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总结(小东子)

来源:互联网 发布:通达信软件使用方法9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9:43

硬盘分区总结(小东子)
说明:文章交流使用,转载时请保持文章的整体性,杜绝商业目的。本文章是最近本人学习的总结。
交流方式:yuanjiandong512@163.com 
一 总述
   1、硬盘分区步骤:
      ⑴ 硬盘参数设置
      ⑵低级格式化
      ⑶高级格式化
   2、一般开始为0柱0道1扇区,0柱是从最外层开始算。磁道和扇区都是逻辑单位(可能)1个柱上可以分成许多逻辑的面(也就是磁道),每个磁道再分成许多扇区(一般为63个扇区)
第一篇 Window分区工具分区
一 windows下分区FAT32格式(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个逻辑分区)
  1 分区边界的确定
最小分区单位是柱面,它不会把一个柱面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分区中,因此Fdisk不小于用户指定的分区容量。

如图所示:每个分区都在柱面的分界处。柱面从0开始、磁头也是从0开始,扇区从1开始编号。
  2 各个分区的关系(主要分析MBR)

主分区C盘

逻辑分区D盘

逻辑分区E盘

逻辑分区F盘

 C盘

 

 D盘

 


 E盘

 

 F盘


数据1、数据5、数据9、数据13表示本分区的MBR使用的大小,占用63个扇区;数值为

数据2、数据6、数据10、数据14表示本分区的大小;(在DBR的20H也有这个数值)
容量=(DBR的大小)+(FAT1的大小)+(FAT2的大小)+(数据区的大小)
注: (不包括MBR的大小,这个值可以在DBR里面找到)
数据3=数据1+数据2;表示扩展分区前已经使用的扇区;
数据7=数据5+数据6;表示下一个逻辑分区前已经使用的逻辑分区
数据11=数据7+数据9+数据10=数据5+数据6+数据9+数据10;表示下一个逻辑分区前已经使用的逻辑分区
数据4=数据5+数据6+数据9+数据10+数据13+数据14;
表示扩展分区总共使用的扇区数。
数据8=数据9+数据10;数据12=数据13+数据14;
表示本分区的下一个逻辑分区使用的扇区数(包括MBR);
数据15=数据16=00 00 00 00;表示逻辑分区结束;
3 DBR的分析
 
注:这个公式应该是FAT16的公式,×2是因为每个族在FAT表中占2个字节,+4是因为族0、族1标示FAT表的开始,也分别占2个字节,共占4个字节
 
注:这个公式应该是FAT32的公式,×4是因为每个族在FAT表中占4个字节,
+8是因为族0、族1标示FAT表的开始,也分别占4个字节,共占8个字节
扇区总数不包括MBR的大小。

DBR中保留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保留扇区、每族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等。
在恢复中最重要的是保留有:
⑴该分区的扇区总数,它跟分区表中的数值一致。
⑵根目录在DATA区的起始族的位置。
⑶保留扇区:0020H=32(地址为E、F的内容,表示整个DBR占的扇区数)
⑷每族扇区数:08H=8 (地址为D的内容,表示每个族的扇区数)
⑸每扇区字节数:0200H=512(地址为B、C的内容,记录扇区大小)
⑹备份DBR的位置:一般为6(地址为32H,占2个字节)
⑺根目录在DATA区的起始族的位置(从MBR开始计算)=MBR+DBR+FAT扇区数×2+(DBR中记录的起始族数-2)×每族扇区数(见书128页)
注:DBR中记录的起始族数(内容为地址2C的内容,占4个字节)。
(减2是因为,族1、族2用来表示FAT表的开始,所以实际存放文件的族号从2开始)
4 FAT32文件系统的分析(FAT16跟FAT32差不多)
访问文件的步骤:
⑴通过DBR里记录的FDT的族号找到FDT的入口(参见3部分),FAT32系统,FAT表中记录每个族占用4个字节,族1、族2为FAT表的起始标志(F8 FF FF FF FF FF FF 0F),一个文件的结束族标志为FF FF FF OF。(注:不同的分区工具,这2个标志有点差别)。
⑵在FDT里找到相应的文件起始族号和文件大小等一些信息。每个族一般占用8个扇区,(需要通过DBR查找),(一个文件的文件目录项为32字节,FDT的第一个目录项为卷标,然后才是文件目录)地址计算公式参见3部分。
⑶文件的下一个族号需要通过查找FAT表,在FAT表的位置=族号×4。里面记录的内容就是下一个族号,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一直访问下去,直到碰到文件结束标志。(一般文件都是连续记录着)。
⑷FAT32系统采用长文件名,它采用(长文件名登记项+短文件登记项)表示一个文件,长文件登记项的属性字节为0FH,它位于短文件登记项的前面,并且它采用倒序排列。
⑸子目录的目录名和文件名的表示方式一样,包括其长、短形式的命名规则,以及所有日期、时间的定义等,起始族的表示方法也一样,只有属性和长度的表示方法不一样,对于子目录,其长度固定为0。子目录比根目录多了前两个目录项。
文件删除:
⑴一般删除:FDT中,文件目录项中,第一个字节被改为E5H,其他的所有字节都没有变化,长文件名也是这么处理的,把所有描述长文件名的登记项的首字节都改为E5H。代表着文件删除,FAT表没有变化,DATA区数据没有变化。回收站记录了这个删除的文件。
⑵彻底删除:FDT的变化跟一般删除完全一样。FAT表中记录的信息被清零。DATA区数据没有变化。
格式化
⑴快速高级格式化:FDT被清零,只留了一个卷标。FAT表被清零,子目录还保留着,DATA区没有变化。但如果文件不连续存放,恢复难度还很大。
⑵高级格式化:跟快速格式化基本一样。
5 人工手动创造分区
  在上面的分区方式上修改(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个逻辑分区)。
实验方案1:把第2个逻辑分区(也就是第3个分区)移动位置
⑴仅仅修改各个分区的MBR,不改变DBR和FAT(修改第1和第2个逻辑分区的MBR)
  结论:可以移动,启动没有问题,也能够识别各个分区。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系统根据MBR里面的每个分区大小来标示各个分区的大小。但第2个逻辑分区移动后,由于没有建立DBR和FAT,操作系统在文件管理里面会报没有发现文件系统,请格式化磁盘。由于第1个逻辑分区仅改变了MBR,没有改变DBR和FAT(2个结果:1是DBR里面的标示本分区的大小没有改变和标示FAT表的大小没有改变。2是备份FAT2仅跟着FAT1,所以实际FAT表的访问范围还是原来得范围)所以操作系统得文件管理系统依然显示原来得分区大小。
⑵MBR、DBR、FAT都改变
   结论:第1个逻辑分区,3个都改变后,重新启动系统后,操作系统可以正常识别。
第2个逻辑分区,人工给它构建DBR(把移动前得拷贝过来),但不构建FAT表,在打开系统得磁盘管理时,系统死在那里,没有办法引导磁盘管理。修改DBR得分区容量大小后,重新启动系统,可以正常识别。
实验方案2:在第2个逻辑分区后加1个分区(由于第2个逻辑分区已经被我们移动,所以在第1个逻辑分区后面加1个分区)
   结论:加了MBR后,但没有加DBR和FAT,磁盘管理器可以识别出增加了一个分区,但操作系统没有办法对文件系统识别有问题。增加DBR和FAT后,恢复正常。
注:(结论)1、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根据MBR划分系统分区和容量。
           2、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根据MBR确定分区,但容量大小确根据DBR和FAT。二windows下分区FAT32格式(都是主分区)
实验一:4个主分区,FAT32格式
结论:只有一个MBR,4个分区把MBR里面的4个分区表项全部占了。第1个分区以后直接是第2个分区的DBR,其它分区以此类推,并且第2、3、4分区的DBR在柱面的分界处。(也就是磁道为0,扇区为1)。DBR依然有备份,在DBR后面的6个扇区。依然是2个FAT表。
实验二:5个主分区,FAT32格式
      系统不让创建第5个分区。(动态卷可以,基本磁盘不行,这里研究的都是基本磁盘)。
三 windows下分区NTFS格式(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个逻辑分区)
结论:1  MBR分布跟FAT32格式一样,但文件组织格式跟FAT32的DBR和FAT表有区别,不采用FAT表,DBR的备份也放在本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也就是下一个分区的MBR的前一个分区)。通过这个备份的DBR可以在数据恢复中确定每个分区的边界。
NTFS格式各个分区(也就是指MBR)也必须在磁盘柱面的分界处。
四windows下分区NTFS格式(都是主分区)
实验一:4个主分区,NTFS格式
实验二:5个主分区,NTFS格式
结论:跟FAT32格式一样,就是文件组织形式不一样,没有FAT表。DBR的备份也放在本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也就是下一个分区的前一个分区:这里下一个分区以DBR开始)。通过这个备份的DBR可以在数据恢复中确定每个分区的边界。(这就正好解释,丢失MBR的NTFS的磁盘,为什么经常发现有2个DBR连接在一起,其实两个不一样,1个是上1个分区的备份,1个是新的分区的开始)
注:NTFS格式的DBR也是占32个字节,32个字节后是文件系统。但跟FAT32格式的DBR组织形式有区别,文件组织格式也有区别。这里说的备份DBR是指仅仅备份DBR开始的那1个扇区,并不是所有的扇区都备份。
第二篇 PQMAGIC分区工具分区
一PQMAGIC分区FAT32格式(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个逻辑分区)
  1 基本情况
结果跟Window分区一样,就是FAT表的起始标志有点区别。

PGMAGIC分区标志


Windows分区标志
  2 通过PQMAGIC改变各个分区的大小
      改变各个分区的大小,同样有DBR备份,有两个FAT表,跟Windows分区情况一样,每个分区的MBR也在柱面的分界处,不同的是MBR里面各个数值有变化,详细见下面的分析。

C盘

D盘

E盘

F盘


分区情况
数据1、数据5、数据9、数据13表示本分区的MBR使用的大小,占用63个扇区;数值为

数据2、数据6、数据10、数据14表示本分区的大小;(在DBR的20H也有这个数值)
容量=(DBR的大小)+(FAT1的大小)+(FAT2的大小)+(数据区的大小)
注: (不包括MBR的大小,不包括空闲分区的大小)
数据3!=数据1+数据2;但依然等于扩展分区前已经使用的扇区;
数据!7=数据5+数据6;但依然表示下一个逻辑分区前已经使用的逻辑分区
数据11!=数据7+数据9+数据10!=数据5+数据6+数据9+数据10;但依然表示下一个逻辑分区前已经使用的逻辑分区
数据!4=数据5+数据6+数据9+数据10+数据13+数据14;
但依然表示扩展分区总共使用的扇区数。
数据8=数据9+数据10;数据12=数据13+数据14;
表示本分区的下一个逻辑分区使用的扇区数(包括MBR,不包括中间的空闲区);
数据15=数据16=00 00 00 00;表示逻辑分区结束;
二PQMAGIC下分区FAT32格式(都是主分区)
  四个主分区,FAT32格式,不能增加第五个主分区,也不能创建扩展分区,跟Windows分区情况一样。
三 PQMAGIC下分区NTFS格式(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个逻辑分区)
   跟Windows分区情况一样。
四PQMAGIC下分区NTFS格式(都是主分区)
   跟Windows分区情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