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osg学习心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多久可以申请售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5:41

早就要写这篇总结了,一直没时间,拖到今天,趁着java课设一起给写了,希望对大家可以有一点帮助。可能有些繁琐,所以划线部分是我觉得可能比较有用的吧

语言课程设计不但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巩固,使自己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更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一次提高。因为在完成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把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一次次的写代码中理解这些知识,记住这些知识,而且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还需要通过请教老师,查找资料等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一次提高。

         很惭愧,说实话,我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次机会去真正的理解java的很多知识,通过这门课学到java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没有了那种“钻”的感觉,没有了那种“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没有了那种自己真正的去“纠结”java的一些东西,所以总觉的自己用的知识很肤浅,甚至可以说只是皮毛。在这里我做出反思,希望自己能吸取这次的教训。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确是有点忽略了做课设的目的是第一段说的那些。并没有很注重java知识的理解,整理,归纳等一些学习知识非常重要的过程。我想的是该怎样把这个东西做的更炫,更接近实际中的软件。或许我对课设有点“误解”,总觉的课设是用来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一门知识,是否能利用这些知识的手段。而现实中的软件则是因为有了某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在完成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花了更多时间在纠结如何让这个东西做的更像现实中的软件,而没有利用这次机会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没有利用这次机会对以前学过的更多知识进行一次梳理。说夸张点就是完全埋在了代码中,甚至说是这些英语单词组成的符号中,忽略了知识才是将这些符号结合起来的东西,忘记了脱离了这些理论知识,这些符号将变的毫无意义。于是整个过程就变成了写代码,调试,再写代码,在调试。要问记住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还真的没什么。加上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让你花很多时间去“钻”,去“纠结”一些问题。我知道犯这样错误的绝对不是我一个,话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功利的社会!

         其实自己之前在做osg项目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点问题,也有好心人向我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曾在睡觉前反思过:学习了那么久的osg,如果没有那些资料,我或许写不出一个哪怕最简单的程序,而对于我学过的那些东西我真的学会了吗?虽然我会用这些东西了。但会用就等于学会了吗?我想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等到学习java了,朱老师说如果没有jdk,一些东西他也写不出来。我的心有些释然了,原来老师也会这样。但今天当我再次碰到这个问题,我困惑了,和osg一样,java已经做的太细了,正如老师说的若干年后,你要想引用一个“烤面包机”java也能给你提供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更本就不可能去记住那么多东西。对于这些学校规定的课程还好,有考试,有课设可以检查你是否学会这些东西。这些“要掌握”的东西。但那些课程之外的知识呢?在记住与忽略之间又该如何把握呢?毕竟他不像考试一样还有老师划重点。这样的话哪些是重要的呢?只能靠自己去把握?

         到最后,朱老师道出了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很受益,毕竟通过这种方法,我可以自己去归纳,总结一些东西了,但这只是解决了方法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说的那个“度”的问题那个“重点”问题。归纳了,总结了也不一定就是学会了。还有归纳的是否是“重点”,是否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会不会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归纳,1年下来阅读也不超过10呢?或许老师一开始就应该把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或许那样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