N张照片循环播放,而它们也都赏心悦目,尤其是美女用户,谁手机里还没几张自拍?陈华得意地说:“这是唱吧做的一个幻灯片效果,你听歌时就感觉像一个MV在播放,梦幻、养眼,还很爽。”

让草根们更爽的还有他们能将韩红、羽·泉、欧弟等明星用户狠狠地踩在脚下。唱吧系统会根据收听人数、收到鲜花数、评论量等指标将用户提至“北京榜”“全国榜”“新星榜”等榜单,让草根们尽享围观之乐,而像“千变花花”“杨姣Jocelyn”等几个大账号更是长期占据榜首位置。还是高中生的“千变花花”此前曾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录制,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杨姣更在去年圣诞前夜作为羽·泉北京个唱的唯一表演嘉宾登上了首体的舞台。

“唱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个草根娱乐平台,下一个李宇春会在唱吧产生也不一定。”陈华有野心。事实上,常去唱吧的用户不难发现类似于当年超女、快男式的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每个草根明星都带着几万、十几万的粉丝,有骂战也是常有的事。万能的淘宝商家也在唱吧走红之前,在网上兜售十元至百元不等的“试听+鲜花+评论+关注”套餐,按销量排名搜索,一家北京的网店截止到记者发稿时30天已售出“95629件”,还好评如潮。唱片公司、经纪公司也纷纷找到陈华,推新人、打歌,将这项APP的商业价值挖掘至最大。


美图秀秀 傻瓜也要美 你要我就给

美图秀秀是一款来自火星的APP,创始人即“火星文转换器”之父吴欣鸿。APP Store 2012年度榜单上,美图与微信、微博挤入前10,美图为三个创业公司产品之一,吴说,“因为草根,所以才更了解用户需求。”

“画画和做产品挺像的,对整体感的把握很重要。这种理念我也带到了产品中去。”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拿吴欣鸿自己来说,学美术出身,酷爱摄影,但直到现在,他都学不会Photoshop。在他眼里,这款面向专业用户的软件,功能有多强大,就有多复杂。他的需求是:一款傻瓜式的修图软件。找到——或者说“发明”这款软件,吴欣鸿还是兜了很大的圈子。

说起来,他算不上是草根吊丝。父亲的工厂尚还顺风顺水之时,福建泉州的吴欣鸿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2006年的第一台车即是宝马325i。画画是天赋为吴欣鸿做的选择,初中三年,他的美术作品获奖无数。被保送重点高中后,吴欣鸿就休学两年远赴杭州的中国美院进修,那两年,他也拥有了第一部相机,海鸥单反。

2007年,“火星文转换器”是高中毕业就创业的吴欣鸿尝试的第20个项目,一年即赢得4000万用户。他把火星文的引爆归结为“目标定位清晰、借助QQ社交产品、输入法轻切入”的特性。也就在这一年年底,他陷入了瓶颈:一款自己都不用的产品,能有什么前途呢?吴欣鸿的老乡、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给他指了一条道:图片。这是吴欣鸿最热爱,也最熟悉不过的产品。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他经常跑到QQ空间去瞎逛,他发现女生都很爱晒自己的照片,但照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完全谈不上美感。

2008年10月“美图大师”上线,直到年底,用户刚刚突破100万,吴欣鸿想到了85后的用户大概最反感的就是所谓什么“大师”,遂更名“美图秀秀”。此时的美图秀秀还只是一个滤镜软件,有基本的旋转、改尺寸和裁剪功能,与当时市场上的修图软件并无二样。 吴自己也说,第一版的美图秀秀“很糙”,但服务85后的好处是宽容度很大,会“在线留言鼓励并且感谢有这样一款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真正的拐点来自后来的磨皮、美白等美容功能。这个在PS上很是复杂的功能,被美图秀秀一键搞定,“用户不需要知道技术,一键场景化的处理才是需求。”一分钟变影楼照片,是多少吊丝梦寐以求的梦想。春节上线的美图秀秀用户暴增。吴喜欢研究百度指数,“非主流头像图片的指数一天超过10万,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说明很多人都在找这样的东西,但是市面没有。”他发现在微博只能发布一张图片,“对于我们来说,设计几个不同的拼图功能简直太容易了。”

直到今天坐拥亿万用户,面对每天增长的用户,吴欣鸿最直接的感受是:就像从来没有人给他们做过产品似的。这个世界上,善变的除了女人、股市,还有用户的心理。每两周,吴欣鸿的团队会随机组织员工到大学校园、街头、网上论坛做调研,随时更新用户的需求。在美图秀秀的官方微博,他们保证要做到粉丝“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