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临沂软件开发公司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4:06

【忍经-祸福之忍_原文】:白犊之怪,兆为盲目。征戍不及,月受官粟。


原注文】:《列子-说符篇》:宋国有好行义者,三世不懈。忽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兆也”。

                     居一年,其父无故盲,牛复生一白犊。居一年,其子又盲。官为给养。 后楚攻宋,丁壮老死太半,

                     独此人父子有疾皆免。后解围而疾俱复。


:黑牛产下白犊,孔子说是瞎眼的征兆,本非好事。但是因为眼瞎,躲过了征兵打仗,变坏为好。

       所以很多时候真是祸福相倚,难言吉凶啊。然而前文又有诸人好行义,三世不懈的引子。

       说明了天之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好事定有好报。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


【忍经-不平之忍_原文】:

                  同此一类人,厚彼而薄我。我直而彼曲,屈于手高下。人所不能忍,争斗起大祸。我心常淡然,

                  不怨亦不怒。彼强而我弱,强弱必有故;彼盛而我衰,盛衰自有数。


原注文】:《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与秦人侵郑。五月至城糜。郑黄颉戌之,出与楚师战,败楚。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犂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犂曰:

                      “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介弟也。”下其手曰:

                      “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囚曰:“颉遇王子围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

                       弗及。似此不平,致有争论,起祸之端,于我则皆能忍之,淡然不下于怀,何怨何怒。

                      西汉《匈奴传》云:“强弱有时。”

                    《扬子-先知》篇云: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所以宋宰相范质诗云:“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替。”


:遇到社会不平事,要承认现实,不怨不怒,淡然处之,若因此大惊小怪,与人争斗,就可能吃亏甚至带来灾祸。

----------------------------------------------------------


【忍经-爵退之忍_原文】:

                  功成而身退,为天下道,知进而不知退,为乾之亢。验寒暑之侯于火中,悟羝羊之悔于大壮。


原注文】:《老子-持盈章》曰:“功成身退,天下道也。” 注云:欲全其功,保其名者,必知早退,乃为天道。

                  譬如日中则移,月盈则亏,物盛则衰,亘千古而不易,此天道之常也。

               《易-乾卦-上九》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左传》昭公三年:晋大夫张超对郑子太叔曰:“譬如火焉,寒暑乃退,此其极也。能无退乎?“谓大火,

                 心星也。季夏昏中,暑乃退,季冬旦中,寒乃退,此其暑极而凉生,阴极而阳生。极则必退,必然之理。

               《易-大壮卦-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

                 “谓人终处大壮之极,不能详审谨重,克己就义而退,又不能奋力必进,犹羝牝之羊,愚狠触其藩篱,

                 不能进退,悔闷于怀。乃不知进退之理也。


:羝羊触籓,常养浩然正气、做到非礼勿履、壮而能谦。
       对于自己来讲,时常自省,改错要快。
---------------------------------------------------------


【忍经-特立之忍_原文】:宁为松柏,勿为女萝,女萝失所托而萎茶,松柏傲霜雪而嵯峨。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唐李德裕对武宗曰:“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倚他物不能自起。
                     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故《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嵯峨,山高貌。
                     

                     《庄子-让王》篇:”孔子曰: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
                     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做人当像松柏那样正直,傲霜斗雪;不要像女萝那样,靠攀附求得生存发展。松柏象征特立独立的人,

       女萝象征攀附、因人成事的人。然而太正直了,容易受损害。见过大雪压断松树,没见过大雪压坏爬山虎的。

       所以,做人外圆通,而内方正。亲君子远小人,嫉妒心强、好攀比、好争辩,这样的人应当敬而远之,

       不与之为伍。以义正严词的态度,让它主动远离。遇到这样的下属,用其利,避其害。

-------------------------------------------------------


【忍经-才技之忍_原文】: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原注文】:《鲁论》:曾子曰:“有若无,实若虚”。又如老子谓孔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也。”

                      韩文公《知名篇》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


:满满一瓶水、空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只有半瓶子水的情况,才会出声。然而满瓶子的水拿着太重,

       反而不如空瓶子拿着方便。就是说虚怀若谷。  

--------------------------------------------------------


【忍经-挫折之忍_原文】:不受触者,怒不顾人;不受抑者,忿不顾身。一毫之挫,若挞于市,

                                           发上冲冠,岂非壮士。


原注文】:触,抵犯也,抑,屈塞也,谓不能受人抵触抑者,忿怒岂顾他人与自己者哉,如灌夫酗酒骂坐曰:

                      “今日斩头,何知程李”之类,程李,二将军名。

                      《鲁论》子曰:“一朝一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岂不谓之忿不顾身而何?

                      《战国策》: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赵所得和氏璧。赵使蔺相如奉璧往。既至,秦无意偿城。                                           

                        相如怒发指冠,却立柱下,曰:“臣头与璧俱碎。”遣从者怀璧间行先归。相如待命于秦,

                        昭王贤而归之。


:遇到挫折,要冷静对待,既不能灰心丧气,也不能一触即发,忿不顾身。受到一点挫折、侮辱就怒发冲冠,

       甚至不顾身家性命,这是市井之徒的做法,不足取。能忍的人气量大。

-----------------------------------------------------------


【忍经-挫折之忍_原文】:不以害人,则必自害,不如忍耐,徐观胜败。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黥布负气,拟为汉将,待以踞洗则几欲自杀,优以供帐则大喜过望。功名未见其终。

                                           当日已窥其量。噫,可不忍欤!

原文解释】:不能忍受挫折,不是害了别人,就是害了自己。不如忍耐下来,慢慢观察胜败的道理。名誉在

                         屈辱中彰显,德量在隐忍中增大。黥布傲慢自负,认为会拜他为将,刘邦坐在床上洗脚召见他,

                         他气的几乎想自杀,当得到和汉王一样的待遇时,又高兴过了头。还没看到他以后立的功名,

                         当天就看到了他的器量。唉,能不忍吗?  


原注文】:《吕氏童蒙训》曰:“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名誉自屈辱中彰,如释之结袜,子房之进履之类是也。又《太史断》:”伍子胥方窘于江上,道乞食。“

                       故隐忍中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西汉黥布,楚将,九江王也。从谒者随何说,归汉。既至汉,王方踞床洗足,召布入见。

                       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及出就舍,张御食从官,皆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过于己所望也。

                       谓言且未见其人后日功名如何,而其心之器量于斯先已知之。此盖不能忍之挫折者也。布后反,

                       果被诛灭。

  

:当受到屈辱时,或是遇到极其复杂的情况,都要隐忍,冷静观察事态的发展,考虑成熟了,然后表示自己

        的态度或有所行动,像黥布求见刘邦时,因刘邦对他的态度不同,一会儿想自杀,一会儿又大喜过望,

        受到一点挫折就大怒,得到一点好处就大喜,他的器量究竟有多大,是被人看得清清楚楚的。

-------------------------------------------------------------


【忍经-不遇之忍_原文】:人生未遇,如求谷于石田;及其当遇,如取果于家园。岂非得失有命,富贵在天?


原文解释】:人生没有获得机遇时,就好像在石田里寻求谷子;一旦他受到赏识后,就好像在家里的园子里

                             摘果子。这难道不是得失有命,富贵在天吗?


原注文】:夫谷生于沃土,不生于石田。谓人未遇之时,如求谷于石田,岂能得之?及其时命济遇,

                        犹家园取果,随求随得。

                      《鲁论》: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遇与不遇都要保持良好心态。

------------------------------------------------------------


《孙子十三篇-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fen)輼(we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闉(yin),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


《孙子十三篇-虚实篇》

 

原文】: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

《孙子十三篇-九地篇》


原文】: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原文解释】:开始的时候,要像深闺的处女那样安静,使敌人麻痹大意,当其出现漏洞,要像狂奔的脱兔那样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抗拒。

------------------------------------------------------------


《孙子十三篇-计篇》


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原文解释】:战争,是诡诈的行动。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打,要打近处装作要打远处,

                         要打远处装作要打近处。敌人贪利要以利引诱他,敌人混乱要乘机攻取他,敌人兵力充实

                         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要避开他,敌将易怒要骚扰他,敌将轻视我要使他更加骄傲,

                         敌人安逸要使他疲劳,敌人团结要离间他。攻击没有防备的敌军,行动向着敌人意料不到

                         的地方。这些都是军事家取胜的办法,是不能事先规定的。

---------------------------------------------------------------------------------------------


《孙子兵法今译今注》 --- 齐光


1.“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是孙武认识战争、指导战争的根本规律。

   他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之地,胜乃不穷”。《地形篇》认为指挥作战只有熟知敌情、我情、

   地形、天时和战场条件、社会条件,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又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形篇》用兵作战,要取得胜利,必须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周密而切合实际的作战计划。


2.“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是孙武的军事斗争策略。把军事家分为四等:最好的军事家是用谋略进攻敌人;

    其次是利用矛盾,拆散其盟国之间的团结,使对方孤立;再次是以我必胜之兵,致敌于必败之地;

    最次是付出重大代价攻打敌人的城邑。特别强调用政治斗争达到 “必以全争于天下”的目的。


3.速战速胜,“因粮于敌”。



4.“致人而不致于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5.奇正并用,避实击虚,“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孙武的战术指挥原则。












注:本文是一篇读书笔记,包括原文、原注和自己的理解。书不在手时,就可翻看此文,全为自己方便而已。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