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建议泛滥成灾 实用的太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dreamweaver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4 01:33
创业建议泛滥成灾,充斥着微博微信或者媒体,让人目不暇接,但实用的太少,大部分建议片面、无意义。主要来自于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编辑。

不知什么时候加入了一些创业群、投资群,接着被群里的人加好友,结果朋友圈大部分时间不是被心灵鸡汤占据就是被创业建议占据,其实不止朋友圈,在微博以及媒体上也有很多创业建议。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翻译过不少创业类文章,但许多建议大而空且毫无意义。


这些建议主要都来自哪些人呢?

1. 借博客推广产品的创业者

部分来自于爱通过写博客或者分享经验教训进行推广的创业者本身。他们为了推广产品,写下诱人的标题去吸引眼球,进入文章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都已经在别的地方见过了,有些还纯属吐槽,所谓的建议只是噱头,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已达到。这种推广方式已经是国外很多公司的惯用手法,最著名的就是37signals,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有的可能毫无意义。当然,如果你要把它当消遣或者推广方法来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2. 投资人

这年头做投资人也不容易,他们竞争压力也很大,也希望能吸引到优秀的创业者或者好的项目。忘了曾经谁写过“融资人在忽悠投资人的同时,投资人也在忽悠融资人”。他们除了想要传达自己的强大实力以外,也会写博客建立自我品牌,实现自我营销。

当然,一些著名投资人的博客,某些建议确实值得拜读,尤其是那些想要得到他们投资的创业者,内容有时候会提到他们的投资习惯,对融资材料制作的要求等,还能了解到他看好哪种人?或者喜欢投人还是投市场?比如相比起市场,Paul Graham更看重人,而Marc Andreessen则看重市场,但一些类似“应该如何创业”这样的建议,其实不看也不影响。

3. 编辑

有些创业经验教训类文章出自编辑之手,可能是他们做某件事看某本书或者和某个投资人创业者交流之后得出的建议,其目的当然并不是推广,但建议的可信度和可实践性值得推敲。国内编辑还有一个习惯,国外某著名投资人只要出个创投观点就疯了似的跟风翻译,曾经刚接触这行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毛病,还自己把Marc Andreesen几年前的博客找出来翻译成中文,不过老实说,他的建议相对比较实在,逻辑也很清晰,只是博客关闭了。后来开始看其创投大佬的博客,大同小异。

在这多如牛毛的创业文章中,一般分为这几类:

1. 无意义的

创业成功所具备的要素、创业成功的几个习惯、XXX名人觉得成功的几个关键要素......无外乎都是团队要好,执行力要强这样的陈词滥调,不过还算比较有价值,有的建议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比如选择的行业要适合自己,要懂得协调人际关系,要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要建设合理的团队等等,对于这样的成功建议,读者学到了什么?要么空泛,要么人尽皆知,要么就是创业者本身也知道该怎么才能成功的建议。

2. 片面的

一些观点可能在某些人身上适用,在某些人身上并不适用,比如有人或建议你不要单独创业,其实现在有点成绩的独立开发者很多,尤其是游戏方面。曾经介绍过的Joe Kaufman ,一人负责设计、美术、动画,做出了《恐怖庄园的秘密》以及《失落之城》这样优秀的游戏,一年赚上百万,所以说,单独创业不是不好,只是看你适不适合。

还有关于融资的,有的人说融资越多越好,有的人说融资少点为妙,其实都不是绝对的,要看创业者本身。曾经Color的创始人在融了几千万美元之后,大肆扩张招人,折腾下来,让Color一度处于半生不死的状态,现在也很沉寂,并不是说它的糟糕境遇是因为融资太多,而是创始人没有很好的把控。换成另外一个人,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所以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3. 谬论

曾在国外网站看到的一条创业建议——拥抱失败。看到这个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bullshit这个词。文章讲到创业者要去拥抱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成功这类的话。有时候想,这都什么理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任何普通人,我接受失败,但并不拥抱失败,如果失败了我会去找失败原因,找解决方法,但并不是说我乐意我拥抱。

总结

“互联网的那点事”曾发过一条微博:“关于微信营销和创业的文章有98%的都是作者杜撰的,还有1%是意淫的!全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只会在微信里面推送垃圾内容的一帮蠢货忽悠你们的!”虽然说得稍微严重,但仍旧觉得很有道理。如今看到这类文章会条件反射般将它和心灵鸡汤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