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及抽象工厂模式比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斑马410网络打印设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7:34

按照顺序,是抽象程度依次加深。简单工厂模式最易理解。当需要一个相同的接口,但里面完成内容不同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个工厂来产生其中多个类的一个实例。它最明显的是有一个工厂类来产生接口实例。这里接口的意思不是指单指interface,也可以是一个基类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的抽象加深,它不需要一个独立来创建对象。而是通过子类延迟创建需要的对象。在汽车的对象里面包括了发动机对象,但发动机对象不是由特定的工厂类来产生,而是取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汽车,不同的汽车有不同的发动机对象,这就是交给了子类来完成。而抽象工厂则有点类似 简单工厂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 它的好处是通过抽象类来隔离具体类,并通过唯一入口来决定产生什么具体类。我们使用它的前提条件是一系列相似的类,当然,有时候,具体类仍然有不同的特征,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来解决: 1.通过基类定义所有的特征,有些子类完成,有些子类不完成;2.通过定义接口来公开,让特殊的子类完成。

 

简单工厂:一个具体工厂通过条件语句创建多个产品,产品的创建逻辑集中与一个工厂类。客户端通过传不同的参数给工厂,实现创建不同产品的目的增加新产品时,需要修改工厂类、增加产品类,不符合OCP原则工厂方法:一个工厂创建一个产品,所有的具体工厂继承自一个抽象工厂。客户端先创建不同产品的工厂,再由工厂创建具体产品,产品的创建逻辑分散在每个具体工厂类中。客户端只依赖于抽象工厂与抽象产品,不依赖任何具体的工厂与具体产品增加新产品时,需要增加工厂类和产品类,符合OCP原则抽象工厂:一个具体工厂创建一个产品族,一个产品族是不同系列产品的组合,产品的创建的逻辑分在在每个具体工厂类中。所有的具体工厂继承自同一个抽象工厂。客户端创建不同产品族的工厂,产品族的工厂创建具体的产品对客户端是不可见的。增加新的产品族时,需要增加具体工厂类,符合OCP原则。增加新产品时,需要修改具体工厂类和增加产品类,不符合OCP原则如果没有应对“多系列对象创建”的需求变化,则没有必要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这时候使用简单的静态工厂完全可以。上述3种模式都使客户端脱离了与具体产品的耦合,客户端不关注具体产品的生产方法。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