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人的“以后不一定能用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冷烟火在淘宝上怎么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1:03
今天早起看到了一名同学写的课程总结,她讲了经过复习发现了C++各知识点并非那么深奥。这引出了我对大学学习平时 、考前、考后的体会(见附)。她在文中提到的曾想退缩的理由却也很典型,在此辨析一下。
  她写道“反正他难我学不会,而且以后也不一定能用上。”
  “他难我学不会”。难吗,是不简单。难的就一定学不会吗?不见得。他真的难吗?学下去,就会发现,觉得他难只是一个阶段。如果将“我学不会”这个未经学习过程就下的断言作为理由,进入了不学状态,那“他难”就是千真万确,“我学不会”是前提也是结论。
  详析“以后也不一定能用上”。

  对“用”的理解,任何的知识,有其直接之用,也有潜在的储备之用。借着对直接之用的期望,有些人恨不得就学上这一个学期C++,这辈子就拿这个家伙什纵横天下去了。储备之用体现在可以作为后续能直接用的课程的基础,或者就是实际工作中用于分析问题的方法。很多东西用自然语言完全没有办法表达,很多时候得运用数学公式一类的人工语言说事,这么一来,失去了直接用的形态。即使直接之用,许多人也只局限在类似使用hand的操作规程层面的用,而忽视了使用brain设计、思维中的用处。例如,老师教学生CodeBlocks中整理代码格式,CTRL-A全选程序,到菜单里找到plugins, 再点Source code formatter(AStyle),可以完成自动排版,学生跟着一做,真有用;老师课堂讲,析构函数一般应该处理成虚函数,当这句话飘过之时,学生说,这有何用?或许老师强调,这句话考试必考,学生才说真有用。在大学,表层的,直接用hand的知识少,深层的,用brain设计用的,以及形成思维模式的间接用的知识居多,要提高对用的理解的层次。

  “能用上”需要看机会。直接之用看得见,而间接之用,常常是不经意间的。这是修炼好专业内功的必要和可贵,暂不表。其实“能用上”必须有个前提:“学到了”。要是选择了不学,“学到了”为假,“不能用上”永远为真。
  “不一定能用上”很让人舒服,借此真可以避其难了。考虑除直接之用外还有储备之用,似乎“一定能用上”更靠谱。退一步,“不一定能用上”为真,还暗含着“可能能用上”的意思。真到用上的那一天(常见于毕业生季),哭显晚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有人是书到用时真没有。有人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没学上,不会,不能用,这还不是最惨。最惨的是,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每年毕业设计指导,指导学生说设计数据库要先建立概念模型,提醒学生回去看书,这时他们意识到这个东东要用上了。有个别老兄会瞪大眼睛:“居然有个神马叫概念模型?”真要放到求职时,这个眼睛一瞪绝对杯具,或者都等不到瞪眼的机会。
  实际上,说有用、没用是要有资格的。不懂时就说没用,胆儿够肥的了。担心学了没用浪费精力,进而没有学,转而没学上,最后一定是用不上。没有用的,不是该学到的知识,而是本应该去学的人。
  太绕人了。我猛听着有人喝道:“说人话!”

  我该总结了:可能难并不是一定学不上,大学生当重视brain之用,别以知识不一定有用的借口将人给报废了。

  需要指出的是,我的这位学生遇到点困难,但因为实施了“学”的行为,她给自己带来了感受到“不算难”的机会。



附:我在这篇博文后的评论

  大学学习,至少应该经历这样的过程:平时,按步就班,稳步前行,可能顶着一头雾水;考前,认真复习,将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各种曾经的问题不再困扰;考后,开始转移阵地,课程中的一招一式已经逐渐淡忘,但其中承载的思想、思维,使内功++。没有平时的努力,考前无法串项链,没有考前的复习缕出的线索,考后形成内功要的聚气不存在;没有内功,下一步的平时学习更可能限入枯燥。以此体会送给这份用心的c++学习总结。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