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ork》感想和摘录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云付网页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4:48

Rework阅读地址:http://blog.csdn.net/tiewen/article/details/8673974

Learning from mistakes is overrated

    在中文版实体书中,本条目被翻译为“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符合该节的论述。但是我更原意使用直译“高估”。

    我们并不是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学到了别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在一些情况下相当重要。假设有三条路,其中一条活路,两条死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如果要走向成功,只能随机选中其中的一条;如果发现不对,也即失败了,那只好回到起点,再选一条。只要保证重新选择的这条路不是已被证明为活路的那条或那两条,只要时间足够,我们总能保证最终一定会找到活路。失败确实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我们也仅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一次就找对活路。成功的理由有千千万万种,不是每一种对我们都有借鉴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别人寻找活路的经验,但对于高帅富成功泡妞之类的成功秘诀,大概只能起到战略指导的作用,或者是作为人生的智慧。

    成功的企业家更容易再次成功。这是理所当然的,一回生二回熟嘛。当我知道生路两旁都有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后,我还会去走泥泞无树的沼泽吗?

Draw a line in the sand

    理念。

Mission statement impossible

    公司的宗旨有分为两种:自然形成的和非自然形成的(大多是管理者(尤其是只会玩MBA)出于某些原因强行捣鼓出来的)。

    播放一万遍反腐倡廉的电视剧也不如公开枪毙一个贪官。

Building to flip is building to flop

    这又得扯到成功和失败。

    军事家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胜利,还知道自己一旦落于敌手,很可能性命不保,所以才要未谋胜先谋败,想好自己的退出策略,以期即使失败自己也还有来日再战的机会。

    PS:实体书的翻译太垃圾:你会计划着如何跟你分手的人谈恋爱吗?这句话完全就是扯淡啊!网友Olivia的翻译就比较靠谱:你正打算恋爱一场就计划着分手?

    很少有人可以一次成功。所以,在成功之前,一定要做好失败的打算。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就一无所有。我们应当把本次创业中的成果、经验作为将来再次创业的积累。比如说开软件公司,最后倒闭了。如果我们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编写了一些类库,那么,我们应当保证这些类库在下次的创业中可被使用,而不是重新再编写一些类库。

Less mass

    作者有点绝对了。

    大块头也分为好多种。和蚂蚁相比,我们人类是大块头,但是我们可以更快地转身,也可以跳得更高,跳得更远。当然,蚂蚁比我们小,可以钻很小的洞;蚂蚁力气很大,可以背起自身16倍重的东西,可以拖动自身50倍重的物体。人类钻不了小洞,但可以向里面灌水,搞搞破坏;人类背不起16倍重的东西,但背起几十斤绝对不成问题。

    所以,如果竞争对手是大块头的话,在做决断之前,应当首先分清它的类型、辨识它的真实的优缺点。

    PS:我听说,在好几年前,SD还是唠啥子的某大游戏公司,为了推广自己(代理)的游戏,作了一个聪明的决策,签下了同一时期其它的几个热门游戏的代理权,但就是不拿出来运营。这个NB啊,你可以选择不玩,但玩,就只能玩我指定的。还听说,TX强签了国内的一个游戏工作室。

Embrace constraints

    有时受限反而能使我们更加专注。

    波音737的例子让我想到了KFC,想到了薄利多销。

    可以不停地在地上画首尾相接的短线,可以一直画到绕地球nn圈;但是,在同一条短线上无论怎么画,都不可能把地球画穿。

    我有一个点,可以选择以点破面;我有一个面,可以选择瓮中之鳖。

Ignore the details early on(别过早的纠结细节)

    仅当确定可行性之后,才可以稍后关注细节。

Tone is in your fingers

    “人们对工具的热情远大于依靠工具所做的事情本身。你也知道:设计师运用海量的有趣字体和华丽的Photoshop滤镜而什么都没表达出来。业余摄影师对传统胶片与数字技术无休止的争论而忽略怎样拍出好作品。”

    一些需求分析人士可以画出绝对专业的UML模型图,可就是搞不清楚客户到底要什么。他们反复强调自身的专业性,将“我们是专业的”挂在嘴边,而完全忽略了客户对UML之类的建模语言和模型图压根儿就不懂的事实。

Illusions of agreement

    “抽象表达的问题(比如报告和文件)在于它们制造出一致的假象。很多人看到的是同样的文字,但在他们脑子里却想象着几百种不同的东西。”――――!

Reasons to quit

    “它确实有用吗?你是在做有用的东西还是只是在工作?

    你正在做的事情确实为你的产品增加更多价值和客户吗?有时你以为能够让产品增值的玩意事实上却让产品减值了。

    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真的值得去做吗?你在做的事情值得吗?

    有时放弃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一种正确的进展,就算你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别要浪费美好时光在糟糕的工作上。”

Long lists don't get done

    人的奇怪的心理。

    玩游戏的时候,杀了一阵子怪,如果看不到经验条的变动,很容易产生“不爽”。于是mu的设计者让经验条只显示升级所需的十分之一的经验再配上表示当前正出于第几个十分之一的数字。

Decommoditize your product

    让我想起了和“山寨之王”模式有关的一道题:

   一场帆船比赛,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赛程已经过半,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岛,你必须绕过这个小岛,才能到达终点,那么问题出现了。

   达到终点必须绕过小岛从两侧走,小岛的两侧:一条路顺风的几率是70%(逆风几率30%);另一条路顺风几率是30%(逆风几率70%),那么你选择那条路才能得到冠军呢?

 

   简单一番思索,大家肯定已经猜到了,无论选择那条路,首先要取决于你比赛中所处的竞争地位,是领先、还是落后。

   处于领先的位置,你肯定选择走顺风几率70%的路,至少有70%的顺风几率能够保持你的领先位置。

   如果你现在处在落后的位置,和领先者走一样的路,那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你的整体实力低于他,始终还是处在落后的位置,这种情况下那你肯定会放手一搏,选择走顺风几率30%的那条路,拼一把对吧!

   只有这2种选择么?不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你百分之百得到冠军!

   想到了么?请看~

   你是领先者,为了保持你的领先地位,肯定会走顺风几率70%的那条路,然而仍有30%的几率会遇到逆风的情况,而对手在落后的情况下放手一搏,走另一条路,赌那30%顺风的几率的时候,比赛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如果处在领先的位置,百分之百的得到冠军的方法就是:等着他,跟他走同样的路线。

   为什么呢?在前半段的比赛中你已经处在了领先的位置,在整体实力上强于对手,那么结果就出来了,等着对手,对手走哪条路,你就走哪条路,在整体实力强于对手的情况下,你们所遇到的风向是一样的,无所谓顺风还是逆风,你都会超越对手!

   现在把这次比赛当做一场商业竞争,放手一搏的选择逆风之路就是创新探索之路!从国内外许多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家新兴企业凭借创新(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创新等等)超越同行巨头企业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家企业缺少了创新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力,创新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尝试创新而惨败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转到大家天天批评腾讯为什么总是“抄袭”的问题上来,相信大家也现在已经想到了,就是“我等着”!腾讯“复制”模式的运作理念就在于此!腾讯拥有着最庞大的用户群体、雄厚的资金支持、强大的技术团队。“复制”模式就此出现,我等着你们兢兢业业、想破脑壳去创新,一旦你们的产品投放市场获得成功,立刻模仿并加以完善,短时间内利用我庞大的用户平台迅速推广出去,全面覆盖市场....从此以后,QQ农场、QQ堂、QQ对战平台、QQ飞车、QQlive、超级旋风、QQ校友、QQ影音等等相继问世!

   现如今腾讯市值已达414亿美刀,全球游戏公司排名第六位...

    当然,市场是随时变化的,等别人成功后再去拷贝别人,如果别人的能力和己方不相上下,那竞争的结果就很难预料。但是,国人是很聪明的,想出了一个降低风险的“绝招”,就是,我不再等着你成功,而是在风投觉着你很有可能成功的时候,也就是你获得风投青睐获得风投资金的时候,就快速山寨你的产品,抢占你尚未开发的区域和市场。

    好吧,作为一个小资本,小规模的创业者来说,到底该怎么存活呢,作别人不作的事,不能作的事,或者作不好的事。

Underdo your competition

    “俗话说要想打败竞争者就要胜人一筹。如果人家有4个功能,你就得5(或者15个,25个)。如果人家花了$20000,你就得花$30000。如果人家有50个员工,你就得要100个。

    这样的冷战只会进入死胡同。当你陷入一个拉锯战时,这个永远不会停止的战争会让你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干劲。它会让你不断的处于守势。处于守势的公司不会去前瞻;他们只会想到后头;他们不会当领头羊,只会追随他人。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比你的竞争者做得少来打败他们。把麻烦的、艰难的、讨厌的问题留给竞争者。不要去胜一筹、去超过别人,试试相反的做法。”

    这个值得深思。

Who cares what they're doing?

    “不管怎样,终究是不值得过于关注你的竞争者的。为什么?因为关注别人太多会让自己受到困扰。他们现在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呢?我们该怎样作出回应?

    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被分析一下。那是一种可怕的心态。这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压力和焦虑。这样的想法会滋长不好的东西。

    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竞争者的风景时时在变。你的竞争者明天一个样儿,今天一个样儿。完全在你控制之外。去担心你所不能控制的事情有意义吗?

    换过来关注一下自己。管好眼前事更重要。当你花时间关心他人时,就没有时间提高自己了。

    过于关注竞争者会混淆你的视野。当你一直吸收别人思想时,你的机会则会减少。你变得反动而不是充满想象力。你只不过是将你竞争者的产品换了个包装。

    如果你打算做一个“the iPod killer”或“the next Pokemon”,你已经死了。你是在承认你的竞争者所设定的参数。你没有跳出Apple的套路。他们制定了这个游戏规则。你不可能打败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你必须重新制定一个规则,而不是稍微改建一点点。

    不要问自己是否能打败Apple(不管有哪个大人物在你的产业里面)。那是个错误的问题。这不是关乎赢或者输的争战。利益和花费都是他们的。你的则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只是当个普通人,那为什么要做这些?如果你仅仅是在复制你的竞争者,那你就没有存在意义。就算你以失败告终也比一直模仿他人要好。”

Say no by default

    要明确自己能够给客户提供什么,不能提供什么。有的时候,需要创建市场,引导客户,而不是溶于市场,接受客户。

    有点“理念”的意思。

Let your customers outgrow you

    “我们所希望的是顾客因为我们的产品而成长,绝不是我们优先去适应他们。为有些人增加一些高级用户需要的功能会威胁到还不是我们用户的人。吓跑新客户可比失去老客户要糟糕。

    不用你产品的人总是比你的用户要多。设法让这些人也成为你的用户。这就是你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在。

    公司需要满足的是一类用户,而不是为了一个特例而改变需求。”

    如果某个客户是个大款,确定要傍吗?

    老客户提出的功能,确定要实现吗?是留住老客户重要,还是发展新客户重要?

Out-teach your competition

    Joel on Software

 

    “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有替代物品和互补物品。替代物品是首选商品太贵时会改买的另一种东西。鸡肉就是牛肉的代替物品。如果你是鸡农而牛肉的价格上升,大家都要买更多鸡肉而你的销量就增加。

    互补物品是通常会和其他产品一起购买的产品。车和汽油是互补物品。电脑硬件是典型的电脑操作系统互补物品。褓姆则是高级餐厅用餐的互补物。当小镇的五星级餐厅提供两人同行一人免费的情人节特惠方案时,当地的褓姆也会忙得不得了(事实上连九岁的小朋友要出动了。)

    其他事都一样,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互补物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聪明的公司试图让产品的互补物普及化(commoditize)。”

    教给别人的东西显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的,就算不是互补物品,也得是具有强烈关系的物品吧。我是捣鼓豆浆机的,可以讲讲豆浆的好处和坏处,说说豆浆机的原理,教教如何辨识豆浆机的质量;但我绝对不会教授刷马桶的知识,除非我也在捣鼓马桶或清洁之类的东西,或者公司包括让人们生活更美好之类的文化和理念。

Emulate chefs

    大方地分享可被替代的东西,保留别人无可替代的东西。是这意思吗?

Marketing is not a department

    “市场是你公司里面每一个人24/7/365都在做的事情。市场是你所做的所有事情的集合。”

Pass on great people

    如果搞的是人才储备是不是可行?

Strangers at a cocktail party

    “一下子招聘一大堆人结果只会像“陌生人的鸡尾酒会”一样。公司里面总是出现陌生的面孔,每个人总是很礼貌。每个人都试着避免矛盾和陷入麻烦。不会有人说:“这个主意真烂。”人们绥靖而不会去挑战。”

Resumes are ridiculous

    “你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申请者,他明确的关心你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顾客、你的职位。

    在自我介绍里面,你可以获得实际的交流,而不是一列技能、动词、不相干的年份。一个求职者不可能炮制出几百份个性化的自我介绍。”

Forget about formal education

    “上学和受教育是两码事。

    过长时间的学术生涯对你着实有害。在学术上,有的课程是在误导你:

    文件越长越重要。

    僵硬、正规的口气比口语化要好。

    大词让人印象深刻。

    凑足字数才能阐明观点。

    版式比内容更重要。

    难怪那么多商务文书写得干瘪、冗长、一堆废话。人们总是甩不掉在学校里面养成的坏习惯。不仅仅是学术型的写作问题。有大量的学术技巧在校外是行不通的。

    总之:优秀的求职者要比那些只是以高GPA毕业的人多得多。考虑一下那些綴学者、低GPA的人、或者甚至是才上高中的人。”

Everybody works

    “在小的团队里,人员是来工作的,而不是来发号施令的。每个人都要做事,不能凌驾于工作之上。

    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喜欢开会。事实上,会议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会议让他看起来很重要。”

Hire great writers

    写作能力很重要,缺乏的话可以通过密集写作进行锻炼。

Test-drive employees

    “面试的作用只有那么多。有的人听起来很专业,但是工作起来就不专业了。你要评估他们现在能做的工作,而不是看他们过去做过什么。

    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际看看他们怎样做事。”

Put everyone on the front lines

    “在餐饮业中,厨房工作和面对顾客是不一样的。烹饪学校和高明的餐馆都深知这两者的相互理解和共鸣很重要。所以大厨常常会像服务生一样走向前台来工作。那样一来,厨房人员就能和顾客交流、真正了解前线工作。

    客服和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的人越多,那信息更有可能丢失或者被曲解。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应该和顾客有联系,也许不用每天联系,但是在一年当中至少有几小时时间。这是唯一的方法能让团队感受到顾客正经历的苦恼。感受到苦恼才能真正激励人们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顾客高兴或者顾客的问题被解决了也相当能起到激励作用。所以不要阻碍获得顾客反馈的工作。”

Take a deep breath

    “人是习惯的产物。所以人会对改变作出消极的反应。他们习惯于用特定的方式来使用某物、任何改变都会打乱事物的自然顺序。所以他们会回到原处。他们会抱怨。他们会要求你将其恢复到事物本来面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这样做。有时候你需要为你所相信的东西提前下决定,就算它一开始并不受欢迎。

    人们常常在给一次公平的机会改变之前就作出反应。有时最先出来的负面反应要比主要回应多。所以你会听到诸如"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东西"的话。不,这不是。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改变。得了吧!

    同时,记住,负面反应几乎比正面反应更大声,更激烈。事实上,在大多数顾客都因为改变而高兴的时候,你却只能听见负面的声音。确保你不会愚蠢的收回必要却有争议的决定。

    所以当人们抱怨时,让它沸一阵子。让他们知道你在听。告诉他们你明白他们所说的话、明白他们的不满。但是要向他们解释你会任由事情发展一阵看看发生了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人们最终会适应。他们最后会喜欢这个改变胜过旧的方式,一旦他们习惯了。”

Send people home at 5

    “你不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是需要更好的时间。

    当人们在家有事要做的时候,他们会展开工作。他们在办公室完成工作是因为他们有别处要去。他们找到更高效的方法是因为不得不这样。他们需要接孩子或者去唱诗班练习。所以他们能聪明的运用时间。

    如俗语所说,“如果你想要做好什么,找那个最忙的人。”你想要繁忙的人。而人有工作之外的生活。人要忙的不止一件事。你不要期盼有人的全部生活都在工作一一至少你要想长时间留住人的话。”

Don't scar on the first cut

    “第二个错误的是制定政策是一种自然趋势。“某人穿了短裤?我们需要一个着装规定!”不,你不需要。你只需要告诉John不要再穿短裤了。

    政策是组织的创伤。它们的编纂是对不太可能再发生的情况过度反应。它们集合了对个人不当行为的惩罚。

    这就是官僚制度怎么产生的原因。它们会悄悄的在公司产生。制定一项政策的同时就多一个创伤。

    所以不要在第一刀就留疤。不要因为一个人做错一次就制定一个政策。政策只适用于情况一再出现的时候。”

Sound like you

    “商务人士用来宣扬自己很厉害的是什么?生硬的语言、正式的通告、虚假的亲切、法律措辞等等。你读的这个材料听起来就像机器人写。这样的公司是在瞎掰,不是你自己。

    专业主义的伪装就是一个笑话。我们都知道。甚至小公司也在模仿。他们觉得听起来很厉害可以让他们显得更强大、更职业。但是事实上却让他们显得更荒谬。另外,你舍弃了小公司最好的资产之一:简单而直接进行交流的能力,不用每一个字都需要合法的、经过PR部门。

    写出来的东西要让人读懂,而不是仅仅写出来。不管你什么时候写东西都大声读出来。这听起来真是你和某人交谈时的方式吗?如果不是,能再口语化一点吗?

    谁说写作必须正式?谁说书面上就要去除个性呢?别管规则了。只管去交流!当你写作的时候,不要去想所有人都来读你的文字。想想一个人。就为一个人而写。为暴徒写作只会笼统、尴尬。如果你为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写作,则更容易成功。”

Four-letter words

    “在商务中有一些4个字母组成的词是绝对不应该用的。不是fuckshit,是need(需要)、must(必须)、can't(不能)、easy(容易)、just(恰好)、only(仅仅)、fast(迅速的)。这些词阻碍合理的交际。它们是产生敌意的危险信号、破坏良好的讨论、导致项目延迟。

    当你用这些4个字母的词时会制造出一种黑白相对的情境。但是事实上鲜有黑与白。所以人们会心烦意乱,问题会接踵而来,产生没有必要的紧张和冲突。

    这些词有问题在于:

    Need(需要)。很少有事情确实需要完成。与其说need(需要),最好说maybe(可能),或者“你觉得这个怎样?”或“这个如何?”“你觉得我们能行吗?”

    Can't(不能)。当你说can't(不能)的时候,十有八九can(能)。有时候甚至是不能的反面:“我们不能那样上线,因为不太对。”相比“我们不能再多花时间在这上面了,因为我们不得不上线。”这两者陈述都不是真的。或者等等,他们能吗?

    Easy(容易)。容易这个词习惯于描述他人的工作。“那个对于你来说很容易,是吧?”但是注意到很少有人用容易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对于你来说,“让我观察一下。”对别人来说则是“完成它吧!”

    这些4个字母的词会在辩论中突然出现(也看看它们的同胞:everyone(每个人)、noone(没有人)、always(总是)、never(从不)。)一旦说出口,就很难找到解答。它们会让你左右为难。这时会出现用头顶人(激烈争执)。你得挤出些中间地带。

    如果你把这些词连在一起的话会非常危险:“我们需要现在就增加这个功能。我们不能在没有这个功能的情况下就上线。每个人都想要。这仅仅是个小事,很容易做到。你应该能迅速把它弄来。”只有36个字,但有一百个假设。这是灾难的诀窍。”

As Soon As Possible is poison

    “在每个要求后面都加上“尽快”时,会把所有事情都标记为高优先级。当所有事情都处于高优先级时,也就无所谓高优先级了。

    大多数情形不会担保那样的歇斯底里。如果工作不能马上完成,那也没有人会死。没有人会丢掉工作。它不会花费公司大量的钱。它只会制造一些人为的压力,让人筋疲力尽,让事情变得更糟。

    所以保留好你的紧急用语,在紧急境况下再使用。这种情况是直接的,可预测的无作为的结果。而其他时候,放松点。”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