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及其相关技术

来源:互联网 发布:建筑学概论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5 23:50

http://www.chinaunicom.com.cn/about/ltjs/txjs/webj/index.html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则是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则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由此,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Web2.0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

1. 博客(Blog)

Blog一词本起源于 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1997年由 Jorn Barger所提出。在1998年, infosift 的编辑Jesse J. Garrett (http://www.jjg.net),将一些类似blog的网站收集起来,寄给Cameron Barrett。 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许多人亦陆续将blog的URL给Cameron,慢慢的,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1999年,Brigitte Eaton (http://www.eatonweb.com)成立一个weblog 目录,收集她所知道的blog站。1999年,Peter Merholz (http://www.peterme.com)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

Blog的特点: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操作管理用语,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一个blog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archives),或是卷宗(fonds)。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blog的写作者(blogger),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creator),也是其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Blog大量采用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技术,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0规范。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blog,确知该blog作者最近的更新。对Blog作者来说,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

对知识管理和创造而言,blog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对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blog写作既接续了汉语笔记文学的优秀传统,更充分鼓励了个人表达。从交往形态考察,网志空间(blogosphere)设定了积极的读者、作者、编者互动转换关系,“言者互重,阅者相惜 ”。

2. 标签(Tag)

标签(Tag)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和文章分类方式,可以为每篇日志或文章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Tag),然后可以看到一个网站上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还可以将Tag发送到全球博客空间,和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 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也可以简单地把一个标签(Tag)理解为一个日志分类,但是Tag和分类的不同之处是:分类是在写日志之前就定好的,而Tag是在写完日志之后再添加的;其次,可以同时为一篇日志贴上好几个Tag,方便自己随时查找,而原先一篇日志只能有一个分类;

对于用户来说,当积累了一定数量的Tag之后,可以在博客中自己最经常写的是哪些话题; 此外,还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和自己使用了一样的标签(Tag),进而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3. 社会网络服务(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 等。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则其含义已经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范畴。

在互联网领域有SNS三层含义:服务 Social Network Service,软件 Social Network Software,网站 Social Network Site。Social Network Service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中文的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网站应用,加上四字构成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包括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三层含义),用社交软件代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用社交网站代指Social Network Site。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4. 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SS是一个缩写的英文术语,在英文中被认为有几个不同的源头,并被不同的技术团体做不同的解释。它既可以是"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DF Site Summary"(RDF站点摘要),也可以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易聚合)。

一个RSS文件就是一段规范的XML数据,该文件一般以rss,xml或者rdf作为后缀。发布一个RSS文件(一般称为RSS Feed)后,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而且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标准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终端和服务中使用,如PDA、手机、邮件列表等。而且一个网站联盟(比如专门讨论旅游的网站系列)也能通过互相调用彼此的RSS Feed,自动的显示网站联盟中其他站点上的最新信息,这是 RSS的联合。这种联合就导致一个站点的内容更新越及时、RSS Feed被调用的越多,该站点的知名度就会越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谓RSS聚合,就是通过软件工具的方法从网络上搜集各种RSS Feed并在一个界面中提供给读者进行阅读。这些软件可以是在线的WEB工具,也可以是下载到客户端安装的工具。

5. 维基(Wiki)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Wiki的特点: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麼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於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可增长性: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以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开放性:社群内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或删除页面;

可观察性: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来访者清楚观察得到。

6. XML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它与HTML一样,都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扩展标记语言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虽然XML占用的空间比二进制数据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但XML极其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

XML的标准化工作由W3C的XML工作组负责。

7.AJAX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的技术特点有:

基于web标准(standards-based presentation)XHTML+CSS的表示;

使用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进行动态显示及交互;

使用 XML 和 XSLT 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

使用 XMLHttpRequest 进行异步数据查询、检索;

使用 JavaScript 将所有的东西绑定在一起。

AJAX实际上是结合了Java技术、XML以及JavaScript等编程技术,可以让开发人员构建基于Java技术的Web应用,并打破了使用页面重载的惯例。Ajax使用客户端脚本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的Web应用开发方法。这样,Web页面不用打断交互流程进行重新加载,就可以动态地更新。使用Ajax,用户可以创建接近本地桌面应用的直接、高可用、更丰富、更动态的Web用户界面。

8. Widget

Widget是一种小插件,通常以小窗或小框的形式出现在网页、系统桌面、手机等地方。Widget通常使用的是HTML、Javascript、Flash或者iframe方式嵌入。一个界面可以有多个widget,通过不同的widget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分别显示来自不同来源(网络服务)的信息。

有三种类型的Widget,桌面Widget,Web Widget和移动Widget。

9. Mashup

mashup或聚合,就是从多个分散的站点获取信息源,组合成新网络应用的一种应用模式。“聚合”有别于网站之间信息相对独立,早期一个网站的内容通常只来自于本站之内(人工拷贝过来的信息,已经存储在本地,不是直接使用信息源数据),而web2.0则促成网站之间打破隔离,能够共享信息。

网站间机器级的信息共享,与以前通过编辑拷贝或者用户调换网站地址的方式来看内容,存在很大的不同,网站间将通过统一的标准共享结构化的数据,使得巨大的互联网网络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打破网站之间孤岛林立的现状。

10. 播客(Podcast)

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播客(Podcasting)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于发布音频文件。

Podcasting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订阅Podcasting节目可以使用相应的Podcasting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定期检查并下载新内容,并与用户的携带型音乐播放器同步内容。Podcasting并不强求使用iPod或iTunes;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拥有适当软件的电脑都可以播放Podcasting节目。

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