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全民营销淘宝客助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1:40

在现在的计算机上 我们提到的分为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浅显的说 物理内存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本身内置的内存 比如2G或者4G内存 而虚拟内存是计算机为程序运行产生地址集合称之为地址范围 至于一个程序的寻址范围是由CPU决定的例如一个32位的CPU,它的地址范围是0~0xFFFFFFFF (4G),而对于一个64位的CPU,它的地址范围为0~0xFFFFFFFFFFFFFFFF (16E).这个范围就是我们的程序能够产生的地址范围,我们把这个地址范围称为虚拟地址空间,该空间中的某一个地址我们称之为虚拟地址。

既然虚拟内存变相的是为了程序运行存在的 那么我们所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也就可以理解为在虚拟内存的分布



从低地址到高地址,可分为下面几段: 
预留内存地址
(操作系统维护的内存地址,不可访问) 
程序代码区(只读,存代码和一些其他的东西); 
data段(存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static变量,另外还有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bss段(存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static变量); 
(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增长,一般new和malloc分配,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共享库文件(调用的库文件,位于堆和栈之间);
 
(由高地址向低地址增长,和堆的增长方式相对,对不同的OS来说,栈的初始大小有规定,可以修改,目前默认一般为2M,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再上面存的都是操作系统和内核调用的一些内存地址

这里是具体的介绍:

1、栈区(stack)— 程序运行时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程序结束时由编译器自动释放。

2、堆区(heap) — 在内存开辟另一块存储区域。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编译器编译时即分配内存。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