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思想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自己刷销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4:4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必须有描述对象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语言成分。这些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系统中一切皆为对象;对象是属性及其操作的封装体;对象可按其性质划分为类,对象成为类的实例;实例关系和继承关系是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消息传递是对象之间动态联系的唯一形式,也是计算的唯一形式;方法是消息的序列。

 

它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从世界观的角度可以认为:面向对象的基本哲学是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各样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的对象所组成的;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构成了完整的现实世界。因此,人们应当按照现实世界这个本来面貌来理解世界,直接通过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来反映世界。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才能符合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
从方法学的角度可以认为: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面向对象的世界观在开发方法中的直接运用。它强调系统的结构应该直接与现实世界的结构相对应,应该围绕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来构造系统,而不是围绕功能来构造系统。

 

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对象
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
(2)对象的状态和行为
对象具有状态,一个对象用数据值来描述它的状态。
对象还有操作,用于改变对象的状态,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
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封装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3)类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因此,对象的抽象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
类具有属性,它是对象的状态的抽象,用数据结构来描述类的属性。
类具有操作,它是对象的行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

 

 

面向对象不同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有点可以简化代码,更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安全性。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是将类中属性私有化但是却有相应的接口。从而达到外部不可访问的安全性。

继承是为了简化代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技能,当一个程序需要大量的属性引用和创建时,会造成代码的冗余和垃圾代码。这时调用父类的方法以及属性可以减少对属性的创建,可以大大节省对内存造成的负荷和系统的压力。如果能融会贯通的使用继承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更能简化代码提高代码质量。

多态是同样的方法从而达到不同的实现方式,好比一个人吃饭,喜欢吃馒头和炒菜。另一个人也可以吃饭但是却喜欢吃牛排和沙拉。当两者同时调用吃饭方法时却要实现不同的方法体,这样便就成为了多态。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