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cache c操作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手机模拟器安卓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23:01

http://www.cnblogs.com/lovecindywang/archive/2010/05/19/1739025.html  memcache和mongodb的区别

http://memcached.org/           memcache下载安装


首先是下载 memcached 了,目前最新版本是 1.1.12,直接从官方网站即可下载到 memcached-1.1.12.tar.gz。除此之外,memcached 用到了 libevent,我下载的是 libevent-1.1a.tar.gz。

接下来是分别将 libevent-1.1a.tar.gz 和 memcached-1.1.12.tar.gz 解开包、编译、安装:

[cmd]
# tar -xzf libevent-1.1a.tar.gz
# cd libevent-1.1a
# ./configure --prefix=/usr
# make
# make install
# cd ..
# tar -xzf memcached-1.1.12.tar.gz
# cd memcached-1.1.12
# ./configure --prefix=/usr
# make
# make install
[/cmd]

 

 

<补充安装>

# fetch http://www.danga.com/memcached/dist/memcached-1.1.12.tar.gz
  memcached运行需要用到libevent.

# fetch http://monkey.org/~provos/libevent-1.1a.tar.gz
# tar zxvf libevent-1.1a.tar.gz
# cd libevent-1.1a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make verify
# cd ..
# tar zxvf memcached-1.1.12.tar.gz
# cd memcached-1.1.12
# ./configure --with-libevent=/usr/local
# make
# make check
# make install
# cat > /usr/local/etc/rc.d/memcache.sh
/usr/local/bin/memcached -d -uroot -m 512 -p 12345
# chmod +x /usr/local/etc/rc.d/memcache.sh
安装完成之后,memcached 应该在 /usr/bin/memcached。

</补充安装>

 

 

三、运行 memcached 守护程序

运行 memcached 守护程序很简单,只需一个命令行即可,不需要修改任何配置文件(也没有配置文件给你修改 ):
[cmd]
/usr/bin/memcached -d -m 128 -l 192.168.1.1 -p 11211 -u httpd
参数解释:

-d 以守护程序(daemon)方式运行 memcached;
-m 设置 memcached 可以使用的内存大小,单位为 M;
-l 设置监听的 IP 地址,如果是本机的话,通常可以不设置此参数;
-p 设置监听的端口,默认为 11211,所以也可以不设置此参数;
-u 指定用户,如果当前为 root 的话,需要使用此参数指定用户。

当然,还有其它参数可以用,man memcached 一下就可以看到了。
[/cmd]

四、memcached 的工作原理

首先 memcached 是以守护程序方式运行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中,随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操作,客户端可以由各种语言编写,目前已知的客户端 API 包括 Perl/PHP/Python/Ruby/Java/C#/C 等等。PHP 等客户端在与 memcached 服务建立连接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存取对象了,每个被存取的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key,存取操作均通过这个 key 进行,保存到 memcached 中的对象实际上是放置内存中的,并不是保存在 cache 文件中的,这也是为什么 memcached 能够如此高效快速的原因。注意,这些对象并不是持久的,服务停止之后,里边的数据就会丢失。

 c 例:

gcc -o test test.c -L /usr/local/lib -lmemcached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libmemcached/memcached.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memcached_st *memc;
    memcached_return rc;
    memcached_server_st *servers;

    char value[8191];

    //connect multi server
    memc = memcached_create(NULL);
    servers = memcached_server_list_append(NULL, "localhost", 11211, &rc);
    //servers = memcached_server_list_append(servers, "localhost", 11212, &rc);
    rc = memcached_server_push(memc, servers);
    memcached_server_free(servers);

    //Save multi data
    size_t i;

    char *keys[]= {"key1", "key2", "key3"};
    size_t key_length[]= {4, 4, 4};

    char *values[] = {
        "This is c first value", 
        "This is c second value", 
        "This is c third value"
    };
    size_t val_length[]= {21, 22, 21};

    for (i = 0; i < 3; i++)
    {
        rc = memcached_set(
                memc, 
                keys, 
                key_length, 
                values, 
                val_length, 
                (time_t)180, 
                (uint32_t)0
        );

        if (rc == MEMCACHED_SUCCESS) 
        {
            printf("Save key:%s data:\"%s\" success.\n",keys, values);
        }
    }
    
    char return_key[MEMCACHED_MAX_KEY];
    size_t return_key_length;

    char *return_value;
    size_t return_value_length;

    uint32_t flags;

    rc = memcached_mget(memc, keys, key_length, 3);

    while ((return_value = memcached_fetch(
        memc, 
        return_key,
        &return_key_length, 
        &return_value_length, 
        &flags, 
        &rc))) 
    {
        if (rc == MEMCACHED_SUCCESS) 
        {
            printf("Fetch key:%s data:\"%s\"\n", return_key, return_value);
        }
    }

    //Delete multi data
    for (i = 0; i < 3; i++) 
    {
        rc = memcached_set(
                memc, 
                keys, 
                key_length, 
                values, 
                val_length, 
                (time_t)180, 
                (uint32_t)0
        );

        rc = memcached_delete(
                memc, 
                keys,
                key_length, 
                (time_t)0
        );

        if (rc == MEMCACHED_SUCCESS) 
        {
            printf("Delete %s success\n", keys, values);
        }
    }

    //free
    memcached_free(memc);

    return 0;
}

 

ldconfig -v|grep libmemcached.so.3
ldconfig: Path `/usr/lib' given more than once
        libmemcached.so.3 -> libmemcached.so.3.0.0
        libmemcached.so.3 -> libmemcached.so.3.0.0
ldconfig: Cannot stat /usr/lib64/libevent.so: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emcache命令:
在linux下:

# /usr/local/bin/memcached -d -m 128 -u root -l 192.168.0.10 -p 12121 -c 256 -P /tmp/memcached.pid

在window下:

d:\App_Serv\memcached\memcached.exe -d RunService -l  127.0.0.1 -p 11211 -m 500


1、启动Memcache 常用参数

-p <num> 监听的TCP端口(默认: 11211)
-U <num> UDP监听端口 (默认: 11211, 0 时关闭)
-d 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u <username> 运行运行 Memcached的账户 非root用户
-m <num> 最大的内存使用单位是MB 默认是64MB
-c <num> 软连接数量默认是1024
-v 输出警告和错误信息
-vv 打印客户端的请求和返回信息
-h 打印帮助信息
-i 打印memcached和libevent的版权信息
-l <ip_addr> 绑定地址 (默认:所有都允许,无论内外网或者本机更换IP,有安全隐患,若设置为127.0.0.1就只能本机访问)
-P <file> 将PID写入文件<file>,这样可以使得后边进行快速进程终止, 需要与 -d 一起使用

在windows下注册为服务后运行:

sc.exe create Memcached  binpath= “d:\App_Serv\memcached\memcached.exe -d RunService -p 11211 -m 500″  start= auto
net start Memcached

2、连接:telnet 127.0.0.1 11211
不要说不会用这个?

3、写入memcache
<command name> <key> <flags> <exptime> <bytes>\r\n <data block>\r\n
a) <command name> 可以是”set”, “add”, “replace”。
“set”表示按照相应的<key>存储该数据,没有的时候增加,有的覆盖。
“add”表示按照相应的<key>添加该数据,但是如果该<key>已经存在则会操作失败。
“replace”表示按照相应的<key>替换数据,但是如果该<key>不存在则操作失败

b) <key> 客户端需要保存数据的key。

c) <flags> 是一个16位的无符号的整数(以十进制的方式表示)。
该标志将和需要存储的数据一起存储,并在客户端get数据时返回。
客户可以将此标志用做特殊用途,此标志对服务器来说是不透明的。

d) <exptime> 过期的时间。
若为0表示存储的数据永远不过时(但可被服务器算法:LRU 等替换)。
如果非0(unix时间或者距离此时的秒数),当过期后,服务器可以保证用户得不到该数据(以服务器时间为标准)。

e) <bytes> 需要存储的字节数(不包含最后的”\r\n”),当用户希望存储空数据时,<bytes>可以为0

f) 最后客户端需要加上”\r\n”作为”命令头”的结束标志。
<data block>\r\n

紧接着”命令头”结束之后就要发送数据块(即希望存储的数据内容),最后加上”\r\n”作为此次通讯的结束。

结果响应:reply
当以上数据发送结束之后,服务器将返回一个应答。可能有如下的情况:

a) “STORED\r\n”:表示存储成功
b) “NOT_STORED\r\n” : 表示存储失败,但是该失败不是由于错误。
通常这是由于”add”或者”replace”命令本身的要求所引起的,或者该项在删除队列之中。

如: set key 33 0 4\r\n
ffff\r\n

4、获取/检查KeyValue
get <key>*\r\n
a) <key>* 表示一个或者多个key(以空格分开)
b) “\r\n” 命令头的结束

结果响应:reply
服务器端将返回0个或者多个的数据项。每个数据项都是由一个文本行和一个数据块组成。当所有的数据项都接收完毕将收到”END\r\n”
每一项的数据结构:
VALUE <key> <flags> <bytes>\r\n
<data block>\r\n

a) <key> 希望得到存储数据的key
b) <falg> 发送set命令时设置的标志项
c) <bytes> 发送数据块的长度(不包含”\r\n”)
d) “\r\n” 文本行的结束标志
e) <data block> 希望接收的数据项。
f) “\r\n” 接收一个数据项的结束标志。

如果有些key出现在get命令行中但是没有返回相应的数据,这意味着服务器中不存在这些项,这些项过时了,或者被删除了
如:get aa
VALUE aa 33 4
ffff
END

5、删除KeyValue:
delete <key> <time>\r\n

a) <key> 需要被删除数据的key
b) <time> 客户端希望服务器将该数据删除的时间(unix时间或者从现在开始的秒数)
c) “\r\n” 命令头的结束

6、检查Memcache服务器状态:
stats\r\n
在这里可以看到memcache的获取次数,当前连接数,写入次数,已经命中率等;

pid : 进程id
uptime :总的运行时间,秒数
time : 当前时间
version : 版本号
……
curr_items : 当前缓存中的KeyValue数量
total_items : 曾经总共经过缓存的KeyValue数量
bytes : 所有的缓存使用的内存量
curr_connections 当前连接数
….
cmd_get : 总获取次数
cmd_set : 总的写入次数
get_hits : 总的命中次数
miss_hits :  获取失败次数
…..
bytes_read : 总共读取的流量字节数
bytes_written : 总的写入流量字节
limit_maxbytes : 最大允许使用的内存量,字节

7、高级缓存细节查看方法:
stats reset
清空统计数据

stats malloc
显示内存分配数据

stats cachedump slab_id limit_num
显示某个slab中的前limit_num个key列表,显示格式如下
ITEM key_name [ value_length b; expire_time|access_time s]
其中,memcached 1.2.2及以前版本显示的是  访问时间(timestamp)
1.2.4以上版本,包括1.2.4显示 过期时间(timestamp)
如果是永不过期的key,expire_time会显示为服务器启动的时间

stats cachedump 7 2
ITEM copy_test1 [250 b; 1207795754 s]
ITEM copy_test [248 b; 1207793649 s]

stats slabs
显示各个slab的信息,包括chunk的大小、数目、使用情况等

stats items
显示各个slab中item的数目和最老item的年龄(最后一次访问距离现在的秒数)

stats detail [on|off|dump]
设置或者显示详细操作记录

参数为on,打开详细操作记录
参数为off,关闭详细操作记录
参数为dump,显示详细操作记录(每一个键值get、set、hit、del的次数)

8、清空所有键值
flush_all
注:flush并不会将items删除,只是将所有的items标记为expired,因此这时memcache依旧占用所有内存。

8、退出
quit\r\n




http://my.oschina.net/flynewton/blog/10660

整个memcache.py只有1241行,相当精简

主要方法如下:

@set(key,val,time=0,min_compress_len=0)

无条件键值对的设置,其中的time用于设置超时,单位是秒,而min_compress_len则用于设置zlib压缩(注:zlib是提供数据压缩用的函式库)

@set_multi(mapping,time=0,key_prefix='',min_compress_len=0)

设置多个键值对,key_prefix是key的前缀,完整的键名是key_prefix+key, 使用方法如下

  >>> mc.set_multi({'k1' : 1, 'k2' : 2}, key_prefix='pfx_') == []

  >>> mc.get_multi(['k1', 'k2', 'nonexist'], key_prefix='pfx_') == {'k1' : 1, 'k2' : 2}

@add(key,val,time=0,min_compress_len=0)

添加一个键值对,内部调用_set()方法

@replace(key,val,time=0,min_compress_len=0)

替换value,内部调用_set()方法

@get(key)

根据key去获取value,出错返回None

@get_multi(keys,key_prefix='')

获取多个key的值,返回的是字典。keys为key的列表

@delete(key,time=0)

删除某个key。time的单位为秒,用于确保在特定时间内的set和update操作会失败。如果返回非0则代表成功

@incr(key,delta=1)

自增变量加上delta,默认加1,使用如下

>>> mc.set("counter", "20")  

>>> mc.incr("counter")

21

@decr(key,delta=1)

自减变量减去delta,默认减1


原创粉丝点击
热门问题 老师的惩罚 人脸识别 我在镇武司摸鱼那些年 重生之率土为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盘龙之生命进化 天生仙种 凡人之先天五行 春回大明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m3u8卡顿的厉害怎么办 下载了PDF不能用怎么办 pdf格式在电脑打不开怎么办 电脑上arm格式打不开怎么办 极米桌面无响应怎么办 jpg格式的文件打印模糊怎么办 苹果迅雷mp4格式看不了怎么办 太阳镜镜片磨花了怎么办 ∪盘插上电脑读不出怎么办 网站被路由器屏蔽了怎么办 电脑无法进入路由器设置页面怎么办 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坏了怎么办 笔记本内置无线网卡坏了怎么办 笔记本无线网卡坏了怎么办 wif连上不能上网怎么办 手机wifi有个感叹号怎么办 分手不删qq微信怎么办 优盘提示被锁了怎么办 电视无线网卡插上没反应怎么办 光猫没有wan口怎么办 usb无线网卡坏了怎么办 wifi接收器电脑不识别怎么办 无线路由接收器识别不了怎么办 小米3一直闪红灯怎么办 手机拨号键删了怎么办 联想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坏了怎么办 联想z360内置无线网卡坏怎么办 usb无线网卡驱动安装失败怎么办 无线网被禁用了怎么办 未连接无线通信已关闭怎么办 手机设置路由器打不开了怎么办 手机打不开登录路由器的网址怎么办 按了光猫复位后怎么办 按了猫的复位键怎么办 望远镜的镜片小水雾是怎么办 坚果r1不断重启怎么办 忘记Wi-Fi密码了怎么办 魅蓝手机null锁住了怎么办 红米手机锁屏了怎么办 不记得锁屏密码怎么办 小米手机音量键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