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三个特性(继承、封装、多态、类之间的关系)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品规格怎么编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4:50

转载来自:

http://www.cnitblog.com/Lily/archive/2013/01/03/6860.html

http://blog.csdn.net/maybehelios/article/details/2038685

C++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C++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即继承、封装、多态.

(1)继承性
typedef struct _parent{int data_parent;}Parent;typedef struct _Child{struct _parent parent;int data_child;}Child;

面向对象编程 (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 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Ø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Ø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Ø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都可以继承Person 类。但是 Leg 类却不能继承 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抽象类仅定义将由子类创建的一般属性和方法,创建抽象类时,请使用关键字 Interface 而不是 Class。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2)封装性

struct _Data;typedef void (*process)(struct _Data* pData);typedef struct _Data{int value;process pProcess;}Data;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封装性的意义在于,函数和数据是绑在一起的,数据和数据是绑在一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一个结构指针访问到所有的数据,遍历所有的函数.封装性,这是类拥有的属性,当然也是数据结构体拥有的属性.


(3)多态性
typedef struct _Play{void* pData;void (*start_play)(struct _Play* pPlay);}Play;

多态,就是说用同一的接口代码处理不同的数据.比如说,这里的Play结构就是一个通用的数据结构,我们也不清楚pData是什么数据,start_play是什么处理函数?但是,我们处理的时候只要调用pPlay->start_play(pPlay)就可以了.剩下来的事情我们不需要管,因为不同的接口会有不同的函数去处理,我们只要学会调用就可以了.

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

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

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多态的作用,就是为了类在继承和派生的时候,保证使用“家谱”中任一类的实例的某一属性时的正确调用。


类之间的关系

1. 种类: Generalization(泛化),Dependency(依赖关系)、Association(关联关系)、Aggregation(聚合关系)、Composition(合成关系)。

2.  其中Aggregation(聚合关系)、Composition(合成关系)属于Association(关联关系),是特殊的Association关联关系。

3.  Generalization(泛化)表现为继承或实现关系(is a)。具体形式为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接口与接口之间的继承关系,类对接口的实现关系。

4.  Association关联关系表现为变量(has a )。类与类之间的联接,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例如如果A依赖于B,则B体现为A的全局变量。关联关系有双向关联和单向关联。双向关联:两个类都知道另一个类的公共属性和操作。单向关联:只有一个类知道另外一个类的公共属性和操作。大多数关联应该是单向的,单向关系更容易建立和维护,有助于寻找可服用的类。

   

5.  Aggregation(聚合关系) 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强的关联关系。聚合关系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普通关联关系的两个类处于同一层次上,而聚合关系的两个类处于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整体,一个是部分。同时,是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如果A由B聚合成,表现为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但是B对象可以不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

 

 

6.  Composition(组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比聚合关系强的关系。它要求普通的聚合关系中代表整体的对象负责代表部分的对象的生命周期。Composition(组合关系)是一种强的“拥有”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致。如果A由B组成,表现为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并且B对象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

7.  Dependency(依赖关系)表现为函数中的参数(use a)。是类与类之间的连接,表示一个类依赖于另一个类的定义,其中一个类的变化将影响另外一个类。例如如果A依赖于B,则B体现为局部变量,方法的参数、或静态方法的调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