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 (转载加记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退款被卖家拒绝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6:06
创业即管理
开发 测量 认知
创新核算
创业过程应该不断的调整




精益创业的假设和原则 
  1、创业者无处不在:车库、个体户、大公司、政府 
  2、创业即管理:避免混乱无序,新的管理带来新的效率,创业需要管理 
  3、经证实的认知:学习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业务,假设通过验证才能转变为认知 
  4、开发-测量-认知:idea-product-feedback-ideaer,所有流程步骤都是为了加速这个反馈循环为宗旨 
  5、创新核算:进度、阶段目标、优先级、工作分配 
  精益创业体会: 
  1 MVP(Minimun Viable Produ),尽快验证产品初期idea可行、可扩展,获得经证实的认知(Validated Learning) 
   快速推出最小化可行产品原型,快速验证产品假设,更快找到规模化产品框架和可持续业务模型 
  2 不断试错,加快MVP推进速度 
   在初步验证产品初期idea可行可扩展,在后续发展推进 中,争取相同生存期有更多的尝试机会
  3 精益可衡量:确定内部衡量MVP指标,避免浮夸、不能反应问题、自我YY指标 
   前提是有一个清晰可衡量的前提假设 
   确定基准线,尝试验证是否可行; 
   调整引擎,以提升增长引擎的某个驱动因素为目标,新增、活跃、留存、付费 
   设计:好的设计是能改善顾客行为的设计。 
  4 坚持还是转型:根据可衡量指标是否足够延展、提升,是否转型还是坚持 
   需要转型的表象:产品实验的效率降低,以及感觉到产品开发成效低于预期 
  5 加速,加速开发-测量-认知循环,加速产品发布速度;可持续发布 
   “只有发布出去了,交到用户手上了才算搞定” 


创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想法变化为产品,最精简的产品却体现最核心的价值;第二阶段进一步细分市场,深入产品重点,形成对核心产品价值的认知;第三阶段是基于用户基数情况下,对市场深入理解和快速反应,拓展爱和速度,形成产品信仰。 
   
  创业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管理,特别是在极端不确定情况下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该观点可以说也是本书的一个缘起。《精益创业》虽然谈到了拒绝浪费,小批量等精益思想,但是更多还是敏捷开发中的思想。创业谈不确定性和客户价值,而敏捷本身就是面对最大不确定性下,通过内部自适应和短周期迭代反馈机制,快速实现客户价值和降低风险。 
   
  本书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开发-》测量-》认知;一个是创新核算;前者是通过短周期迭代快速的验证认知并调整后续行动;后者是形成新的核算方法和制度,体现所有投入的价值衡量。 
   
  新创企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机构,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再简单点来概括可以看到只包括两个核心内容,即不确定性+创新。符合这两个方面基本都可以算作新创企业。不确定性本身就是风险意识,创新本身又包括了产品,技术,运营和商业模式,文化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是经证实的认知,那么学习就必须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验证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推演。精益的核心思维方式是刚顾客提供利益和价值,除此之外的所有付出都是浪费。 
   
  创业者最重要的是两个假设,一个是价值假设,一个是增长假设。价值假设认为我们创造的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增长价值认为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和策略能够保持产品销售的高速增长。很多时候很多完美的创业计划书最终创业失败的核心原因就是以上两个假设本身不成立。那么为了应对极度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就是通过最小化的成本消耗,产出最精简的产品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在验证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各种策略和计划,确实不行还有及时退出的余地。 
   
  开发-》测量-》认知本身就是一个快速的反馈循环,也是敏捷短周期迭代核心思想。通过反馈进一步调整我们的认知。其实第一阶段过不去,实际上谈不上第二阶段的进一步聚焦和价值核算。 
   
  精益思想里面谈到小批量,小批量的目的是保证生产制造过程的柔性,还有就是拒绝浪费,不生产任何不需要的半成品库存,还有就是小批量帮我们进一步验证生产和工艺路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防止大批量生产时候出现大量质量问题而返工。 
   
  小批量思想转化到精益创业,一方面是快速的拿出第一个迭代版本好尽快的获取反馈和认知,另外一方面就是拒绝浪费。对于软件创业,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源,而人本身又不像其他原材料存货可以存放,时间本身一直在流逝,那么精益创业必须考虑的就是避免关键路径和瓶颈,让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都能够最高效的发挥价值,只要人没有闲着本身就是拒绝浪费。 
   
  创新核算分三步,确定基准线,调整引擎,转型还是坚持。这部分本身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书里面写的不好,不做评论。我的理解是围绕价值工程核心思路,将所有活动都核算到具体的核心价值创造上面,避免任何不增值活动。其次是在互联网创业模式下,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合理的价值模型,比如虽然运营还在亏损,但是大量的用户基数积累和粘性如何进行价值核算? 
   
  精益管理中谈到的推式转化为拉式生产,看板,JIT等核心都是尽量的消灭库存。在软件领域我们看到敏捷开发是借鉴了类似看板和拉式生产的很多思路。那回过头来想想,软件创业团队如何解决零库存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很简单,往往创业团队人员都是多面手,可以胜任不同类型的多种工作,只要有相应工作在就不会找出人员闲置的库存积压问题。 
   
  关于建立自适应组织方面,本书基本无法说清楚,不在此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