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牛书推荐《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banner模特素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23:17
设计学领域权威力作,业内人士必读经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质管部门提交的年终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中,各产品的易用性在分类评价中均具末位,是否表明开发者普遍存在忽视产品的“易用性”的倾向?相信很多开发人员会不服气:我们也天天用软件,当然也知道操作上对用户来说越方便越好;再说了当时用户需求里也没明确要怎么操作算好用,好多妙招还是俺们替用户想出来的;不要统笼地说感觉不好用,能不能提得具体点;这个菜单下面就是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要实现的,有本事你来给俺出个主意整好用一些;进度这么紧张,先做个可用的出来,易用性以后慢慢整(其实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整)。

       不知道质管部门当时是根据什么设计的产品质量分类调查表,把易用性作为质量分类评价的5条之一。

       凑巧看到一个材料,提到了软件质量评价的方法,呵呵,原来还有国家标准,在国标中,易用性是软件质量评价中所提的六大质量特性之一(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博主向来对制定标准的专家们心怀崇敬之心(这个可以相信我,他们看待事物的严谨性、系统性和深度只能用"折服"二字形容),既然“易用性”是这么受业界关注的问题,相信专家们一定有研究,来解开我们的疑惑:怎么样才算是易用?怎么才能搞得易用?怎么来评价易用性?
       于是上网一搜,搜索 易用性 获得约 1,190,000 条结果。 
       原来俺们是土了一些,人家公司做产品,都有专门搞易用性优化的小组(建议我们公司UI设计工作组可以考虑这个问题),测试部门还有专门安排易用性测试的,易用性的测试方法还一套套的。
       顺带着,俺还搜出一个牛人,写了一本牛书,专讲易用性的,被奉为设计学领域权威力作,业内人士必读经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文版书名是《设计心理学》,再版时改为《好用型设计》。牛人名叫唐纳德.A.诺曼,计算机、心理学双料教授,当过苹果公司领先技术部门副总裁(Apple的干活,怪不得牛叉),此公据说不善演讲,但写的书却是诙谐有趣,善于引用一些常见而你平时又见怪不怪例子,来帮助分析与阐明他对产品易用性设计的观点,比如:
       大家出差住宾馆,是不是碰到过让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的水笼头?特别是那些浴缸上的水笼头,估计把水温调合适之前,浪费了不少水资源吧。
       大家是否注意到所有大楼每层的安全楼梯门基本上是朝楼梯方向开的,但第一层的楼梯门不是,并且所有的楼梯门上都有一个小窗(如果你发现哪个大楼不是这样设计的,请向消防部门举报,恒生的大楼我已经验证过了,合格)。
       所有的小学生都要花好几个课时正式学习读懂钟表上的指针,你是否觉得是件正常的事,但实际上不是小学生不开窍,而是钟表设计违反了易用性关于自然匹配的原则。
       所有的钟表都是顺时针转的,如果设计个倒着走的钟表,仔细想想其实除了让你不习惯之外,从功能,读数的方便性各方面一点也没区别,也没有强制性标准限制这么做,为什么没有人来生产倒着走的钟表(实际上真有人生产了,在诺曼的另一本书《Emotional Design》里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花钱接受一些难用甚至根本没什么用的东西,典型的如旅游地的小纪念品,没什么用,有的还挺难看的,也谈不上做工精致了)。
       诺曼在书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期望提升消费者与设计者对于产品易用性的觉醒,给出了易用性设计的相关原则与方法;
       诺曼也告诉我们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各类因素平衡的结果,易用性也是被和谐的对象之一,比如安全性与易用性经常需要和诣一下。在国标的六大质量特性中,易用性与可靠性正相关,与功能性负相关(国标中,安全性也属于功能性的一个子特性);

       诺曼也告诉我们,开发人员有增加功能点的倾向(谁叫客户喜欢按功能付费呢),而功能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易用性挑战;
       其实从书名中,我们也看得出,易用性是设计出来的,所以也不要太指望用户一开始就给你提出易用性的准确需求(对用户而言,也是要用了才知道好不好用)。 

    下次在开个贴,陈列一下我们能接触到的常用软件或日用品中,体现易用性设计的正反实例来分析一下,可能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