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男士身体乳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6:08
至2012 年7 月,微博服务月度覆盖人数已经超过2.9亿,这意味着中国约有一半的网民在使用微博,微博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Web2.0 技术。Web2.0 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博客、维基、播客等已经对教育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一些教育工作者们开始关注如何将微博应用到教育中来,这需要研究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一、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在通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播语言文字等信息,学生通过视听觉来接收信息。因此,教育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微博则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对教育的一次创新,它会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微博至少可以有效促进以下六种学习方式的应用。

微博是反思性教学中新的反思工具。反思性教学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批判性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信息的产生、获取和传播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反思工具也有了新的变革。纸笔是教师书写教学反思成果的传统工具。进入Web2.0 时代以后,博客成为了新的反思工具。教师可以将反思的内容发布到博客上,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开放的交流平台。微博将成为新反思工具,因为微博消息短小,具有比博客更低的发布门槛; 微博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终端发布,具有更广的发布渠道; 微博有相对固定的听众,圈子黏性更强。这些优点不仅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教学反思,而且能够与学生和同事及时地交流讨论,这些优点都超越了以往的反思工具。

微博可以成为移动学习中的新载体。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它打破了学习者必须坐在课桌前、电脑桌前的限制,使学习变得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被认为是未来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目前,移动学习的主要设备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主要的信息载体是网页、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微博则能够成为移动学习中新的载体。微博虽然单个信息短小,但是如果将围绕某个主题的大量微博消息汇聚起来,其蕴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与网页、手机短信、手机报等载体相比,微博的显著特征是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在移动学习中需要对某个主题进行讨论时,使用微博为载体的优点将更为突出。

微博可以成为微学习的重要平台。微学习是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是移动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是未来重要的学习模式之一。基于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传播,与传统的数字化学习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探究出适合微学习的承载平台。将微博运用于微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原因在于微博简单易用,利用其进行微学习,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 微博即时发布和接收信息,使得微学习者的收发渠道更加多样化; 微博消息内容碎片化契合了微学习的内容微型化; 微博交互方式新颖,互动性极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因此,微博是承载微学习的一种合适的平台。

微博可以成为促进主动学习的新途径。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这样一种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全人参与、自我发起,使个体的知识、行为态度、个性发生变化的学习,对于学习者主动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在2010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一组使用微博交流,另一组使用课堂讨论形式,结果表明微博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笔者认为,虽然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学习者在其中平等自由地发言,但是潜意识里都希望赢得公众的认可。因此,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发表有吸引力的话题,在讨论时,也会积极辩护自己的观点,以取得认同。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者们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微博可以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形式。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巴莱多定律,人们约有80%的知识来源于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现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Web2.0 技术的涌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微博能够促进非正式学习,因为微博图文并茂,资源量非常巨大; 微博提供了阅读、评论、讨论的自由交流机会; 微博提供的“收藏”、“搜索”和“转发”功能使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微博深受一些年轻人的喜爱,微博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微博上的非正式学习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

微博可以成为构建个人学习网络的重要工具。个人学习网络是应用诸如维基、博客、社交网络之类的网络工具所创建的以学习为目的的个人网络。个人学习网络提升了我们向他人学习以及获得他人帮助的机会,这比我们从日常面对面互动中获得的学习机会要多得多。微博也适合用于构建个人学习网络,以前学习者很少有机会能够与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交流,然而在微博上,学习者可以收听感兴趣的专家的消息,并且轻松地与之互动。学习者在与多位专家互动之后,不但学习到了知识,而且会碰撞出创新的观点和思维。利用微博构建个人学习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学习的视野,提供交流的机会。

二、微博应用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从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到现在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微博的媒体价值掩盖了其教育价值。前不久,笔者选择知网数据库对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进行调查。在检索到的44 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有61% 的研究主题是“思想政治宣传”,11% 的研究主题是“课程教学辅助”。“思想政治宣传”主题研究的是如何宣传和推广信息,主要关注的是微博的媒体价值。“课程教学辅助”主题研究的是如何将微博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提升教学效果,主要关注的是微博的教育价值。从调查结果看,前者的研究多于后者,微博的媒体价值得到了重视,而其教育价值却遭到忽略。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笔者认为是因为微博的媒体价值最为突出、最为鲜明,在推广和沟通方面的影响力超越想象,以至于似乎一夜之间大量的名人、媒体、政要都开通了微博,大家一下子就进入了微博时代。此外,微博的媒体价值是直接体现的,而它的教育价值却需要微博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才能体现,这需要一个过程。既然认识到微博具有很多潜在的教育价值,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去努力研究如何将微博有效应用到教育中。一旦有一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出现,其示范效果必将带动一批相关研究。

微博知识的碎片化给学习者带来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微博不是一个万能工具,它既具有鲜明的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博中包含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学习者基于微博的学习也是碎片化的,这与传统的系统化的课堂学习有很大差异,这就给学习者带来了困难。新建构主义认为,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根据新建构主义,在网络时代最好的对知识碎片进行加工整理、实现意义建构的策略,是所谓“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根据该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微博来实现“积件式写作”阶段。即通过转发和收藏微博完成原始素材的积累; 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当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用博客和维基等工具实现“个性化改写”和“创造性重构”。

面向教育的微博系统开发滞后。从文献分析的结果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的方法。这类思辨研究在早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缺少了实证研究的支撑,研究难以深入,研究成果的信服力也大打折扣。在这一方面,国外的实证研究开展得较好,多数研究都是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然后给出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国内实证研究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微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短,而实证研究一般耗时较长。其次,微博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信息交流而不是为了教育,所以现有的社会性微博系统( 如新浪微博) 对教育功能的支持不够,在这样的社会性微博系统中进行实证研究会遇到很多限制和不方便,例如可能需要人工分析文本、统计数据。再次,国内面向教育的微博系统开发比较滞后,而面向教育的专业型微博比社会性微博更适合于开展实证研究。国外已经开发了专业型微博系统Cirip. ro,随后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国内目前还没有类似的专业型微博系统,这一系统开发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所以,我们要认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提倡实证研究; 也要开展合作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合作,开发出较好的面向教育的专业型微博系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

微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微博的设计初衷是让人们自由地发布和传播信息,当初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它进行一些不端行为。微博发展初期实行的是匿名制,言论完全自由,用户不必对其言论负责,这就导致一些人在微博上发布谣言和不文明语言,这些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微博在教育应用中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微博中大量充斥的虚假信息和不文明语言会破坏教育环境,甚至将学生引入歧途。为此, 2012 年北京和广州先后开始推行微博的“实名制”,新注册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这从心理上对一些行为不端的微博用户造成威慑。但是,这种监管机制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微博“实名制”对净化网络环境起到很大作用,反对者则担心微博“实名制”会危害用户的隐私。事实上,微博“实名制”确实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可以找网站内部人员通过实名认证,也可以在证明材料上造假骗取实名认证。微博“实名制”最大的问题还是隐私安全问题,事实表明,我们在银行和电信公司注册的信息经常会泄露,经营微博的网络公司又如何来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呢? 因此,目前的微博监管机制还不能令人满意。建立这样的监管机制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如何识别谣言?”“如何判断语言是不是文明?”笔者认为,微博的监管机制需要由政府来主导,特别是身份验证服务应当由政府机关而不是某个网络公司来提供,这样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谣言和不文明语言的识别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建立更完善更合理的微博监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微博时代已经来临,微博已经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微博带来的是一种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微博具有比博客更方便的发布方式、更迅速的传播速度、更强的用户黏度、更近的用户交互距离。这些优点对于教育中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的使用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微博比较适合用于反思性教学、移动学习、微学习、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以及构建个人学习网络。微博还很年轻,虽然具有鲜明特点并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户,但是有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它的信息碎片化,功能还不完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随着微博的发展,这些问题必将被克服。从长远看,微博在教育领域将会有广泛的应用。从微博的特点看,它的短、灵、快的特点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随时随地自由获取知识的需求和愿望。

从Web2.0 技术的先例来看,博客和维基都在教育领域找到了成功的应用,微博作为更新的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微博应用于教育面临的一些困难将通过技术手段或者政策手段得到解决,应要求微博的开发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微博的功能,政府也应进一步制定完善微博监管政策。微博在教育中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经过多方努力,微博必将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怡然博客 http://yiranboke.com/weibo-zai-jiaoyu-lingyu-de-yingyong/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