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版】《漫漫邮子路(三)--我的校科协主席之路--孙放》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实例编写小游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21:53

本期导读:     

高考失利进入南邮,他在摸索反思后放弃了高中时代好学生的一套方法,寻找到了新的生活模式,走上了做项目,写代码,搞科研的道路。有着丰富的项目经历的和科研成果的他,在校科协中成长并带领更多的人发扬科创精神,他就是前南邮校科协主席孙放。

在大学里,他的个人意志确定了他的努力方向并推动他不断前进着,目前在淘宝工作并担任开发工程师。且听科创技术达人讲述他的大学旅程。

                                                          漫漫邮子路(三) 

                              我的校科协主席之路

                                                          --孙 放

                                         7 

个人成长语录我的个人意志,是我的唯一信仰

  • 作者档案

   孙放    08级12届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  

  • 教育背景

   2008-2012  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 科研经历   

    1、学术论文《适用于富客户端的云计算模型》于核心期刊《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发表,本人第一作者

    2、学术论文<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mmune Algorithm Using Clustering>于IEEE国际生物系统与信号处理会议(ICBSSP2010)发表(EI/ISTP检索),本人为第一作者

    3、学术论文<OPTImmu: A Framework to Build and Evaluate Multi-Objective Immun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被<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录用,本人为第一作者

  • 科研兴趣   

    1、计算机web开发、云计算、RIA(富互联网应用)方面的模型研究与应用,曾参与江苏省大学生STITP项目“海量聊天数据存取的Web服务器集群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并结题鉴定为优秀;

    2、计算机网络与嵌入式系统结合的模型及应用,曾主持学校重点STITP项目“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透明网络数据截流体系” 并结题鉴定为优秀;

    3、人工免疫算法在多目标优化以及入侵检测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 社团经历   

    1、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   在南京邮电大学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担任 主席

    2、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在南京邮电大学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担任 网络技术部部长

  • 项目经历   

1、2009年上半年独立开发人人网(renren.com)应用“在线OFFICE”并成功在人人网上运营;

    2、2009年下半年独立开发本地应用程序南邮内网聊天系统并在学校内部运营;

    3、2009年上半年起,参与学校“南邮学生汇”(www.injupt.com)项目组,担任首席软件设计师;

    4、2010年上半年参与大中型产业项目“常州佰腾科技有限公司高并发Web IM系统”,在其中参与系统架构的设计,并负责负载均衡模块的具体设计和编码;

    5、2010年下半年参与大中型产业项目“南京移动校园V网新闻通”,负责系统架构设计工作。

  • 实习工作经历

    2011年7月至今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平台与产品部-数据产品 开发工程师

  • 获奖情况

    1、第二届“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决赛三等奖;

    2、两次获“富士通杯”江苏省大学生Web设计大赛省二等奖;

    3、第12届“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中最权威的科技竞赛)一等奖;

    4、“中兴通讯”杯南京邮电大学首届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

    5、201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十佳青年学子之星”荣誉称号(每年全校仅十人获得此荣誉)

    6、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之星称号(全省仅十名)

    7、获“2011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省获奖者和提名奖获得者共25名)


 接到“漫漫邮子路”工作室的学长的邀请,希望我分享一些经验给各位学弟学妹,一开始我有点为难,毕竟我的大学生活还没有真正完全结束,有些事情自然不好以盖棺定论的态度去叙述。不过借着高考前后大家都喜欢回顾过往的风潮,如果能够让一些学弟学妹得到一些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

 前几天,我在人人上发了一个状态:“ 又是一年高考时,看到大家很多在怀念高中生活,我却觉得还是现在更好些。高中时我们其实只能按照别人为我们决定的目标努力,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们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力”。于是有人反问,高中就没有追逐梦想的自由了吗?其实,个人认为,在高中,即便你是为了你心仪的高校而努力,那也是在高考这个体制内你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更是从你记事起在家长老师们耳濡目染下受影响而做出的选择,远远谈不上是你的“个人意志”。我认为,真正的个人意志,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是不受任何外物影响的本心的追求,以及以其为最终目标的一系列的理性的行动。

                                             大一:观察、潜伏与目标的确立

 我高考后来到南邮,因为家乡(黑龙江省)的特殊制度,以比生源地通信工程专业要高的多的录取分数来到了现在的专业。这使得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刚刚进入大学时便发下宏愿:大一努力学习转专业,然后大三开始考研去xxx名校云云。然而,在入学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专业的老乡杨云良学长便来到宿舍找到了我(鉴于我们那边的人在南邮上学的非常少,所以我们一直有一届带一届的习俗),给我讲述了很多学校的情况。这让我发现,我们对所在的大学的现状的了解还是十分浅薄的,那么,在极其有限、正确率很难保证的消息情报的支撑下,我们一开始所作出的目标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入学的第二天,我便花了些时间,把《学生手册》、《新生导航》、《培养计划》等手中有限的文字材料全部通读了一遍,以便对学校的情况有一个最初的了解。

 利用空余时间,我出没于图书馆等地(当时的图书馆还在教四,是没有借书卡便能进去的)查找资料,并且尽可能的与我能接触到的学长们交流,便对这所学校的制度、情况等,都有了很多的了解,使得我当时确信大学中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鉴于这样,我便在招新时加入了校科协。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参加当时口碑相对好的计算机学院科协,主要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当时校科协面试我的是吴沩旻学长,他看到我的情况之后,立刻果断地联系了时任计院院会学习部部长王佩香学姐,让她马上联系我,阻止我参加计院科协。“美女学姐”的电话一出,我自然不敢不从,所以虽然疑惑,但是还是没有去参加第二天晚的计院科协的招新。然而之后两年多中我能够带着当时相对较差的校科协计算机部发展壮大并且最终坐上了主席的位子等等,都是源自于当年这个电话的结果,所以,历史往往就是那么偶然。

 军训结束之后便开始了常规的课程学习。虽然充满疑惑,但是,我初高中毕竟还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好孩子”,所以,我仍旧还是花了大量精力在课堂学习中。大一上半学期时我立下目标:平均每天自习两个小时,每周做一套英语四级的模拟题,而且还真的基本做到了。这期间,校科协的常规培训工作还展开了,我还记得当时校科协计算机部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老部长缪亦舒学长问大家,还有没有人有什么事情。当时看到了很多大二学长担任的组长一一对自己的培训小组的情况作了介绍后,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我自03年便开始接触编程,期间更是自行编写了一个6000行代码量左右的游戏,那么,我能不能也成为组长带组呢?我当时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学长们的支持,最终成立了”Flash编程组”,成为了校科协历史上第一位大一便带组的学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也像很多人一样的过着上课-自习-社团活动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大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还算令人满意,而在校科协我也认识了诸多学长,如缪亦舒学长、吴沩旻学长、张鹏飞学长等,他们像杨云良学长一样,热心的帮助了我。然而就在期中考试后不久的一天,我终于开始严重质疑我目前的生活模式:这,真是我想要的吗?好好学习,把绩点混的还不错,然后课余参加参加社团活动之类的,这样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状态,真的就是我的追求?或者说,这样真的能够带我达到我的需求?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终于做出了我大学四年的规划:对课内学习仅仅要求得过且过(但是从之后的经验上讲,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业成绩至少也不能糟糕到后40%的程度!建议各位学弟学妹们尽量学好专业课),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从此,我便开始了大量时间做研究、写代码的历程。好在我的父母还是比较支持我的选择,所以大一一开始便让我带了电脑。后来又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便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因为是辅导员的助理,所以被辅导员介绍给了学院的陈云芳老师做项目。我便了解了不少关于陈老师那边的情况,便觉得他做的东西的方向很适合自己,于是便打电话毛遂自荐,想参加到其项目组中。陈老师对我还是比较重视的,热情的接纳了我。当时在陈老师的项目组中,我通过和一个在千橡网景(就是人人网)工作的学长的交流,得知了人人网开放应用平台的情况,那位学长邀请我不妨试着为其开发一个应用,于是在大一寒假之前,我便开始了我大学中第一个相对较大的项目人人网应用”在线Office”(详情点击http://apps.renren.com/flyoffice/)的设计和编写工作。这个项目一直到大一下学期的四月份才最终结束并上线运营。

 大一下学期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陈老师这边的项目上,如南邮内网聊天系统等。因为我的个性比较喜欢热闹,所以实际的项目在当时无疑更适合我。在参加各种项目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同行学长,为自己积累不少人脉。到了大一下学期五月份前后,虽然我同时和校科协以及计院科协两方面人都走得比较近,但是换届时还是校科协主动来邀请我担任计算机部副部长。另外当时刚上任校青志联主席的林杭锋学长,因为在大一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之后,他比较欣赏我处理多媒体及web方面的能力,便也邀请我担任校青志联新成立的网络技术部部长,这两个邀请我也都同意了,从此在社团方面的生活,也正式步入了轨道。

                                        大二:成长、改变与不同的抉择

 由于我参加了校科协,便自然对其举办的“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别感兴趣,并且也知道其的水准档次还是相对较高的。再加上大一下学期结束时,我有点不满足于单纯的去做一些小的应用性项目,于是便结合在当时炒的比较火的云计算的概念,去做点东西。因为我经常在社团工作中,需要设计一些大海报,而PS在处理大图像中实在是有点小卡。所以我便想试着把图像处理工作放入云端进行,再加上我一直比较关注富客户端RIA相关技术,所以便最终决定去做《云计算模式下的在线图片处理系统》来参加“创新杯”。这一想法得到了陈老师的支持,我便利用大一暑假与大二上学期的一些时间去做了这个东西。可以说,这是我第一个做的没有办法大量参照前人的工作的项目,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很多的理论、模型都要去自己推导建立,编码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只能自己慢慢去调试,经常一个小模块都要一弄就弄上一整天。这时候,无论是什么聚餐、游戏、电影都与你完全无关。所以,我渐渐发现,对于从事科技创新的同学,忍受寂寞是必须的品质。如果你没有别人的浮华与我无关的耐性,那还是不要去走这条路为好。

 这个项目最终是做完了,并且也参加了2009年的“创新杯”,不过毕竟是全校最高水准的综合科技竞赛,我也只获得了三等奖,不免有些沮丧。之后陈老师对我说:“既然你花了不少精力去做这个东西,自然要去谋求更多的收获,你这个东西既然是前人没有的,那起码具有发表论文的基本素质,你可以尝试去写一篇小的论文”。正好我当时没有特别大的项目要做,于是也就决定去尝试一下,这一尝试,便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与项目工作全然不同的风景—学术科研领域,这便是后话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处女作”《适用于富客户端的云计算模型》便完成了,因为是一篇应用性较强的论文(档次越高的论文其理论价值要求越高),所以档次一般,只发表在了B类核心期刊《计算机技术与发展》上,但是对我个人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另外,在校科协的工作上,大二上学期期间主要是常规的培训带组、社团常务工作、参与举办科技节“创新杯”等活动。当时的校科协计算机部相对比较消沉,我便一直想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点。首先我觉得一个技术部门首要的是需要相关人才,于是我就“连蒙带骗”,把很多我觉得在技术上或者管理上很不错的人,如鞠林、孙韦翠、张玮学长等,拉入了计算机部。这便在基础实力方面加强了校科协的竞争力。

 到了大二的寒假,由于尝到了去做一些新的东西和研究的甜头,我便决定尝试着去做计算机网络与移动平台结合的应用,因为我觉得移动平台早晚会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首选。然而流量费用始终成为了大家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障碍,那么能不能想个办法,在不损伤运营商利益的情况下,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全面节省手机上网流量呢?基于这个想法,我想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开发一款节省流量的东西。这便成为了我大二寒假的主题,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大年三十儿上午得到了合适的“压缩-透明转发”模型,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透明网络数据截流体系便诞生了。这项研究让我明白,在任何时候,都要看一看,能不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条件下另辟蹊径,在不违背基本定律的前提下快速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大二下学期开学不久,STITP项目申报便开始了,我早已知道STITP项目的重要性,尤其是省级项目,更是好处多多,但是省级项目无疑是不好申请的,那么有没有办法增加成功率呢?我想到了去参加两个项目,但是同时申报两个项目在当年是不允许的。于是我便考虑自己申报一个项目并且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参与人(虽然今年这样也不允许了。。。。)。首先我先拿我寒假做的手机流量节省系统在张伟老师的名下申报了第一个项目。

 这个时候,之前在参加一个竞赛和我认识的一位学长找到了我,说常州那边有一个大型的产业项目,是一个大规模的web系统,问我是否愿意参与到其中,我在征求陈老师的意见后便同意了。当时没意识到,这个项目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毕竟,企业中实际的大型系统,和我们平时做的小打小闹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更进一步说,这个项目使得我有了参与第二个STITP的机会,

 那便是所谓的“海量聊天数据存取的Web服务器集群方案的设计与研究”了。最终的评审结果,果然是我第一个项目被打成了校级重点,第二个项目中了省级。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能够有心多做一手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另外,在我之前的经历中,指导老师可以说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帮助,所以,我便想,能不能在校科协技术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也引入学术指导教师的因素呢?在校团委的支持下,《学术指导教师聘任条例》便正式出台并开展了相关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得校科协的成员可以轻松加入他们感兴趣的老师的项目组中。这项制度,在校科协计算机部的复兴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让不少人尝到了老师指导的甜头。算是我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政策了。

 在大二下学期四月份那会儿,由于STITP申报、常州大型web项目、青志联感动南邮、校科协学术指导教师聘任等事情都堆在了一起,所以我那个时候真的忙极了。早上起来就要去处理相关事情,晚上很晚才能回宿舍,然后还要继续在别人睡下后工作。经常忙得一天没法去食堂吃饭,只能吃泡面和压缩饼干。然后在周六还要一早起来赶动车去常州弄项目的事情。

 转眼到了大二下学期六月份,校科协主席团竞选开始了。这时我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那便是,是否放弃社团方面,全心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因为当时在校科协方面,我的竞选优势看上去并不明显,并且,连陈老师他们都认为,如果我能全心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很可能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比我在社团方面花精力要合算的多。我一开始也本想放弃,不过有一天一个小事打动了我。我终于明白,也许我全心去搞科创,会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在现在这个南邮学生科创大萧条时期下,又有什么用呢?只有我想办法去影响更多人,弘扬学校的学生科创氛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于是我正式决定参选校科协主席,在团委凌老师以及各个学术指导教师的影响下,我最终成功了。本文中关于社团方面的工作的叙述,我便止于此处。一方面是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分享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当选主席之后的一些工作也多有不便公开之处。

                                        大三:成熟、收获与不一样的天空

 早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便开始接触了一些科研方面的工作。不过后来因为方方面面的事情,便一直没有深入下去。然而到了大二的暑假之前,陈老师也建议我开始真正开展研究工作。由于陈老师的影响,我便选择了进化算法以及人工免疫系统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应用。这里按照我的经历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真正的理论科研所要经过的几个阶段:

 首先是大方向的确立,就是确定要去研究的一个问题的类别,虽说是大方向,但是还是划分的比较细的,例如我的“人工免疫系统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应用”就算是一个“大”方向。确定完大方向,便要开始去了解这个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去读相关的综述性论文。当然综述一般选取的面较广,只要符合自己方向的都可以去读读。一开始可以去cnki去找些国内的文章看,但是要尽快脱离这个阶段,而去EI/SCI/IEEE等数据库去看人家国外牛人的文章。毕竟中国人写的好的文章还是非常少的。

 然后便是选取一个研究的突破点。这个点的选取一定要注意,是必须拥有前人还没有做出或者做好的创新才行,当然写综述之类的除外,否则很难写出较好的文章。这个点的攻关难度还不宜太大,毕竟我们都是个人去搞研究,不是去弄973项目,太大了自己的人力物力都无法完成。这个点的可行性也要在先期的研究或者别人的文章中得到初步的确证,以免最后发现不行而白花大量功夫。

 我做了上述两项工作大概花了两个月左右,从当年6月到8月初,大概读了30-40篇文章,其中三分之一是精读的。于是便确定了基于导师组里前边一个学生做了一半的点弄下去,那便是使用聚类特性来改进多目标优化免疫算法克隆选择算子的性能。之后一个阶段便是去读和你选择的点一切相关的文章,然后开始你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的目的是扩展你选取这个突破点时的猜想,将你的猜想变成可以实现的理论,素材便是相关的文章和基本理论了。我做这方面的工作大概是用了8月一个月。因为是前人做了一半的,所以工作量要小了很多。

 然后便是实验仿真了,这个阶段很考验你的编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把你推导好的新理论用代码写出来做出来,然后在相关环境下跑数据。如果数据跑出来还可以,符合你的预期目标,那恭喜了,如果不行的话,还得想想去改进自己的理论,如果发现你的理论干脆不能很好的实现,那恐怕只能放弃了。至于数据的处理,像MatLab、SPSS、GNUPlot之类的软件的应用很重要,所以做过数模的同学会比较占优势。

 如果实验环节还不错,那可以准备着手写文章了。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列提纲,用三级标题的形式,并且最好请你的导师为你衡量下你这个研究大概弄出文章的档次如何,这样写文章时会更有针对性。一般国际会议的文章篇幅为4-6页(一般是双栏A4),3500-6000单词数左右,而外文期刊往往要15-20页以上,上万单词数是很正常的。有些人可能认为写文章英语能力会是个问题,不过从个人感觉来看问题不是很大,只要之前读过大量的相关的英文文章(100篇打底)的话,对这种表达形式肯定已经比较熟悉,感觉能过六级的人在这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多就是写完了之后找个老外帮你改改语法便是了。

 写作时要注意专业性,word的排版一定要弄好,要符合标准的论文版式,任何细节都不能出错,当然如果你会用Latex那更好。另外全部公式都要用MathType之类的公式编辑器重做,千万不要从别的文章里截图。画图时用Visio、相关UML工具、MatLab之类画好,如果需要引用别人的图也尽可能自己重画。这方面很多学生都弄不好,因为他们平时很少注意这些,总是以为研究做好了就完事大吉。殊不知你的表达和排版完全可能影响审稿人和编辑对你的第一印象,从而影响你的文章发表。

 最后就到了选取期刊投稿阶段,这一阶段建议第一次发表文章的人参照导师的意见,毕竟这里边说道儿很多,新手是很难处理好的。我的第二篇文章因为毕竟还是新手,所以只发表了一个一般的国际会议上,2010 IEEE ICBSSP,好在注册费学院报销掉了。这是大三下学期十月份的事情了。

 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第二个研究点的选取,在一段时间后,便决定去研究人工免疫多目标优化算法的通用性框架的构建,并且瞄准了SCI级别的期刊去弄。这个研究到目前已经完成,它的基本理论和先期工作所作的文章已经被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录用。至于完整的研究的文章,因为好的SCI期刊审稿周期非常长,从我今年三月份投稿至今还没有结果,所以暂且不提。

 大三期间除了写这两篇文章外,我还基于之前的一些项目拿去参加了一些竞赛。我深刻认识到,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东西的包装、表现形式都是万分重要的。无论是竞赛还是什么,文档写作的专业性、答辩PPT的专业性、答辩表述的流利和切中要害、与评委交流的能力甚至衣着举止都可能极大程度的影响你的结果。这些门面上的东西若做的好可能会让一个不怎么样的东西取得很好的成绩,如果做的不好则一定会让你的成绩大打折扣!很多同学总是认为把自己的研究弄好就可以了,而不重视这些门面的东西,最后失败的一塌糊涂。而我校级和省级两个STITP验收都是优秀,之前那个手机节省流量的获得了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等,都不无这些东西的功劳。

 现在,我已经到了大三的下半学期的末尾,可以说属于我的大学生活已经无多。套用南航巨牛孙天齐的一段话,那便是:“我希望十年之后,我能够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能力去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我希望十年之后,现在的好朋友们都没有离开,还可以坐在一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希望十年之后,世界能够给和平一个机会,中国能够真正地实现科学与民主,社会能够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快乐,我希望十年之后,我仍然拥有激情和动力,仍然拥有现在的梦想,去继续开拓和创造再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莫回头十年后,枫叶红时,我们再来在一起,读读我的30年”。

                                                             大四:活在当下

 转眼间到了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虽然我的第一选择是继续攻读研究生,走学术科研路线。但是作为当今的一个趋势,(超)大型企业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上,都要超过国内高校不少。所以,我也决定在这个暑假进行实习。在之前的三月份,经过相关程序,我已经收到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数据平台与产品部的实习Offer,因为刚好想找个离学校近点的地方实习,我便来到了杭州。

 两个月的实习经历使我成长了很多。在拥有世界上四个最大的数据挖掘系统之一的淘宝网数据平台,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充满了激情和挑战的。同时我也切实见识到了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三巨头之一的阿里系的强大和恐怖。在九月初因为实习表现还不错,所以我顺理成章的拿到了该部门的正式Offer。不过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家公司会是我最终的归宿。

 九月份我回到学校进行保研申请,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因为自己大学平均成绩没到学年前50%,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保研。而在“创新标兵”保研的评审会上,由于一票之差没有争得2/3以上的评委同意,破格保研计划泡汤。这却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考研对我来说机会成本太高,我只好先决定工作。因为不喜欢北上广,而又觉得大数据是未来的趋势之一,所以就接下了淘宝数据平台的Offer。对于找工作,因为自己没有特别用心去找,所以也不再叙述。唯一建议的一点是,不要把绝对的待遇作为选择工作的参考标准,而是要综合所在地域的生活成本、公司的前景、所做领域的发展等等来决定。

 我发现,其实,无论是去读研、就业还是出国,其实,这些都并不是我们需要直接去为之努力目标。常言道:“水到而渠成”,这些,其实只是“渠”而已。我们真正更应该关心的,应该是“水”,是我们自身的内涵、素养和个人意志。只要“水”的量足够,“渠”就只是只需要稍微推动一下就能搞定的东西了。其实,在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你之前所取得的优势,在新的阶段其实往往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拖累。所以,未来其实是基本上不可知的。在我们国家现在的这种情况下,预测三年后的各向形势都变得非常困难,更别提是五年甚至十年了。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我们过去的高考成绩,不是我们未来的就业发展,而应该是我们此刻,究竟在干什么。珍惜此刻,珍惜每一刻,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真正的光彩。

 不能继续留在南邮,是我的一个遗憾。但是,这个遗憾,和我大一时因为上了一个“不是211不是985”的院校而产生的遗憾,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在不断的变化,过去的遗憾可能变为未来的庆幸,所以,我们真正能把握的,就只有此刻而已。

学长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联系方式sunfang1cn@yahoo.com.cn

------------------------------------------------------------------------------------------------

《漫漫邮子路第二期》“科研竞赛篇”抢先看:

【坚持,选择最宽的那条路】《漫漫邮子路(五)-- 在科研的道路上执着追求——李升》

   导读:   李升,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作为这样的一个学术大牛,他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呢?经历大学入学初短暂的迷茫后,抓住三次重要的机遇使他靠近了梦想;大二加入荆老师课题组后,从事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科研生活中,他的感悟是坚持,关注细节,做个有心人;面临选择时,他说要走最宽的路。经过5年的耕耘与沉淀,他在科研上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成绩,即将准备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继续深造。

 全文地址:  请百度搜索“ 漫漫邮子路  坚持,选择最宽的那条路” 即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