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普及系列之二:分布式结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3049域名多少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6:52
Pastry是微软研究院提出的可扩展的分布式对象定位和路由协议,可用于构建大规模的P2P系统。在Pastry中,每个结点分配一个128位的结点标识符号(nodeID) ,所有的结点标识符形成了一个环形的nodeID空间,范围从0到2128 - 1 ,结点加入系统时通过散列结点IP地址在128位nodeID空间中随机分配。

    在MIT,开展了多个与P2P相关的研究项目:Chord,GRID和RON。Chord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适合于P2P环境的分布式资源发现服务,它通过使用DHT技术使得发现指定对象只需要维护O(logN)长度的路由表。
在DHT技术中,网络结点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一个唯一结点标识符(Node ID) ,资源对象通过散列运算产生一个唯一的资源标识符(Object ID) ,且该资源将存储在结点ID与之相等或者相近的结点上。需要查找该资源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定位到存储该资源的结点。因此,Chord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分布式查找协议,该协议可将指定的关键字(Key) 映射到对应的结点(Node) 。从算法来看,Chord是相容散列算法的变体。MIT GRID和RON项目则提出了在分布式广域网中实施查找资源的系统框架。

    T&T ACIRI中心的CAN(Content Addressable Networks) 项目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多维的标识符空间来实现分布式散列算法。CAN将所有结点映射到一个n维的笛卡尔空间中,并为每个结点尽可能均匀的分配一块区域。CAN采用的散列函数通过对(key, value) 对中的key进行散列运算,得到笛卡尔空间中的一个点,并将(key, value) 对存储在拥有该点所在区域的结点内。CAN采用的路由算法相当直接和简单,知道目标点的坐标后,就将请求传给当前结点四邻中坐标最接近目标点的结点。CAN是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系统,给定N个结点,系统维数为d,则路由路径长度为O(n1/d) ,每结点维护的路由表信息和网络规模无关为O(d) 。

    DHT类结构最大的问题是DHT的维护机制较为复杂,尤其是结点频繁加入退出造成的网络波动(Churn)会极大增加DHT的维护代价。DHT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DHT仅支持精确关键词匹配查询,无法支持内容/语义等复杂查询。

    半分布式结构(有的文献称作 Hybrid Structure)吸取了中心化结构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的优点,选择性能较高(处理、存储、带宽等方面性能)的结点作为超级点(英文文献中多称作:SuperNodes, Hubs),在各个超级点上存储了系统中其他部分结点的信息,发现算法仅在超级点之间转发,超级点再将查询请求转发给适当的叶子结点。半分布式结构也是一个层次式结构,超级点之间构成一个高速转发层,超级点和所负责的普通结点构成若干层次。最典型的案例就是KaZaa。

    KaZaa是现在全世界流行的几款p2p软件之一。根据CA公司统计,全球KaZaa的下载量超过2.5亿次。使用KaZaa软件进行文件传输消耗了互联网40%的带宽。之所以它如此的成功,是因为它结合了Napster和Gnutella共同的优点。从结构 上来说,它使用了Gnutella的全分布式的结构,这样可以是系统更好的扩展,因为它无需中央索引服务器存储文件名,它是自动的把性能好的机器成为SuperNode,它存储着离它最近的叶子节点的文件信息,这些SuperNode,再连通起来形成一个Overlay Network. 由于SuperNode的索引功能,使搜索效率大大提高。

<script src="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