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之用例图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交换机端口设248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38

1.概念:由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动态视图称为用例图。

2.作用:用例图是需求分析中的产物,主要作用是描述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人员可视化的了解系统的功能。

3.用例图的构成要素:

A参与者(Actor)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直接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人、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外部实体的抽象。

B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泛化关系。

C系统边界:这里说的系统边界是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限。通常我们所说的系统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的元素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用例的重要元素

 A识别用例

 B用例的粒度。用例的粒度指的是用例所包含的系统服务或功能单元的多少。用例的粒度越大,用例包含的功能越多,反之则包含的功能越少。

 C.用例规约: 每一个用例的用例规约都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简要说明:对用例作用和目的的简要描述。

 (2)事件流:事件流包括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描述的是用例的基本流程,是指用例“正常”运行时的场景。

 (3)用例场景:同一个用例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发生,称之为用例场景,也可以说用例场景就是用例的实例。

 (4)特殊需求: 特殊需求指的是一个用例的非功能性需求和设计约束。特殊需求通常是非功能性需求,包括可靠性、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例如法律或法规方面的需求、应用程序标准和所构建系统的质量属性等。

 (5)前置条件: 执行用例之前系统必须所处的状态。例如,前置条件是要求用户有访问的权限或是要求某个用例必须已经执行完。

 (6)后置条件:用例执行完毕后系统可能处于的一组状态。例如,要求在某个用例执行完后,必须执行另一个用例。

 5.用例之间的关系:

 A.包含

  

 B.扩展

 

 C.泛化

     

结合机房收费系统的部分用例图: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