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架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安装解压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6:03
本文想说一说我个人对“架构”一词的理解

刚毕业那会,对IT行业完全不了解,只是觉得“项目经理”和“架构师”仿佛是很牛逼的。一段时间以后,基本知道项目经理是干啥的了,不过对于什么是架构师还是不太清楚,只是我心中永恒的牛逼闪闪的存在

工作久了也参与了一些设计,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最近感觉可以初步回答自己的这个问题了,在此记录一下

一、架构就是设计,只是上下文不同

现在我认为,“架构”和“设计”可以认为是同义词,只是所处的层次不同,架构是较高层次上的设计,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复杂度

比如说一个最简单的WEB应用,也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分层、框架选型、使用什么容器、模块划分、模块设计等等。在这之中,分层和框架选型算是比较高层面的决定(当然现在基本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考虑3层架构,然后上SSH),那么我认为这个就可以算是“这个系统”的架构工作了。模块划分,模块设计,就相对低层一些,可能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就算不上架构了

但是对于更复杂的系统,比如说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大的业务系统,那就还需要考虑各子系统的职责分配、如何集成、部署关系等等。而具体到每个子系统,还是需要考虑分层和框架选型的,但是,完全有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分层模式,选择了不同的框架。那么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前面说的职责分配、集成设计、部署关系,才是比较高层面的设计,在这里算是“架构设计”。而分层设计、框架选型,就是比较低层面的设计,可能就不算架构了

可以看到,“分层设计”、“框架选型”这2个设计动作,在不同的上下文(系统复杂度)下面,所处的层面就有所区别。所以我认为,“什么是架构”,要看系统本身的复杂度如何。系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设计,但是设计所处的层次,和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处于高层次的那些设计,就是架构

二、架构有不同的视图

就像数据库中同一张表,可以有不同的视图一样,我认为架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图

前面说了,架构是高层次的设计,需要关注很多方面。那么对于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往往是很难从单一的角度描述清楚的

好比说一座山的地图,从登山者角度来看,会有一个路线图;从气象角度看,又会有降水分布图;从军事角度看,还有等高线图……

架构也是如此,既然架构需要关注系统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就需要不同的视图来表达

比如说,架构师要关注系统的部署方式,那么就有一个物理架构图;要关注设计怎么在开发阶段实现,就有一个开发者视图;关注各子系统的职责划分,就有一个逻辑架构图;如果统一第三方组件的选型的话,可能还有一个组件列表之类的东西。这些输出,我认为都是架构设计的不同视图,合在一起才是架构的全貌

对于比较低层面的设计,比如模块划分、模块设计,其实也可以说是架构,只是层次比站在全局角度上看低一些。所以也会有不同的视图,比如包图、类图、时序图等等,都是设计的不同角度的视图

三、大家都是架构师

所以极端点说,每个开发人员都是架构师(除了不做任何设计工作,只填充代码的纯码农之外。。)

可能有的人完成过非常简单的系统的架构(比如最常见的3层WEB应用),有的人完成过很复杂的系统架构(比如淘宝的架构师)

所以同样是架构,由于做过的系统的复杂度不同,个人的经验不同,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只能依赖经验的积累

四、架构师的能力模型

我觉得比较厉害的架构师,应该要具备以下的“硬实力”:

1、对业务的了解。IT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脱离了业务的架构没有意义。比如说淘宝商城,在处理并发和海量数据上,可以说是业内首屈一指,可想而知其架构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复杂的架构,势必大大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如果淘宝根本就没有这么大业务量的话,这种复杂的架构其实就没有意义。所以架构师首先需要理解业务,理解需求,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走向有判断,才能以此为依据,输出合适的架构

2、有宽阔的知识面。知道业内的主流技术,跟上技术发展的节奏。这个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就不用多说了

3、有实现核心代码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条对不对,只是我见过一些夸夸其谈的所谓“架构师”,谈起架构就好像一本技术词典,各种技术层出不穷;说到实现,不知道hello world写不写得出来。可能是我现在层次还不足以理解这种“架构师”,反正我觉得挺害人的。就算没这么夸张,我觉得架构师还是应该有能力实现自己设计出来的核心部分,不然就是“管生不管养”,也不太科学。或许“架构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核心团队,有专人负责实现核心代码,那我觉得这种模式也是可以的

还有其他一些“软实力”,我觉得也挺重要的,比如文档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英文能力等等,不过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了,相信大家都各有体会

五、顺便说一下最近看到的一种分层架构

最近在研究的一个产品,用的是4层架构,我觉得很有道理

除了传统的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之外,该系统在业务逻辑层和展现层中间还插入了一层“接口层”

系统是分布式部署的。具体来说,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接口层部署在一个进程里,以RPC的方式对外发布服务。这是闭源产品,所以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发布的服务,只能确定不是WEB SERVICE

然后展现层给浏览器提供页面,数据源就来自于服务端发布的服务(基于SDK开发)

这种架构,当然在开发、测试、部署方面都比简单的3层架构复杂很多,但是在实际场景中确实也带来了好处:

由于这个系统需要支撑非常大的浏览器并发访问,但是业务逻辑却并不复杂。所以往往是部署展现层的server有很大的负载;而部署服务端的server压力却不大。那么采用这种架构,就可以支持部署多个展现层,单个服务端的方式,在展现层之上加一层负载均衡。既能支撑并发访问,又避免部署多个服务端,造成资源浪费

另一个好处是,基于SDK,用户还可以自行二次开发一些定制的客户端,来满足特殊的需求。如果没有这层接口层的话,就很难做到这点了

以前见过另一个系统,也是类似的思路,在业务逻辑层和展现层之中,也加了一层,叫做“服务层”。但是,由于在实际场景中,并没有这种需求(并发量只有10个左右),所以就显得很多余,反而给开发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