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坐保成业,“百战百胜”(1)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如何注册io域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4:42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大军攻韩,迎战救韩的齐国,任太子申为上将军。《战国策?宋卫》和《史记?魏世家》载,太子申路过宋国之地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当地一位名叫徐子的人口称有“百战百胜之术”向太子呈献,太子申召其来见,他对太子说:“您身为太子,亲自领兵攻打齐国,即使战胜了齐国,那您的富贵也不过是做个魏王,但若不能战胜齐国,那您和您的后代就再不会拥有魏国了,这就是我的百战百胜之术。”太子申一听此言,立即表示要撤军回国,徐子对他说:“太子虽想回师,但手下想借此战邀功取利的人太多,他们热衷于出战,回师肯定是办不到的。”太子申提出回师,他的驾车人说:“为将者出征而还,与战败没有两样!不如一直向前。”太子不得已,率军与齐人作战,结果战死于马陵,未能生还魏国。 
  太子是国君的当然继承人,太子申即使不随军出征,立此战功,也能稳稳地得到魏国的王位,但他率军出征,就有胜负两种可能,如果作战取胜,立下赫赫战功,那也无非是做个魏王,个人不会得到有高于此的地位;而如果作战失败,那就会轻则受贬,重则亡身,就会失去应有的地位。正是这样的道理,徐子轻易地说服了太子申,他要让太子申放弃出征,在国中坐待王位,这就是他的所谓百战百胜之术。 
  《史记?楚世家》和《战国策?齐二》载,楚国令尹昭阳君在攻破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后移兵伐齐,陈轸为齐王去游说劝阻昭阳君,他向昭阳君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例子后接着说:“您现在已经身为令尹,这是国家最高的官位。您伐魏立功后又移兵攻齐,攻齐若胜,官爵上难以复加,但若攻齐不胜,不仅性命和爵位无法保持,而且会受到楚国人的咒骂,这就等于画蛇添足了。您还不如领兵离开,给齐国留下恩惠,这才是保守成业的持满之术。”
  陈轸在这里的所谓“持满之术”和徐子的“百战百胜之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要求已经处在最高地位的、或者职位上再难以复加的人物放弃一切求功冒险的行为,谨防其失,以此保守已经到手的成业。 
  历史上的人们看待一定职位的官员,总是持有“无过便是功”的观念,对于一切“有功”的官员,自然难以降低他们的职位,因而历史上的官员一般总是在能上不能下的升迁中漫度他们的从政生涯。应该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上述所谓百战百胜之术确实可算太子申、昭阳君这些人物保持功名、稳中求升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是放弃国家事业而专门营私的策略,是使采纳者变成一名尸位素餐、无所作为之人的庸人策略。给昭阳君献来此策的陈轸,是为齐王办事的说客,足见这种策略可能正是敌对国家所采用的诡计。 
  太子申采纳了徐子的百战百胜之术,准备班师回国,但是已经欲罢不能了,因为徐子所献的策略仅仅适用于地位难以复加的人物,太子申无升级封爵的诱惑,愿意放弃立功冒险的行为,但他身边的人物正对这次出征寄托着立功封爵的希望,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一立功受爵的机会,终于推动太子申走到了他不愿去的地方。 
  太子申在徐子的唆使下,意欲放弃出征求功的机会,回国保位,其实,他的太子之位本来就处在了难以保守的危险境地,当时各诸侯国的惯例总是国君出征、太子守国,如《国语?晋语一》和《左传?闵公二年》载,晋献公当年派太子申生率兵伐赤狄,许多大臣就反对说:“太子,君之贰也”,即认为太子是国君的副职或国家的储君,主张遵守“君行则守”的古之旧制,让太子在家守国。晋献公则回答:“我有几个儿子,还不知道要立谁为继承人呢!”坚持让申生率军出征,申生本人为此猜测说:“我恐怕要被废掉了吧?”申生后来果然被逼杀。列国时太子出征而国君守国的事例并不多,而仅有的几次多是太子地位动摇的迹象。太子申被魏惠王任将命征,其中一定包含着父王对他的另一种难以明言的用心。因而,徐子的建议即便被采纳实施,太子申也未必能够“百战百胜”地坐待为王。 
   


徐子:坐保成业,“百战百胜”(2) 
徐子的百战百胜之术,包括陈轸的持满之术,为部分自满于已有功名的官员提供了一种保守成业的“绝妙策略”,这种以守庸为进取的策略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它的存在暴露了该制度的严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