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为何争状元

来源:互联网 发布:sql case when多条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5 21:49

两校为何争状元

“招生的激烈竞争纯粹是社会观感的问题。”北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而现在的中学,“高考结束后,他们根本不说有多少人考上了重点中学,只说考了几个北大、清华”。

这名老师分析:由于缺乏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对中学老师和学生,所报考专业前几年所招考生的素质和分数,不可避免成为最具说服力的指标。这种情况下,“如果清华的文科连续几年都招生优于我们,我们的文科招生以后就很难再拥有好的生源,这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社会对状元的炒作也加剧了恶性竞争。大大小小的状元产生后,注定成为社会的宠儿。从学校到商家,从数量到细节,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先是毕业的中学把照片放大高挂在校门口,然后媒体的轮番轰炸,从幼儿园、到小学,从老师、同学再到邻居玩伴,音容笑貌、个人隐私,几乎都成了大众的娱乐目标。

这种风气开始2000年前后。当时,四川文理科高考女状元刘洋洋、叶欣一出炉,某公司就曾想出资10万请这对“姊妹花”作“情感代理人”拍广告,但遭拒绝。2004,年四川乐山点击查看乐山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犍为一中考生黄霞蔚以686分成为乐山市理科状元,县政府决定奖励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市价8万元。2005年,江苏省文科状元林叶出版文学作品集《船家心语》,见面会在南京点击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湖南路新华书店一家小型会议室举行,房间里站满了前来取经的家长和孩子,其中有不少小学生。

如此社会气愤直接影响了高校,他们为争夺优质生源大打出手。“这是北大1998年校庆后开始出现的。”一位北大的老师说。

状元之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985工程”的学校竞争中,全国只有清华、北大入榜。国家仅投入到这两所名校一期的建设资金就达到36亿。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对手,因此而只剩下两家。

而“马太效应”一个表现是:以前还有三四个高校有招到状元的机会,这几年全被北大清华瓜分,有些名校甚至连文科前20名都碰不到。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30个省份产生66位高考状元,除了部分选择就读香港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的高校外,其中27人选择清华,占40.90%;22人选择北大,占33.33%。9年来,清华在状元之争上首次超过了北大。

当然,招生的竞争只是两校竞争的一个方面。这两所百年老校,从出生起,对生源上的重视程度、对学科评比,竞争就已经到了残酷的地步。

蔡元培、胡适、季羡林……这些名字反复出现在北大人的嘴上;而清华则以拥有“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而自豪。

在北大,津津乐道的是,在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最新全球百大大学榜中,北大全球排名第十四,位列亚洲之首;而在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清华大学”,反复宣传的是其在国内高校中第一流的理学学科群,拥有全国最多院士的物理系、拥有全国人均经费和发表论文数量全国第一的生物系,还有强大的数学和化学专业。

在两校的BBS上,相互攻击已成一大特色。水木清华的BBS上,只要北大一出事,清华的学生就会反复渲染。反之也是如此。但在这个过程中,无人关注那些状元的真是想法,包括即将进入北大的黄文帝


不是简单的宣传的差距,而是两个学校的风气导致的在任何领域上的办事效率的差距.在北大不管上面提出什么政策方针来,下面的人都是讨论,质疑,各说各话,讨论来讨论去没人出头干实事,谁干谁被喷,做多错多.典型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清华就真的跟一台机械一样,你可以认为那是没脑子的表现,但是人家服从,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把本职工作干好.还说招生,作为清华的头等大事(我感觉他们真的是把招生当头等大事来办的,你可以认为清华领导这种决策无比的SB,但是无奈全国的高中生及家长们三观水平也就那样,于是双方就一拍即合了.本来嘛,宣传这种事情可不就是要投人所好吗?),清华的招生办几乎可以调动清华一切可能的资源为招生工作服务.比方我听过的几个真实的例子罗列如下:1.大约06-07年开始,清华招生办在各省的招生小组人数,车辆,经费急骤扩充,远甩北大几条街.两校差距大到什么程度呢?填报志愿期间,北大招生组所有的老师都在没日没夜地接该省学生的电话,回答各种问题.就干这一项人手都很紧张,几乎搞到没时间睡觉地步.而清华呢?除了有电话咨询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摸底调查得到该省所有的目标考生,然后挑出其中的保送生,可能的省状元,可能的全省前N名,对这些重点争取对象保证做到每个学生派一个工作组(基本配置是一个司机,两个老师,两个学生),亲赴该生所在高中学生和家里,对校长和家长分别做直接面对面游说.列位可以想象作为一名高考生,清华招生老师直接顾你家的茅庐来请你上清华,你该如何拒绝?  反观北大招生组,据我所知,除了负责各省的组长有可能是专职老师以外(也有很多不是,我认识的几位都是学院一级的学工老师,但是每年都会参加招生工作),组里其他老师基本是临时拉的壮丁,比如学工老师,行政后勤老师,组长用个人人脉拉来的其他在校老师和学生,基本是纯志愿者.一没经验,二没能力,更没有提前的策略和规划.很多成员都是上岗之前由组长口述大概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就开始工作了.2. 既然说到招生策略,那我就再多说一句:清华招生办在清华本科生里还开着一门全校通选课,叫招生营销学.很多清华学生去上过课以后才明白原来自己当初就是这样被招进来的,其实就是招生办的营销对象而已.先不说这种做法是否正义,但起码你不得不佩服清华这座工程师学校在招生这个工程项目上的合理规划科学施工.3. 小动作:大概2010年吧,具体忘了,在笔者的家乡省份,通过各种媒体流传出去的北大招生办联系电话有两个,有考生发现这两个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人,接电话的口气以及所说的话完全不同.比如打A 电话那边会比较热情,并且很认真详细地和你分析这个考分可能性有多大,最后欢迎大家报考北京大学.但再打B电话,那边就会很直接地告诉你,这个分来了北大只能去一些冷门院系,趁早死了这份心吧,然后果断挂电话.于是很多考生通过权衡"考清华把握很大专业随便挑"和"考北大只能去冷门转业"之后果断选了清华.那么那个B电话到底是谁搞得鬼呢?没有证据,但是心照不宣,公安查案有一条定律:谁获利谁嫌疑  小动作2:这个事情当年闹得比较大,现在还可以百度得到:某年某省的文科状元差点儿闹得无学可上!怎么回事呢?本来那个时候文科状元几乎是毫无悬念来北大的,结果清华的营销部,啊不,招生办上门游说了一番,然后小姑娘动摇了.但是问题是:当年清华在该省并没有文科招生指标,也就是说这姑娘就算想报清华也没法儿报,因为那个填报机读卡上根本没法涂一个文科清华出来. 清华老师很热情也很有信心地告诉她:没关系,听我的,你什么都不用做,填报志愿的机读卡上什么也不用填(最关键的是千万别涂北大),在家等通知书就行了.随后清华老师就去该省的教育厅去做工作了.看得出来,清华这么干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驾轻就熟,势在必得(要不然怎么敢给小姑娘打那么NB的包票?),结果,这一次情况居然没有掌控中!!! 估计清华这么干早就惹起该省教育部门的众怒了,偏偏那年省里的相关负责人是个直脾气,倔得很,巨坚持原则,死活不给清华开这个口子.于是,直到发榜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位文科状元的个人资料显示她没有投报中国的任何一所学校.... 此事后来见报遂大白于天下,清北两校因此在教育部翻了脸.后来教育部在中间和了个稀泥,把事情解决了.具体怎么解决的,大家自己百度吧.4. 清华有一阵子几乎给全国所有能考上清华的学校都发了一块儿匾,大概是什么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基地之类的.很多没见过世面的高中因此觉得俺们学校从此和清华沾亲带故了,所以亲戚好来往也应该常走动.从此以后出于面子和政绩两方面的考虑,高中校长和老师都更愿意把能达到清北分数线的苗子往清华送. 清华的心理学全国第一啊!(什么?他们没这学科?)5. 清华老师反复地明示暗示大家:清华属理,北大属文 (这个是老梗了)6. 再来个猛的:前年某省理科状元,不知道犯了什么二,竟然在清华生科和北大数学之间犹豫,惹得两校招生老师拼尽全力僵持不下.正在紧要关心,该生家里的电话响了,一接,竟然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院长打来的.这位誉满全球的生物学家和这位热爱高中生物的高三毕业生交谈了大约十分钟,谈理想谈人生谈科研谈未来,谈得小伙子热泪盈眶,结果,不用我说了吧?这就是清华招生办的效率和资源,北大做得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