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系列--板卡选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二代cm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36
          机器视觉应用对图像采集卡的特性要求与多媒体、医疗及军事等应用有所不同。在机器视觉系统中,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系统应能够实时获取当时的图像,并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当零件在传送带上进行传输时,当某一零件通过图像传感器时,机器视觉系统应实时获取它的图像,并由计算机中的算法判定其质量。在选择机器视觉系统中的图像采集卡是,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机控制

机器视觉系统一般应具备以下特性:

精确的A/D转换电路;

具有良好锁相功能(PLL);

提供用以驱动相机的时钟信号。

如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则图像的像质及机器视觉系统的质量将难以保证。因此,图像采集卡对的相机控制变得十分重要。大部分机器视觉应用要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相关图像,因此,所选择的图像采集卡一般应具有外部触发的功能。

为了提高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需要具有帧复位功能的相机。帧复位相机允许相机的时序产生中断,可在任意点进行复位,从而可迅速返回至一帧图像的项端。这一特性使相机可对外部事件快速做出反应。如不具有这一能力,当相机开始采集图像,并为采集卡提供图像数据时,将会产生延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触发信号和相机的时序不同步,这种延迟可能是可变的。对RS170格式的信号,这种延迟的范围为0至一帧图像(33ms)。 输入信号调节(如增益控制、偏置控制等)功能对于减小相机特性变化、光源波动的影响,为图像采集卡提供最佳的视频信号十分重要。另外,在输入信号中经常采用查找表(lookup table)对图像数据进行修改,使之更易于进行信号处理和图像显示。

数据处理 许多机器视觉应用需要主机控制几个装置和管理多个事件,这一趋势导致了多任务中断驱动软件的出现。因此,图像采集卡和软件应可在诸如Microsoft Windows NT操作系统中采用中断及多线程操作。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图像采集卡并没有集成过多存储器,而是依*PCI总线的高速度,完成图像数据至主机存储器的转换。在某些情况下,采用以上方法可进行实时的或接近于实时的图像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机器视觉系统并不仅仅是采集图像并进行显示,系统一般还应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如显示图像,响应中断,处理I/O,分析数据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含存储器的图像采集卡对于不断增长的CPU负荷显得无能为力。主机CPU只能简单进行图像数据的转换,而无法完成其他的处理任务。

图像采集卡的软件 在考虑图像采集卡的软件时,应首先考虑所需的软件集成任务。选择由自己开发相应的算法,或是采用成熟的软件包将决定系统的通用性及开发周期。 一般情况下,采用成熟的软件包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可加速机器视觉系统的开发速度,并带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性。上述方法中,主机软件与图像采集卡的集成性将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瓶颈之一。因此,需重点考虑图像采集卡软件与图像处理软件包的接口是否成熟。基本的图像采集卡软件至少应包括:触发、选通、帧复位、数据传输、图像显示、相机接口控制等功能。当系统采集一帧图像并传输至主机存储器时,就可进入强大的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库,解决实际的机器视觉问题。

上述方法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开发成本。当选用机器视觉软件包时,需确定所选用的图像采集卡是否支持。

理解机器视觉系统对于图像采集卡的实际需求十分重要,以下是当选择机器视觉系统中的图像采集卡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 回顾一下相机的需求:所选择的图像采集卡是否支持相机?是否提供了相机所需的即插即用接口?

2. 检验图像采集卡数字量化能力。其噪声是否对测量结构构成了影响?

3. 所选择的图像采集卡是否具有以下能力:

触发能力

选通能力

帧复位能力

锁相(PLL)采集能力

相机时序输出能力

输入信号调节能力

CPU进行图像处理时执行何种命令?图像采集卡是否占用大量CPU时间?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