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nel PCA 原理和演示

来源:互联网 发布:android放弃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12

转载自:http://zhanxw.com/blog/2011/02/kernel-pca-%E5%8E%9F%E7%90%86%E5%92%8C%E6%BC%94%E7%A4%BA/


Kernel PCA 原理和演示

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是降维(Dimension Reduction)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主成分都是数据在某一个方向上的投影,在不同的方向上这些数据方差Variance的大小由其特征值(eigenvalue)决定。一般我们会选取最大的几个特征值所在的特征向量(eigenvector),这些方向上的信息丰富,一般认为包含了更多我们所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这里面有较强的假设:(1)特征根的大小决定了我们感兴趣信息的多少。即小特征根往往代表了噪声,但实际上,向小一点的特征根方向投影也有可能包括我们感兴趣的数据; (2)特征向量的方向是互相正交(orthogonal)的,这种正交性使得PCA容易受到Outlier的影响,例如在【1】中提到的例子(3)难于解释结果。例如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Regression Model)分析因变量(response)和第一个主成份的关系时,我们得到的回归系数(Coefficiency)不是某一个自变量(covariate)的贡献,而是对所有自变量的某个线性组合(Linear Combination)的贡献。

在Kernel PCA分析之中,我们同样需要这些假设,但不同的地方是我们认为原有数据有更高的维数,我们可以在更高维的空间(Hilbert Space)中做PCA分析(即在更高维空间里,把原始数据向不同的方向投影)。这样做的优点有:对于在通常线性空间难于线性分类的数据点,我们有可能再更高维度上找到合适的高维线性分类平面。我们第二部分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写作的动机是因为作者没有找到一篇好的文章(看了wikipedia和若干google结果后)深层次介绍PCA和Kernel PCA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以公式形式来解释如何利用Kernel PCA来做投影,特别有些图片的例子只是展示了结果和一些公式,这里面具体的过程并没有涉及。希望这篇文章能做出较好的解答。

1.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的矩阵基础

我们从解决这几个问题入手:传统的PCA如何做?在高维空间里的PCA应该如何做?如何用Kernel Trick在高维空间做PCA?如何在主成分方向上投影?如何Centering 高维空间的数据?

1.1 传统的PCA如何做?

让我先定义如下变量: 是一个矩阵,代表输入的数据有 个,每个sample的维数是。我们做降维,就是想用维的数据来表示原始的维数据()。
当我们使用centered的数据(即)时,可定义协方差矩阵为:

$$C=\frac{1}{N} x_i x_i^T = \frac{1}{N} X X^T$$
做特征值分解,我们可以得到:
$$CU = U \Lambda \Rightarrow C = U \Lambda U^T = \sum_a \lambda_a u_a u_a^T$$
注意这里的的维数都是, 且, 。
当我们做降维时,可以利用前个特征向量。则将一个维的向维的主成分的方向投影后的 (这里的每一个都是维的,代表是一个投影方向,且,表示这是一个旋转变量)

1.2 在高维空间里的PCA应该如何做?

高维空间中,我们定义一个映射,这里表示Hilbert泛函空间。
现在我们的输入数据是, 他们的维数可以说是无穷维的(泛函空间)。
在这个新的空间中,假设协方差矩阵同样是centered,我们的协方差矩阵为:
$$\bar{C}=\frac{1}{N} \Phi(x_i) \Phi(x_i)^T = \frac{1}{N} \Phi(X) \Phi(X)^T$$
这里有一个陷阱,我跳进去过:
在对Kernel trick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们常常从形式上认为可以用来代替,
因此对做特征值分解,然后得到,并且对原有数据降维的时候,定义。
但这个错误的方法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不知道矩阵的维数;二是从形式上看不出是从高维空间的投影,并且当有新的数据时,我们无法从理论上理解是从高维空间的投影。
如果应用这种错误的方法,我们有可能得到看起来差不多正确的结果,但本质上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通过Kernel trick将PCA投影的过程通过内积的形式表达出来,详细见1.3

1.3 如何用Kernel Trick在高维空间做PCA?

在1.1节中,通过PCA,我们得到了矩阵。这里将介绍如何仅利用内积的概念来计算传统的PCA。
首先我们证明可以由展开(span):
$$ C u_a = \lambda_a u_a $$
$$ \begin{align}
u_a &= \frac{1}{\lambda_a} C u \\
&= \frac{1}{\lambda_a} (\sum_i x_i x_i^T )u \\
&= \frac{1}{\lambda_a} \sum_i x_i (x_i^T u) \\
&= \frac{1}{\lambda_a} \sum_i (x_i^T u) x_i \\
&= \sum_i \frac{x_i^T u}{\lambda_a} x_i \\
&= \sum_i \alpha_i^a x_i
\end{align}$$
这里定义。
因为 是一个标量(scala),所以也是一个标量,因此 是可以由张成。

进而我们显示PCA投影可以用内积运算表示,例如我们把向任意一个主成分分量进行投影,得到的是,也就是 。作者猜测写成这种形式是为了能抽出的内积形式。

$$\begin{align}
x_i^T C u_a &= \lambda_a x_i^T u_a \\
x_i^T \frac{1}{N} \sum_j x_j x_j^T \sum_k \alpha_k^a x_k &= \lambda_a x_i^T \sum_k \alpha_k^a x_k \\
\sum_j \alpha_k^a \sum_k (x_i^T x_j) (x_j^T x_k) &= N \lambda_a \sum_k \alpha_k^a (x_i^T x_k) \\
\end{align}$$
当我们定义时,上式可以写为
(这里定义为.)
进一步,我们得到解为:
$$K \alpha = \tilde{\lambda}_a \alpha \quad \mathrm{with} \quad \tilde{\lambda}_a = N \lambda_a$$
矩阵包含特征值和,我们可以通过可以计算得到,
注意特征值分解时Eigendecomposition,只代表一个方向,它的长度一般为1,但在此处不为1。
这里计算出的长度(下面将要用到):
因为的长度是1,我们有:
$$\begin{align}
1 &= u_a^T u_a \\
&= ( \sum_i \alpha_i^a x_i) ^T (\sum_j \alpha_j^a x_j ) \\
&= \sum_i \sum_j \alpha_i^a \alpha_j^a x_i^T x_j^T \\
&=(\alpha^a)^T K \alpha_a \\
&=(\alpha^a)^T ( N \lambda_a \alpha_a) \\
&=N \lambda_a ({\alpha^a}^T \alpha_a )\\
&\Rightarrow \quad \lVert \alpha^a \rVert = 1/\sqrt{N \lambda_a} = 1/\sqrt{\tilde{\lambda}_a}
\end{align}$$

在上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只使用了内积。因此当我们把推广为时,上面的分析结果并不会改变。

1.4 如何在主成分方向上投影?

投影时,只需要使用矩阵,假设我们得到的新数据为,那么在方向的投影是:
$$u_a^T t = \sum_i \alpha_i^a x_i^T t = \sum_i \alpha_i^a ( x_i^T t)$$
对于高维空间的数据,我们可以用Kernel trick,用来带入上式:
$$u_a^T t = \sum_i \alpha_i^a K(x_i, t)$$

1.5 如何Centering 高维空间的数据?

在我们的分析中,协方差矩阵的定义需要centered data。在高维空间中,显式的将居中并不简单,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的显示表达。但从上面两节可以看出,所有的计算只和矩阵有关。具体计算如下:
令,居中
$$\begin{align}
K_{ij}^C
&= <\Phi_i^C \Phi_j^C> \\
&= (\Phi_i – \frac{1}{N}\sum_k \Phi_k)^T (\Phi_j – \frac{1}{N}\sum_l \Phi_l ) \\
&=\Phi_i^T\Phi_j – \frac{1}{N}\sum_l \Phi_i^T \Phi_l – \frac{1}{N}\sum_k \Phi_k^T \Phi_j + \frac{1}{N^2}\sum_k \sum_l \Phi_k^T \Phi_l \\
&=K_{ij} – \frac{1}{N}\sum_l K_{il} – \frac{1}{N}\sum_k K_{kj} + \frac{1}{N^2}\sum_k \sum_l K_{kl}
\end{align}$$
不难看出,
$$K^C = K – 1_N K – K 1_N + 1_N K 1_N$$
其中 为的矩阵,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是
对于新的数据,我们同样可以
$$\begin{align}
K(x_i, t)^C
&= <\Phi_i^C \Phi_t^C> \\
&= (\Phi_i – \frac{1}{N}\sum_k \Phi_k)^T (\Phi_t – \frac{1}{N}\sum_l \Phi_l ) \\
&=\Phi_i^T\Phi_t – \frac{1}{N}\sum_l \Phi_i^T \Phi_l – \frac{1}{N}\sum_k \Phi_k^T \Phi_t + \frac{1}{N^2}\sum_k \sum_l \Phi_k^T \Phi_l \\
&=K(x_i,t) – \frac{1}{N}\sum_l K_{il} – \frac{1}{N}\sum_k K(x_k,t) + \frac{1}{N^2}\sum_k \sum_l K_{kl}
\end{align}$$

2. 演示 (R code)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输入数据的格式,一般在统计中,我们要求矩阵是的,但在我们的推导中,矩阵是。
这与统计上的概念并不矛盾:在前面的定义下协方差矩阵为,而在后面的定义中是。另外这里的协方差矩阵是样本(Sample)的协方差矩阵,我们的认为大写的X代表矩阵,而不是代表一个随机变量。
另外,在下面的结果中,Gaussian 核函数(kernel function)的标准差(sd)为2。在其他取值条件下,所得到的图像是不同的。

KPCA图片:

R 源代码(Source Code):链接到完整的代码 KernelPCA

Kernel PCA部分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Kernel PCA
# Polynomial Kernel
# k(x,y) = t(x) %*% y + 1
k1 = function(x,y) { (x[1] * y[1] + x[2] * y[2] + 1)^2 }
K = matrix(0, ncol = N_total, nrow = N_total)
for(iin1:N_total) {
  for(jin1:N_total) {
    K[i,j] = k1(X[i,], X[j,])
}}
ones = 1/N_total* matrix(1, N_total, N_total)
K_norm = K - ones %*% K - K %*% ones + ones %*% K %*% ones
res = eigen(K_norm)
 
V = res$vectors
D = diag(res$values)
 
rank = 0
for(iin1:N_total) {
    if(D[i,i] < 1e-6) { break}
      V[,i] = V[,i] / sqrt(D[i,i])
    rank = rank + 1
}
Y = K_norm %*%  V[,1:rank]
plot(Y[,1], Y[,2], col = rainbow(3)[label], main = "Kernel PCA (Poly)"
, xlab="First component", ylab="Second component")

3. 主要参考资料


【1】A Tutorial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onathon Shlens, Shlens03

【2】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rnel_principal_component_analysis

【3】 Original KPCA Paper: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ernhard Schölkopf, Alexander Smola and Klaus-Robert Müller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w0t1756772h41872/fulltext.pdf

【4】Max Wellings’s classes notes for machine learning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aysis http://www.ics.uci.edu/~welling/classnotes/papers_class/Kernel-PC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