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从webkit 到Blink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库实验指导书答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27

转自:http://www.csdn123.com/html/blogs/20130520/14500.htm

从WebKit到Blink,Google再次行动了。。

返回脚本百事通

WebKit的历史

WebKit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引擎,其优点是高效稳定、兼容性好、且源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在苹果将WebKit应用于Mac OS X上的Safari之后,Webkit很快被广泛地移植到其他系统平台:

iOS:2007年,iPhone上市,WebKit进入iOS平台。

Android:从第一款Android手机开始,内置的浏览器一直使用WebKit引擎。

Symbian S60:Nokia将WebKit移植到Symbian S60操作系统中,并开发了基于Webkit的手机浏览器“Web browser for S60”,目前仍在使用。

由于搭载iOS和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称霸全球手机市场,苹果和Google也因此成为WebKit最大的推动者,并促使其成为目前最大的浏览器引擎。

 

分歧的产生

早期的WebKit架构比较简单,在API层不支持多进程,因此无法发挥多核CPU的硬件性能。为此,苹果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新一代架构WebKit2,同时,Google的跨平台浏览器Chromium也基于原来的WebKit提出了自己的Chromium沙箱架构,两者不兼容(参见:/link.php?url=http://blog.csdn.net/shunzi__1984/article/details/6196483)。

但是由于苹果在这个开源系统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Google只好被动接受,使用移植的方式来实现和主线WebKit2的对接,这增加了Chromium的复杂性,也影响了Chromium的架构移植工作。

       显然,浏览器对Google的重要性远胜于苹果,在自己的核心领域绝不能受制于人,因此Google决定利用WebKit的成果,开发自己的Blink引擎。

2013年4月,Google宣布将为Chrome浏览器开发新的自主渲染引擎Blink,与WebKit分道扬镳,在未来10周内用Blink取代旗下所有平台的现有浏览器渲染引擎。随后Opera宣称将追随Google,放弃WebKit支持Blink浏览器引擎。

 

Google进展速度很快

       Google的策略很简单,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Google已经公开表示,在最初阶段Blink不会进行太大调整,但将很快从WebKit代码库中删除7个软件包和7000个文件。5月份的Google I/O大会上的最新信息显示,他们的团队已经从 Webkit 中拉取了 880 万行臃肿代码,其中的 450 万行被当即废止。目前Google同时保留着Blink和WebKit两个开发团队,这两个团队都在着手剔除那些觉得不必要的功能。这种策略确保了WebKit开发者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慢慢适应新的API变化。

       此外,Google 开放网络平台团队产品经理 Alex Komoroske 在 Google I/O 大会上对外透露,他们的团队已经有时间探索新的渲染技术,并与 Adobe 等公司展开合作。

 

谁会成为新的老大?

目前移动端浏览器大都基于WebKit渲染引擎,因此第三方WebKit开发者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支持苹果的WebKit2还是Blink? Google自有WebKit开发者转向Blink的概率很大,而Opera也做了一个

这样算来,Google在推出Blink之初,就已经拥有半数以上的开发者。

在Google Android和Opera Mini的合力下共同挑战苹果Safari并非难事,Blink极有可能取代WebKit江湖老大的地位。


Blink不开源怎么办?

目前Google的表态是开源的, Blink刚刚诞生,本身架构还不完善,需要多方合作(Opera,Adobe),也需要广大开发者的支持,另外,竞争对手WebKit2是开源的,因此,短时间内它不会闭源。但后续是否走上闭源,还不清楚。

即使它闭源,面向应用的API肯定也是开放的。正如Trident(IE内核)一样,尽管它是闭源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浏览器(360浏览器、傲游、QQ浏览器)都是基于它开发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