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R影像系统--GE、柯达、富士、爱克发产品比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现代软件学院学费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7:28

1、GE是骑墙派,他把AGFA的ADC COMPACT贴自己牌子出售,软件也是全套AGFA。另外,富士把旗下的“野战型”单槽CR包给GE代理(所谓野战型就是插上插头就能用)。所以GE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厂商。
2、富士是CR的发明者,所以做的时间比较长,IP板技术较成熟。在中国曾经达到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3、AGFA的ADC COMPACT和KODAK的900最大卖点就是有排队系统(称为缓冲系统),IP板直接往上一放,处理时会挨个进行。但是处理通道只有一个。FUJI 5000的优点是四通道同时工作,但是每个通道都是必须在前一块IP处理完后手工换下一块待处理的IP。
4、从处理速度上说,目前FUJI最快,因为是四通道嘛。
5、KODAK还有一个创意,每个机房都有ID登记站,这样就可以避免IP版传递时搞错。
      另外还有以色列的一家也有CR,但是国内推广工作不力,知名度低。

      FUJI是最先把CR商品化的公司,但是却不是CR的发明者。KODAK才是CR的基本技术发明者,只不过KODAK当初认为CR的图像质量不如胶片,没有做CR的商品化工作。结果FUJI反而成了CR的最大供应商。
FUJI的速度是目前最快的,但是原因却不是“通道”的原故。其实无论FUJI、还是AGFA、KODAK的CR系统,其内部都只有一个扫描器,增加通道,加多槽位都只是解决了自动排队的问题,方便了操作,而不能提高速度。如同在医院的诊室里只有一个医生,加大候诊室并不能提高病人的流通量。FUJI的最大优点也并不是在速度方面,它最大的资产是在近20年里积累的大量对不同解剖部位CR图像处理算法。不过它的界面不是太友好,操作不便。但是SmartCR有了很大改善。FUJI还有2款全自动的CR,但是在DR日趋普及的今天,已经意义不大了。
      KODAK最大的优点是采用刚性的IP板,这种IP板再读取的过程中不用弯曲,也没有胶棍之类的IP板输送机构,不容易划伤IP板。还有一个好处是软件的界面友好,使用很方便。但是KODAK的图像处理软件效果性能不是非常理想,它的EVP软件与FUJI的MFP或是AGFA的MUSICA相比,图像质量还有一定差距。
      AGFA的MUSICA软件性能不错,但是操作过于复杂,很多用户都不能很好掌握。输片机构的曲率太大,卡片的机会较高。还有一个麻烦,AGFA在国内的技术支持力量不强,售后服务不是很理想。
其实作为一种20多年的技术,CR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各厂商的产品之间的差异已经很小,他们也都克服不了CR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局限性。

AGFA存在几大问题:
1、COMPACT PLUS型扫描器的光电倍增管似乎有缺陷。已经有不少医院反映时常出现伪影的问题。(与灰尘无关)而原来的COMPACT型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突出。
2、AGFA的IP板分为普通和高分辨率两种。如果医院没有特别说明,是不会给你配后一种的。当然,分辨率就不可能有提高。这一点,富士就比较干脆,只有一种分辨率规格,而且分辨率高于AGFA的IP。
3、CR系统的软件居然还没完全做好。比如NT版上的全腿全脊柱功能就没法用。还有不少未完工部分。并且,许多功能(如:RISLINK、Auto routing, Dental, smart print)单独设立,需要各自的LICENSE(类似于软件序列号)才能开通使用。签合同时如果医院没提要求,就给省掉了。
      AGFA的激光打印机如LR5200P的确是比较经典的机型,性能不错。KODAK偏偏几款激光打印机做得不好,他们就干脆把自己的胶片包装成LR5200用的明室片包装。倒也比较好卖。

AGFA的干式热敏相机打出的胶片不易保存,很容易发黄,而且热敏头比较容易坏.

      继传统立柱球管设计之后出现的悬吊球管式DR已逐步占领市场。由此可见悬吊球管采用在纵轴和横轴方向360度旋转的设计已经得到业内的一直肯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另外,悬吊球管和悬吊探测器的双悬吊结构DR也逐步开始被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综合医院所采用。 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虽然目前DR市场存在十余个品牌,但飞利浦、西门子和GE的市场地位几乎无人撼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