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P-北京设计模式学习组 (bjdp.yolasite.com)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 去掉时分秒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2:00

建组初衷

2013年4月6日清明小长假,我在读《Refactoring to Patterns》,书中提到该书作者Joshua Kerievsky早在1995年就在纽约创建了“纽约城设计模式学习小组”,每周聚会时通过相互结对编程研究一个设计模式。该小组活动的内容如此引人入胜,以至于有些码农干脆搬家到离聚会不远的地方居住,以方便聚会。掌握设计模式不仅需要读书,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与人结对编程来实践。为什么不在北京也搞一个这样的学习小组呢?大家通过实际操练,掌握技能,结识朋友。这就是本群的由来。

关于本组

本组通过面对面的分享讨论和肩并肩的结对编程,专注于北京线下编程匠艺的以下内容:设计模式、重构、代码整洁之道、单元测试模式、测试驱动开发(TDD)、验收测试驱动开发(ATDD)、结对编程、编码道场(Coding Dojos)、Java、C#等。欢迎关注。

关于码农

我喜欢“码农”这个称呼中国程序员的词。中国程序员在国内种种软件开发的不利条件下(浮躁的大环境、缺乏培训、英文不佳等等),更需要像75岁的新农夫褚时健种橙子那样,不以眼前的利益而是以长远的利益作为投入的动机,不挣快钱挣慢钱,去悟证稻盛和夫所倡导的“田间的精进”,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有的朋友认为褚时健的人脉远远高于普通农夫,他的成功不具代表性。但我认为,无论农夫的人脉怎样,自然有机的橙树从种下到挂果卖钱需要六年时间,这一点花多少钱都快不起来。褚时健从75岁开始承包荒山创业种橙,到褚橙品牌打响,一共花了九年时间。田间的精进本质上就是舍得投入时间的心态。有程序员不爱听码农的称呼,认为不那么高级。我很尊重农民兄弟的工作,他们养活了我们,而且由于有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我们码农们才腾得出时间来写代码。我还是喜欢码农这个词。

稻盛和夫的“田间的精进”背后的思想是石门心学,而石门心学来源于包括王阳明心学在内的宋明理学。不仅码农,我认为当下的所有中国人心中都应该有个王阳明。

我认为想要成为具有专业精神的优秀码农,需要怀着农夫播种般的不挣快钱挣慢钱的“田间的精进”的心态,通过彼此面对面分享经验的积累和肩并肩结对编程的实践,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的编程手艺,最后悟出码农职业生涯的长生不老之道,让码农这碗青春饭能吃到80岁。

加入本组

如果你真的在乎编程,想让你的写代码的事业历久弥新,光读书和线上交流远远不够,请访问本组网站bjdp.yolasite.com,带上你的电脑,找个有投影仪的桌子,一起来修习悟道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