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日 儒略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美工如何自学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23:38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儒略日((julian Day))与儒略年这三个词字面上我并不陌生,但对于具体内涵却不知就里。

   最近无意检索发现(因研究生态水文模型IHA,里面采用了儒略日计算),原来此儒略非彼儒略,一为威风八面的君主,另一为子报父恩的学者。

   儒略历是格里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恺撒(Julius Caesar)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来自维基百科)

   儒略历一直用到大约 1582 年,这时各国开始使用罗马历法。在儒略历里面, 一年是近似 365 1/4 天 = 365.25 天。 这样大约每 128 年就有一天的误差。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促使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按照与弥撒议会 ( Council of Trent)一致的精神改革了历法,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西历。在罗马历法里,一年是近似 365 + 97 / 400 天 = 365.2425 天。因此对应于罗马历法,大约要 3300 年,才会积累一天的误差。(本段根据维基百科与其他来源修改)

儒略日(Julian day)是指由公元前4713年1月1日,协调世界时中午12时开始所经过的天数,多为天文学家采用,用以作为天文学的单一历法,把不同历法的年表统一起来。 

   儒略日是一种不用年月的长期纪日法,简写为JD。是由法国学者Joseph Justus Scliger(1540–1609)在1583年所创,这名称据说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意大利学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1484–1558)。 

   儒略日的起点订在公元前4713年(天文学上记为 -4712 年)1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平午(世界时12:00),即JD 0 指定为 4713 B.C. 1月1日12:00 UT到4713 B.C. 1月2日12:00 UT的24小时。每一天赋予了一个唯一的数字,顺数而下,如:1996年1月1日12:00:00的儒略日是2450084。这个日期是考虑了太阳、月亮的运行周期,以及当时收税的间隔而订出来的。Joseph Scliger定义儒略周期为7980年,是因28、19、15的最小公倍数为28×19×15=7980。其中: 

   28年为一太阳周期(solar cycle),经过一太阳周期,则星期的日序与月的日序会重复。 

   19年为一太阴周期,或称默冬章(Metonic cycle),因235朔望月=19回归年,经过一太阴周期则阴历月年的日序重复。 

  15年为一小纪(indiction cycle),此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所颁,每15年评定财产价值以供课税,成为古罗马用的一个纪元单位, 

   故以7980年为一儒略周期,而所选的起点公元前4713年,则是这三个循环周期同时开始的最近年份。 

   以儒略日计日是为方便计算年代相隔久远或不同历法的两事件所间隔的日数。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