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之各种排序算法总结之快速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库是做什么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26

算法一:快速排序:

转自网络~~~~

http://blog.csdn.net/yuzhiboyi/article/details/7235357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例如:待排序的数组A的值分别是:(初始关键数据X:=49)

                   A[1]     A[2]     A[3]     A[4]     A[5]      A[6]     A[7]: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第一次交换后:   27        38       65       97       76       13        49

                   ( 按照算法的第三步从后面开始找

进行第二次交换后:   27        38       49       97       76       13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X的值,65>49,两者交换,此时I:=3 )

进行第三次交换后:   27        38       13       97       76       49        65

( 按照算法的第五步将又一次执行算法的第三步从后开始找

进行第四次交换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大于X的值,97>49,两者交换,此时J:=4 )

      此时再执行第三不的时候就发现I=J,从而结束一躺快速排序,那么经过一躺快速排序之后的结果是:27        38       13       49       76       97        65,即所以大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后面,所以小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前面。

      快速排序就是递归调用此过程——在以49为中点分割这个数据序列,分别对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进行类似的快速排序,从而完成全部数据序列的快速排序,最后把此数据序列变成一个有序的序列,根据这种思想对于上述数组A的快速排序的全过程如图6所示:

初始状态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一次快速排序之后划分为      {27     38     13}     49   {76     97     65}

分别对前后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13}    27    {38}

                                结束         结束    {49    65}    76    {97}

                                                    49   {65}         结束

                                                        结束

                          图6    快速排序全过程

1)、设有N(假设N=10)个数,存放在S数组中;

2)、在S[1。。N]中任取一个元素作为比较基准,例如取T=S[1],起目的就是在定出T应在排序结果中的位置K,这个K的位置在:S[1。。K-1]<=S[K]<=S[K+1..N],即在S[K]以前的数都小于S[K],在S[K]以后的数都大于S[K];

3)、利用分治思想(即大化小的策略)可进一步对S[1。。K-1]和S[K+1。。N]两组数据再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分组对象只有一个数据为止。

如具体数据如下,那么第一躺快速排序的过程是:

数组下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45     36     18     53     72     30     48     93     15      36

      I                                                                   J

(1)      36     36     18     53     72     30     48     93     15      45

       

(2)      36     36     18     45     72     30     48     93     15      53

(3)      36     36     18     15     72     30     48     93     45      53

(4)      36     36     18     15     45     30     48     93     72      53

(5)      36     36     18     15     30     45     48     93     72      53

通过一躺排序将45放到应该放的位置K,这里K=6,那么再对S[1。。5]和S[6。。10]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一般来说,冒泡法是程序员最先接触的排序方法,它的优点是原理简单,编程实现容易,但它的缺点就是--程序的大忌--速度太慢。下面我介绍一个理解上简单但编程实现上不是太容易的排序方法,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现有排序方法中最快的,但它是我见过的最快的。排序同样的数组,它所需的时间只有冒泡法的 4% 左右。我暂时称它为“快速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使用的是递归原理,下面我结合一个例子来说明“快速排序法”的原理。首先给出一个数组{53,12,98,63,18,72,80,46, 32,21},先找到第一个数--53,把它作为中间值,也就是说,要把53放在一个位置,使得它左边的值比它小,右边的值比它大。{21,12,32, 46,18,53,80,72,63,98},这样一个数组的排序就变成了两个小数组的排序--53左边的数组和53右边的数组,而这两个数组继续用同样的方式继续下去,一直到顺序完全正确。

     我这样讲你们是不是很胡涂,不要紧,我下面给出实现的两个函数:

/*
n就是需要排序的数组,left和right是你需要排序的左界和右界,
如果要排序上面那个数组,那么left和right分别是0和9
*/

void quicksort(int n[], int left,int right)
{
int dp;
if (left<right) {

     /*
     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函数,按照上面所说的,就是把所有小于53的数放
     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在右边,然后返回53在整理过的数组中的位置。
     */
     dp=partition(n,left,right);

     quicksort(n,left,dp-1);

     quicksort(n,dp+1,right); //这两个就是递归调用,分别整理53左边的数组和右边的数组
}
}

     我们上面提到先定位第一个数,然后整理这个数组,把比这个数小的放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右边,然后

返回这中间值的位置,下面这函数就是做这个的。
int partition(int n[],int left,int right)
{
int lo,hi,pivot,t;

pivot=n[left];
lo=left-1;
hi=right+1;

while(lo+1!=hi) {
     if(n[lo+1]<=pivot)
       lo++;
     else if(n[hi-1]>pivot)
       hi--;
     else {
       t=n[lo+1];
       n[++lo]=n[hi-1];
       n[--hi]=t;
     }
}

n[left]=n[lo];
n[lo]=pivot;
return lo;
}

     这段程序并不难,应该很好看懂,我把过程大致讲一下,首先你的脑子里先浮现一个数组和三个指针,第一个指针称为p指针,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前它牢牢的指向第一个数,第二个指针和第三个指针分别为lo指针和hi指针,分别指向最左边的值和最右边的值。lo指针和hi指针从两边同时向中间逼近,在逼近的过程中不停的与p指针的值比较,如果lo指针的值比p指针的值小,lo++,还小还++,再小再++,直到碰到一个大于p指针的值,这时视线转移到hi指针,如果 hi指针的值比p指针的值大,hi--,还大还--,再大再--,直到碰到一个小于p指针的值。这时就把lo指针的值和hi指针的值做一个调换。持续这过程直到两个指针碰面,这时把p指针的值和碰面的值做一个调换,然后返回p指针新的位置。

  1. #include<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int a[200001],n; 
  4. void swap(int &a,int &b){ 
  5. int tmp = a; 
  6. a = b; 
  7. b = tmp; 
  8. int partition(int p,int r){ 
  9. int rnd = rand()%(r-p+1)+p; 
  10. swap(a[rnd],a

    ­); 

  11. int pvt = r, i = p-1; 
  12. for(int j = i+1;j<r;j++) 
  13. if(a[j]<a[pvt]) 
  14. swap(a[j],a[++i]); 
  15. swap(a[++i],a[pvt]); 
  16. return i; 
  17. void qsort(int p,int r){ 
  18. if(p<r){ 
  19. int q = partition(p,r); 
  20. qsort(p,q-1); 
  21. qsort(q+1,r); 
  22. int main(){ 
  23. cin>>n; 
  24. for(int i=0;i<n;i++) 
  25. cin>>a[i]; 
  26. qsort(0,n-1); 
  27. for(int i=0;i<n;i++) 
  28. cout<<a[i]; 
  29. return 0; 
  30. }

 

qsort函数是ANSI C标准中提供的,其声明在stdlib.h文件中,是根据二分发写的,其时间复杂度为n*log(n),其结构为:

void qsort(void *base,size_t nelem,size_t width,int (*Comp)(const void *,const void *));

其中:

*base 为要排序的数组

nelem 为要排序的数组的长度

width 为数组元素的大小(一字节为单位)

默认是从小到大排序的!

(* Comp)(const void *p1,const void *p2) 为判断大小函数的指针,这个函数需要自己定义,如果p1>p2,函数返回-1;a<b,函数返回1;a==b函数返回0

排序方法有很多种: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
看名字都知道快速排序 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比较好的排序算法(我没听说速度比这快的了,特殊场合例外),比选择排序,冒泡排序都要快。这是因为他速度很快,所以系统也在库里实现这个算法,便于我们的使用。
这就是qsort。

qsort 要求提供一个比较函数,是为了做到通用性更好一点。比如你不仅仅的是要排序一个数字而已,可能你要用来排序几个数字 ,比如有一个结构

struct num

{
int a;
int b;
};

然后我有一个num 类型的数组, num dddd[100];
我想给 dddd这个数组排序,那怎么办? 我想让 a +b 最大的num元素排在数组的最前面,那又怎么办?

这都可以通过定义比较函数来做到的。
比较函数的作用就是给qsort指明元素的大小是怎么比较的。
像这样的比较函数 inline int MyCmp(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都是有两个元素作为参数,返回一个int值, 如果比较函数返回大于0,qsort就认为 a>b , 如果比较函数返回等于0 qsort就认为a 和b 这两个元素相等,返回小于零 qsort就认为 a<b 

qsort 知道元素大小,就可以把大的放到前面去。

如果你的比较函数放回本来应该是1 的(a>b),你比较函数却返回一个 -1 (小于零的)那么qsort认为a<b 的,就把b放到前面去,但实际上是a大于b的,所以就造成升降序的差别了。

七种qsort排序方法 

<本文中排序都是采用的从小到大排序> 

一、对int类型数组排序 

int num[100]; 

Sample: 

int cmp (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int *)a - *(int *)b; //强制转换类型
} 

qsort(num,100,sizeof(num[0]),cmp); 

二、对char类型数组排序(同int类型) 

char word[100]; 

Sample: 

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char *)a - *(char *)b; 
} 

qsort(word,100,sizeof(word[0]),cmp); 

三、对double类型数组排序(特别要注意) 

double in[100]; 

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double *)a > *(double *)b ? 1 : -1; 
} 

qsort(in,100,sizeof(in[0]),cmp); 

四、对结构体一级排序 

struct In 
{ 
double data; 
int other; 
}s[100];

//按照data的值从小到大将结构体排序,关于结构体内的排序关键数据data的类型可以很多种,参考上面的例子写 

int cmp( 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 
return (*(In *)a).data > (*(In *)b).data ? 1 : -1; 
} 

qsort(s,100,sizeof(s[0]),cmp); 

五、对结构体二级排序 

struct In 
{ 
int x; 
int y; 
}s[100]; 

//按照x从小到大排序,当x相等时按照y从大到小排序 

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struct In *c = (In *)a; 
struct In *d = (In *)b; 
if(c->x != d->x) return c->x - d->x; 
else return d->y - c->y; 
} 

qsort(s,100,sizeof(s[0]),cmp); 

六、对字符串进行排序 

struct In 
{ 
int data; 
char str[100]; 
}s[100]; 

//按照结构体中字符串str的字典顺序排序 

int cmp (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 
{ 
return strcmp( (*(In *)a)->str , (*(In *)b)->str ); 
} 

qsort(s,100,sizeof(s[0]),cmp); 

七、计算几何中求凸包的cmp 

int cmp(const void *a,const void *b) //重点cmp函数,把除了1点外的所有点,旋转角度排序 
{ 
struct point *c=(point *)a; 
struct point *d=(point *)b; 
if( calc(*c,*d,p[1]) < 0) return 1; 
else if( !calc(*c,*d,p[1]) && dis(c->x,c->y,p[1].x,p[1].y) < dis(d->x,d->y,p[1].x,p[1].y)) //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则把远的放在前面 
return 1; 
else return -1;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