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随笔文档视图结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caffe pd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49

VC随笔文档视图结构

使用断点调试观察MFC应用程序框架的创建过程:

由于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而一个窗口被创建时会调用OnCreate函数,因此在下列地方设置断点:

1、应用程序类、文档类、框架窗口类、视图类的构造函数开始处(函数开始大括号所在行)

2CMy2DCADApp::InitInstance函数开始处、添加文档模板处、结尾处(函数结束大括号所在行)

3CMainFrame::OnCreate函数开始处、结尾处

设置完断点后,按F5键,程序进入调试状态,可见在编辑窗口中,程序首先停止在应用程序类CMy2DCADApp的构造函数中,说明程序最初构造的是应用程序类对象。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CMy2DCADApp::InitInstance函数的开始处,表明此时MFC框架中的WinMain函数开始执行,并调用了应用程序类的InitInstance函数。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InitInstance函数中添加文档模板对象处。此时文档模板对象被创建。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文档类CMy2DCADDoc的构造函数开始处,表明开始创建文档对象。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框架窗口类CMainFrame的构造函数开始处,表明开始创建框架窗口类对象。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框架窗口类CMainFrame::OnCreate函数开始处,表明开始创建框架窗口。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视图类CMy2DCADView的构造函数开始处,表明开始创建视图类对象。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CMainFrame::OnCreate函数结尾处,表明视图窗口和框架窗口都已经创建完毕。

再按一次F5,编辑窗口中的黄色箭头停留在CMy2DCADApp::InitInstance函数的结尾处,表明程序初始化完毕。

再按一次F5,此时出现2DCAD应用程序窗口界面,表明程序已经进入了主消息循环中,等待用户的输入。关闭2DCAD程序就可以结束调试。

 

几个使用最频繁的类的访问方法:

1、获取应用程序类对象指针

使用全局函数AfxGetApp()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到当前应用程序实例的指针,返回值是一个指向应用程序类的基类CWinApp的指针,在C++中可以用一个父类的指针指向派生类的对象,在需要时可以强制转换回来。

CWinApp* AfxGetApp();

2、获取主框架窗口类对象指针

1)首先获取应用程序对象,然后访问应用程序对象的公有成员变量m_pMainWnd

CMainFrame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Wnd;

由于m_pMainWnd被声明为CWnd类型,因此需要强制转换。同时,还需要包含相应的类的头文件。

2)使用全局函数AfxGetMainWnd,该函数原型为:CWnd* AfxGetMainWnd();

由于返回值是CWnd*类型,因此,同样需要强制转换,代码如下:

CMainFrame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e *)AfxGetMainWnd();

3、获取活动视图类对象指针

使用CFramWnd::GetActiveView函数获取当前活动视图的指针。该函数原型如下:

CView* GetActiveView() const;

返回值是指向视图基类CView的指针。使用时需要强制转换。

由于GetActiveViewCFramWnd的成员函数,因此,在获取视图对象指针之前,必须获取该视图窗口的外框架窗口的指针。

1)对于单文档应用程序来说,主框架窗口CMainFrame就是视图窗口的外框架窗口,因此,代码如下:

CMainFrame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Wnd;//先获取框架窗口指针

CMy2DCADView * pView;

pView = (CMy2DCADView *)pMainFrame->GetActiveView();//再获取视图窗口指针

2)对于多文档应用程序,由于子窗口才是视图的外框架窗口,因此首先要用GetActiveFrame函数取得活动子框架窗口,然后通过该子窗口获取活动视图,代码如下:

CMainFrame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 *)AfxGetApp()->m_pMainWnd;//先获取框架窗口指针

CChildFrame * pChildFrame;

pChildFrame = (CChildFrame *)pMainFrame->GetActiveFrame;//再获取子框架窗口指针

CMutView * pView;

pView = (CMutView *)pMainFrame->GetActiveView();//最后获取视图窗口指针

注意:在代码所在的CPP文件中,必须包含所使用到的类的头文件。比如这里就需要包含4个类的头文件:MainFrm.hChildFrm.hMutDoc.hMutView.h。因为除了代码中的3个类之外,在MutView.h中还使用到了文档类。

4、获取活动文档类对象指针

1)在获取到活动视图之后,调用视图类的成员函数GetDocument获取视图所属的文档

2)获取了文档的外边框窗口后,使用CFrameWnd::GetActiveDocument函数,该函数的原型如下:

virtual CDocument* GetActiveDocument();

对于单文档应用程序,代码如下:

CMainFrame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Frame;//先获取框架窗口指针

CMy2DCADDoc * pDoc;

pDoc = (CMy2DCADDoc *)pMainFrame->GetActiveDocument();//再获取文档指针

对于多文档应用程序,代码如下:

CMainFram * pMainFrame;

pMainFrame = (CMainFrame *)AfxGetApp()->m_pMainFrame;//先获取主框架窗口指针

CChildFrame * pChildFrame;

pChildFrame = (CChildFrame *)pMainFrame->GetActiveFrame();//再获取子框架窗口指针

CMutDoc * pDoc;

pDoc = (CMutDoc *)pMainFrame->GetActiveDocument();//最后获取文档指针

同样,在代码所在的CPP文件中,必须包含所使用到的类的头文件。

 

文档的序列化(保存绘图结果):

首先将输入的图形用成与变量保存起来,然后写入磁盘文件中。

1、添加文档类成员变量

1)为文档类CMy2DCADDoc添加4个公有成员变量:

 int m_nPointNum;  //记录总点数

 int m_Point[500][2]; //记录各个点的坐标,最多允许500个点

 int m_nLineNum;   //记录总线段数

 int m_Line[500][4];  //记录线段端点坐标,最多允许500条线段

注意:为了简单起见,使用了固定大小的数组,实际运用中应该使用动态分配内存的方法。

2)在文档类的构造函数CMy2DCADDoc中添加初始化代码:

 m_nPointNum = 0; //初始点数为0
 m_nLineNum = 0;  //
初始线段数目为0

注意:要保存到文档中的数据成员必须放到文档中;一般的,与显示相关的数据成员都可以放在视图类中。总之,如何使用更方便,就如何分配数据成员。

2、在交换中修改文档数据

1)在画点画线时,在负责交互的视图类中改变文档类中的数据成员,记录下用户的输入。因此,在OnLButtonDown函数中的相应处添加修改文档数据的代码。

函数开始处获取文档指针:

 CMy2DCADDoc* pDoc = GetDocument(); //获取文档指针

在画点代码中修改文档中的记录点的数据成员:

 //////////////////////////////////////////
 //  
以下的代码在视图区中画点  //
 //////////////////////////////////////////
 if(m_bIsPoint)//
如果程序处于画点状态
 {
  //
调用CDC::Ellipse函数以点为中心,画一个小的圆圈
  dc.Ellipse(point.x-2, point.y-2, point.x+2, point.y+2);

  //修改文档中的记录点的数据成员
  int i = pDoc->m_nPointNum;
  pDoc->m_Point[i][0] = point.x; //
记录点的坐标值
  pDoc->m_Point[i][1] = point.y;

  pDoc->m_nPointNum++; //点数加1
 }

在画线代码中修改文档中的记录点的数据成员:

  else//如果是线段终点,则在视图区中画出线段
  {
   dc.MoveTo(m_nStartX, m_nStartY);
   dc.LineTo(point.x, point.y);//
使用MoveToLineTo函数画线

   //修改文档中的记录点的数据成员
   int i = pDoc->m_nLineNum;
   pDoc->m_Line[i][0] = m_nStartX; //
记录线段起点坐标
   pDoc->m_Line[i][1] = m_nStartY;
   pDoc->m_Line[i][2] = point.x; //
记录线段终点坐标
   pDoc->m_Line[i][3] = point.y;

   pDoc->m_nLineNum++;   //线段总数加1

   m_nStep = 0;//完成一次画线段后,将操作步数归零
   m_nStartX = m_nStartY = 0;//将记录起点坐标归零

   m_nEndX = m_nEndY = 0;//将终点坐标归零

   ::ReleaseCapture();//释放鼠标捕捉
  }

2)在视图类的OnDraw函数中添加重画代码,如下:

void CMy2DCADView::OnDraw(CDC* pDC)
{
 CMy2DCADDoc*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
 /////////////////////////////////////////////////
 //
重新绘制所有点
 for(int i=0; i<pDoc->m_nPointNum; i++)
 {
  int x = pDoc->m_Point[i][0];
  int y = pDoc->m_Point[i][1];

  pDC->Ellipse(x-2, y-2, x+2, y+2);
 }

 //////////////////////////////////////////////////
 //
重新绘制所有线段
 for(i=0; i<pDoc->m_nLineNum; i++)
 {
  int x1 = pDoc->m_Line[i][0];
  int y1 = pDoc->m_Line[i][1];
  int x2 = pDoc->m_Line[i][2];
  int y2 = pDoc->m_Line[i][3];

  pDC->MoveTo(x1, y1);
  pDC->LineTo(x2, y2);
 }
}

3、将文档类成员变量写入磁盘文件

编辑文档类的Serialize函数如下:

void CMy2DCADDoc::Serialize(CArchive& ar)
{
 if (ar.IsStoring())
 {
  // TODO: add storing code here
  ar<<m_nPointNum; //
首先存入总的点数
  for(int i=0; i<m_nPointNum; i++)
  {      //
使用循环存入各个点的坐标值
   ar<<m_Point[i][0]<<m_Point[i][1];
  }

  ar<<m_nLineNum;  //存入线段数目
  for(i=0; i<m_nLineNum; i++)
  {      //
使用循环存入各条线段端点的坐标值
   ar<<m_Line[i][0]<<m_Line[i][1]
    <<m_Line[i][2]<<m_Line[i][3];
  }
 }
 else
 {
  // TODO: add loading code here
  ar>>m_nPointNum; //
首先读出总的点数
  for(int i=0; i<m_nPointNum; i++)
  {      //
使用循环读出各个点的坐标值
   ar>>m_Point[i][0]>>m_Point[i][1];
  }

  ar>>m_nLineNum;  //读出线段数目
  for(i=0; i<m_nLineNum; i++)
  {      //
使用循环读出各条线段端点的坐标值
   ar>>m_Line[i][0]>>m_Line[i][1]
    >>m_Line[i][2]>>m_Line[i][3];
  }
 }
}

注意:(1)读入过程的顺序必须和存盘过程的顺序一致。(2CArchive类的“>>”“<<”操作符并不支持所有的标志数据类型。它支持的数据类型有:CObjectByteWORDintLongDWordFloatDouble。其他类型的数据要进行序列化输入输出时,需要将该类型的数据转化为上述几种类型之一方可。

 

文档的标志:

MFC应用程序框架中,文档类有一个成员变量m_bModified专门用来标记文档是否被修改过了,即文档的标志。

可以使用CDocument::IsModified函数来检查文档是否被修改过。

BOOL IsModified();

如果返回值为TRUE,表明文档被修改了;如果返回FALSE,表明文档已经存过盘或者没有被修改。

使用CDocument::SetModifiedFlag函数可以设置文档的标志。

void SetModifiedFlag(BOOL bModified = TRUE);

当用户存储文件的时候,应用程序框架会自动清除文档的标志。

2DCAD程序中要做的便是每当文档数据改变时,应该调用SetModifiedFlag函数来设置文档被修改的标志。在视图类中的两处(画点和画线)修改文档数据代码的后面添加如下语句:

  pDoc->SetModifiedFlag(); //设置文档标志

 

文档的初始化以及清楚:

1、初始化文档类的数据成员

一般来说,类的数据成员的初始化都是在构造函数中完成的,在构造函数调用结束时对象才真正存在。但对于文档来说却有所不同,文档类的数据成员的初始化工作应该在OnNewDocument成员函数中完成,此时文档对象已经存在。因为在用户选择File|New菜单项时,应用程序对象并不是销毁原来的文档对象然后重建新的文档对象,而只是重新初始化文档对象的数据成员,这个初始化工作就是由应用程序对象的OnFileNew消息处理成员函数通过调用OnNewDocument函数来完成的。

2DCAD程序的OnNewDocument函数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BOOL CMy2DCADDoc::OnNewDocument()
{
 if (!CDocument::OnNewDocument())
  return FALSE;

 // TODO: add reinitialization code here
 // (SDI documents will reuse this document)
 m_nPointNum = 0; //
初始化点数目为0
 m_nLineNum = 0;  //
初始化线段数目为0

 return TRUE;
}

2、清理文档类的数据成员

同文档的初始化一样,文档的清理也不是在文档的析构函数中完成的,而是在文档的CDocument::DeleteContents成员函数中完成的。默认的DeleteContents函数什么也不做。因此需要重写DeleteContents函数,并编写相应的文档清理代码。

1)启动ClassWizard,选择Message Maps选项卡。在Class Nam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档类CMy2DCADDoc,在ObjectIDs列表框选择CMy2DCADDoc,此时可以在Message列表框中找到DeleteContents项。双击该项,添加DeleteContents函数到文档类中。

2)单击Edit Code按钮,编辑DeleteContents函数如下:

void CMy2DCADDoc::DeleteContents()
{
 // TODO: Add your specialized code here and/or call the base class
 m_nPointNum = 0; //
清除文档中的数据
 m_nLineNum = 0;  //清除文档中的数据

 CDocument::DeleteContents();
}

注意:这里初始化代码和删除代码是一样的,这只是一个巧合,二者的代码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比如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时候,文档中动态申请的内存就必须在DeleteContents函数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