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j 2965 //枚举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流程图的分层方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9 19:04
/*参考高手的高效解法:> 证明:要使一个为'+'的符号变为'-',必须其相应的行和列的操作数为奇数;可以证明,如果'+'位置对应的行和列上每一个位置都进行一次操作,则整个图只有这一'+'位置的符号改变,其余都不会改变.> 设置一个4*4的整型数组,初值为零,用于记录每个点的操作数,那么在每个'+'上的行和列的的位置都加1,得到结果模2(因为一个点进行偶数次操作的效果和没进行操作一样,这就是楼上说的取反的原理),然后计算整型数组中一的> 个数即为操作数,一的位置为要操作的位置(其他原来操作数为偶数的因为操作并不发生效果,因此不进行操作)*********************************此上证其可以按以上步骤使数组中值都为‘-’********************************在上述证明中将所有的行和列的位置都加1后,在将其模2之前,对给定的数组状态,将所有的位置操作其所存的操作数个次数,举例,如果a[i][j]==n,则对(i,j)操作n次,当所有的操作完后,即全为‘-’的数组。其实就是不模2的操作,作了许多的无用功。以上的操作次序对结果无影响,如果存在一个最小的步骤,则此步骤一定在以上操作之中。(简单说下:因为以上操作已经包含了所有可改变欲改变位置的操作了)而模2后的操作是去掉了所有无用功之后的操作,此操作同样包含最小步骤。但模2后的操作去掉任何一个或几个步骤后,都不可能再得到全为‘-’的。(此同样可证明:因为操作次序无影响,先进行最小步骤,得到全为‘-’,如果还剩下m步,则在全为‘-’的数组状态下进行这m步操作后还得到一个全为‘-’的数组状态,此只能是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偶数次操作,与前文模2后矛盾,所以m=0),因此模2后的操作即为最小步骤的操作。*/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int map[4][4],arr[4][4];int main(){    int i,j,k,cas,ai[16],aj[16];    char c;    memset(arr,0,sizeof(arr));    for(i=0;i<4;i++)    {        for(j=0;j<4;j++)        {            scanf("%c",&c);            map[i][j]=c=='+'?1:0;        }        getchar();    }    for(i=0;i<4;i++)    {        for(j=0;j<4;j++)        {            if(map[i][j]==1)            {                arr[i][j]=!arr[i][j];                for(k=0;k<4;k++)                {                    arr[i][k]=!arr[i][k];                    arr[k][j]=!arr[k][j];                }            }        }    }    cas=0;    for(i=0;i<4;i++)    {        for(j=0;j<4;j++)        {            if(arr[i][j]==1)            {                ai[cas]=i+1;                aj[cas]=j+1;                cas++;            }        }    }    printf("%d\n",cas);    for(i=0;i<cas;i++)        printf("%d %d\n",ai[i],aj[i]);    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