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电脑开始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退出账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5:47
翻开2006年刚开始工作时的工作日志,在扉页上写着“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解决制造业最关键的问题”。

而在2008年的工作日志扉页上写着“计算机技术和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相结合才能显示出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的魅力,在软件开发实施中引入工程的作业方法,实施可控的项目管理是使两者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现在读到这些话,感觉很是汗颜,努力不够,距离目标还很遥远。开个这个Blog总结这几年的工作经历,算是离开这家公司前的一个总结。

2006年我大学毕业就进这家制造钢管的台湾公司做内部系统MES的开发实施工作一直做到现在。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没有IT部门,甚至还没有与IT相关的科室,只有两个人负责网络设置和电脑硬件维修。

我是老板(IT部门经理)招进的第一批第二个进厂的。老板也是比我们早一个月进厂,负责组建IT部门,导入新的MES系统。
集团公司在2002年已经上了SAP,但是在车间级应用MES这一块都是每个子公司自己定制开发。当时公司有一套2000年上线的MES系统,由于年久失修又没有文档,关键开发人员都流失,一个小功能修改都需要请求集团总部人支援,费时费钱,功能还严重不足,许多报表都需要手工整理,甚至车间的工时统计都是手工在做,严重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系统急需改写。

我的老板是一个很有经验的SAP顾问,被大老板(事业群总经理)请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从无IT部门到有IT部门的新时代。06年那会”钢铁业“还好,销售人员不出门,订单都排的满满的。于是大老板提出要实现全球第三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IT部门作为“关键的服务支持单位”被寄予厚望。后来由于经济危机“全球第三的目标”没有实现,大老板被请回他原来的公司做总经理。钢铁业从繁荣走到现在的谷底,公司的IT系统也随之波折起伏,在不同的时期(经济繁荣和衰落期以及总经理的更换而带来的系统变迁)对IT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有幸经历了这个过程,回过头来总结,真是另有一番感慨。

由于安排教育训练的总部人员没能及时进厂培训,配给我们的电脑也没有到位,于是我们的IT生活就从修电脑开始。
根据企业信息化阶段模型(诺兰模型)的理论,那个时候的我们公司“企业信息化”简直是蛮荒时代,我们忙的团团转,修打印机,装系统,杀毒,做网线,换鼠标和键盘,甚至是修电视和空调都要我们去。大家的一致的理由是,“现在不是有IT部门了吗,带电的,与电相关的不都是你们管吗!”
我们老板是个新来的,说是“管过机房,做过顾问,啥都懂”但是开始的时候”啥都不管,因为他也正在从总部资料库学习IT部门运作规范“,我们更是新来的,“啥都不知道”,因为大家都不懂,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忙活着”也很是欢乐。但是对于我来说也不一帆风顺,犯了第一个工作错误,”不懂乱说话“,至今记忆犹新。

老板从总部学到第一招就是:对客户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装杀毒软件和VNC。老板在介绍VNC时说,这个工具很好,以后你们就不需要
跑到User电脑前装输入法了,远程控制一下就解决了。

是的,”远程控制“,更准确的说是”远程协助“,但是在当时我去给采购部门经理安装这个软件的时候,采购经理很不乐意装,她问,这是什么软件?我说随口说”远程监控“,就是远程控制软件,方便我们解决问题的。
好像我的话,触到了她的敏感神经,一直追问我,为什么要监控的她的电脑。我当时就蒙了,我咋能想到这么多为什么呢?
她直接越过我们经理,投诉到我们总经理哪里,说是IT部门监控采购部,采购部有很多客户的秘密数据,我们这是想干什么!

可怜的我啊,就被老板训了一顿。

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有话好好说,想好了再说,不知道怎么说就让别人来说。“

我修电脑大约修了3个月,后来系统开发工作繁忙,我们需要专心开发,就不再去修电脑。老板又招了人专门做电脑硬件和网络维护。

这个段”修电脑“工作对我影响很大,不是犯错的经验教训。而是在修电脑过程中,熟悉了公司的组织结构,了解了车间的生产流程,认识了各个部门的人。为以后,系统问题处理,新系统上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致后来,新人入职教育训练中,我专门提出,至少参加电脑维修一个月,而且尽量分配与车间相关的维修单。我是想借此让新人熟悉车间的生产和流程。但是在实施中,新人往往抵触很大,一直认为自己开发系统的不是来跑车间的。后来我又观察到,能跑车间的人都做的时间比较久,能力也强。那些很快离职的人,都会抱怨说没学到东西。

我甚至得出自己的第一个实施系统的经验:
如果我去一个新厂实施系统,了解生产流程的一个方法就是去跑现场,跑车间,最好能够跟着一张订单从下单跟踪到出货。


资料收集:
诺兰模型:http://baike.baidu.com/view/670390.htm
诺兰认为企业信息化,大约经过六个阶段(1.初始阶段,2普及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 5数据管理阶段, 6成熟阶段),这个6个阶段是信息化必经的过程,不可能跳过。

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发现,1~3阶段很自然发生的,公司采购电脑,开始使用电脑做文档和数据处理,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上线不同的应用系统。
一般是从财务部门开始,到其他的部门蔓延。当公司中独立出IT部门后才能做4~6阶段的工作。
从第4阶段开始需要有IT部门统筹规划,做应用系统的集成,打通各个部门的壁障,把系统串联起来,使IT系统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数据管理的功能,给高层管理提供报表分析和决策支持,至于成熟阶段,那是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

我们自己的开发的系统算起来也有7,8年了,现在也就是在第4和第5阶段,甚至连集成都没有很好的完成,距离成熟还有很远的路。
在4,5,6阶段,技术的影响力已经远远小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对IT系统的理解程度”对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这个时候最好引进外部的力量促使信息系统更大的发展,比如咨询顾问。
(20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