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与XML联合编程之SAX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测试全套视频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09:45
SAX是Simple API for XML的缩写,它并不是由W3C官方所提出的标准,可以说是“民间”的事实标准。实际上,它是一种社区性质的讨论产物。虽然如此,在XML中对SAX的应用丝毫不比DOM少,几乎所有的XML解析器都会支持它。
  与DOM比较而言,SAX是一种轻量型的方法。我们知道,在处理DOM的时候,我们需要读入整个的XML文档,然后在内存中创建DOM树,生成DOM树上的每个Node对象。当文档比较小的时候,这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文档大起来,处理DOM就会变得相当费时费力。特别是其对于内存的需求,也将是成倍的增长,以至于在某些应用中使用DOM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比如在applet中)。这时候,一个较好的替代解决方法就是SAX。
  SAX在概念上与DOM完全不同。首先,不同于DOM的文档驱动,它是事件驱动的,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读入整个文档,而文档的读入过程也就是SAX的解析过程。所谓事件驱动,是指一种基于回调(callback)机制的程序运行方法。(如果你对Java新的代理事件模型比较清楚的话,就会很容易理解这种机制了)
   
  在XMLReader接受XML文档,在读入XML文档的过程中就进行解析,也就是说读入文档的过程和解析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和DOM区别很大。解析开始之前,需要向XMLReader注册一个ContentHandler,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事件监听器,在ContentHandler中定义了很多方法,比如startDocument(),它定制了当在解析过程中,遇到文档开始时应该处理的事情。当XMLReader读到合适的内容,就会抛出相应的事件,并把这个事件的处理权代理给ContentHandler,调用其相应的方法进行响应。
  这样泛泛的说来或许有些不容易理解,别急,后面的例子会让你明白SAX的解析过程。看看这个简单XML文件:
  
  Ogden Nash
  
  Adam
  
  当XMLReader读到标签时,就会调用ContentHandler.startElement()方法,并把标签名POEM作为参数传递过去。在你实现的startElement()方法中需要做相应的动作,以处理当出现时应该做的事情。各个事件随着解析的过程(也就是文档读入的过程)一个个顺序的被抛出,相应的方法也会被顺序的调用,最后,当解析完成,方法都被调用后,对文档的处理也就完成了。下面的这个表,列出了在解析上面的那个XML文件的时候,顺序被调用的方法:
   
  ContentHandler实际上是一个接口,当处理特定的XML文件的时候,就需要为其创建一个实现了ContentHandler的类来处理特定的事件,可以说,这个实际上就是SAX处理XML文件的核心。下面我们来看看定义在其中的一些方法:
  
  void characters(char[] ch, int start, int length):
  
  这个方法用来处理在XML文件中读到字符串,它的参数是一个字符数组,以及读到的这个字符串在这个数组中的起始位置和长度,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String类的一个构造方法来获得这个字符串的String类:String charEncontered=new String(ch,start,length)。
  
  void startDocument():
  
  当遇到文档的开头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预处理的工作。
  
  void endDocument():
  
  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当文档结束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善后的工作。
  
  void startElement(java.lang.String namespaceURI, java.lang.String localName, java.lang.String qName, Attributes atts)
  
  当读到一个开始标签的时候,会触发这个方法。在SAX1.0版本中并不支持名域,而在新的2.0版本中提供了对名域的支持,这儿参数中的namespaceURI就是名域,localName是标签名,qName是标签的修饰前缀,当没有使用名域的时候,这两个参数都未null。而atts是这个标签所包含的属性列表。通过atts,可以得到所有的属性名和相应的值。要注意的是SAX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流式处理,在遇到一个标签的时候,它并不会纪录下以前所碰到的标签,也就是说,在startElement()方法中,所有你所知道的信息,就是标签的名字和属性,至于标签的嵌套结构,上层标签的名字,是否有子元属等等其它与结构相关的信息,都是不得而知的,都需要你的程序来完成。这使得SAX在编程处理上没有DOM来得那么方便。
  void endElement(java.lang.String namespaceURI, java.lang.String localName, java.lang.String qName)
  这个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在遇到结束标签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
  因为ContentHandler是一个接口,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方便,因而,SAX中还为其制定了一个Helper类:DefaultHandler,它实现了这个接口,但是其所有的方法体都为空,在实现的时候,你只需要继承这个类,然后重载相应的方法即可。
  OK,到这儿SAX的基本知识已经差不多讲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具体的例子,以更好的理解SAX地用法。
  SAX编程实例
  我们还是沿用讲DOM的时候使用的那个文档例子,但首先,我们先看一个简单一些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统计一下XML文件中各个标签出现的次数。这个例子很简单,但是足以阐述SAX编程的基本思路了。
  一开始当然还是import语句了:
  import org.xml.sax.helpers.DefaultHandler;
  import javax.xml.parsers.*;
  import org.xml.sax.*;
  import org.xml.sax.helpers.*;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继承于DefaultHandler的类,具体的程序逻辑在这儿可以暂且放在一边,要注意的是程序的结构:
  public class SAXCounter extends DefaultHandler {
  private Hashtable tags; //这个Hashtable用来记录tag出现的次数
  // 处理文档前的工作
  public void startDocument() throws SAXException {
  tags = new Hashtable();//初始化Hashtable
  //对每一个开始元属进行处理
  public void startElement(String namespace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rawName, Attributes atts)
  throws SAXException
  {
  String key = localName;
  Object value = tags.get(key);
  if (value == null) {
  // 如果是新碰到的标签,这在Hastable中添加一条记录
  tags.put(key, new Integer(1));
  } else {
  // 如果以前碰到过,得到其计数值,并加1
  int count = ((Integer)value).intValue();
  count++;
  tags.put(key, new Integer(count));
  }
  }
  //解析完成后的统计工作
  public void endDocument() throws SAXException {
  Enumeration e = tags.keys();
  while (e.hasMoreElements()) {
  String tag = (String)e.nextElement();
  int count = ((Integer)tags.get(tag)).intValue();
  System.out.println("Tag <" + tag + "> occurs " + count
  + " times");
  }
  }
  //程序入口,用来完成解析工作
  static 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filename = null;
  boolean validation = false;
  filename="links.xml";
  SAXParserFactory spf = SAXParserFactory.newInstance();
  XMLReader xmlReader = null;
  SAXParser saxParser=null;
  try {
  // 创建一个解析器SAXParser对象
  saxParser = spf.newSAXParser();
  // 得到SAXParser中封装的SAX XMLReader
  xmlReader = saxParser.getXMLReader();
  } catch (Exception ex) {
  System.err.println(ex);
  System.exit(1);
  }
  try {
  //使用指定的ContentHandler,解析给XML文件,这儿要注意的是,为了
  //程序的简单起见,这儿将主程序和ContentHandler放在了一起。实际上
  //main方法中所作的所有事情,都与ContentHandler无关。
  xmlReader.parse(new File(filename),new SAXCounter());
  } catch (SAXException se) {
  System.err.println(se.getMessage());
  System.exit(1);
  } catch (IOException ioe) {
  System.err.println(ioe);
  System.exit(1);
  }
  }
  }
  我们来看看这段程序作了些什么,在main()方法中,主要做的就是创建解析器,然后解析文档。实际上,在这儿创建SAXParser对象的时候,为了使程序代码于具体的解析器无关,使用了同DOM中一样的设计技巧:通过一个SAXParserFactory类来创建具体的SAXParser对象,这样,当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析器的时候,要改变的,只是一个环境变量的值,而程序的代码可以保持不变。这就是FactoryMethod模式的思想。在这儿不再具体讲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参看上面DOM中的解释,原理是一样的。
  不过在这儿还有一点点要注意的地方,就是SAXParser类和XMLReader类之间的关系。你可能有些迷糊了吧,实际上SAXParser是JAXP中对XMLReader的一个封装类,而XMLReader是定义在SAX2.0种的一个用来解析文档的接口。你可以同样的调用SAXParser或者XMLReader中的parser()方法来解析文档,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在SAXParser中的parser()方法接受更多的参数,可以对不同的XML文档数据源进行解析,因而使用起来要比XMLReader要方便一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