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罗京 艾滋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23:47

驳斥《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的文章,作为国内唯一把沙盒技术运用于数据加密防泄密领域的研发者-----深信达公司在此回应,虽然此文明显是针对深信达公司,但深信达公司是注重科研为第一生产力的加密厂商,一贯倡导自由,公平,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信达从来不会搞恶性竞争,更不会主动攻击对手,目前出现的客户方选择深信达沙盒防泄密产品替换该公司产品现象,也完全是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行为,深信达公司无意和任何一个加密厂家搞对立和进行恶意竞争。

此处,仅对该文(《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中的诸多的论述错误,做一些指正,以免误导各位读者。

 

一、关于沙盒技术原理

该文(《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中通过安全浏览器,杀毒中使用沙盒(Sandbox)技术,然后就下结论说“防外不防内”,其实这是一个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技术误区。

沙盒技术的核心是对用户空间的虚拟和行为限制以及结果隔离。所谓虚拟,就是对用户的行为,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虚拟化处理,让用户感受到和真实中一样操作;所谓隔离,就是对数据进行分离隔离,只进不出或者只出不进或者彻底物理分开。

在日常的计算机应用中,并不是从SandboxIE开始使用这类技术的,大家熟知的各种IE浏览器,WebIISJavaVM等,都有用到虚拟和行为限制,隔离技术。举个简单的例子,IE打开一个网页,网页的脚本运行在浏览器的虚拟空间内,该脚本是不允许访问本机的物理目录和文件等资源的,否则就没安全性可言了。

 

二、关于沙盒技术应用于数据防泄密领域的动因

该文(《沙盒用于数据防泄密是重大技术原理性失误》)中称的动因,作为此技术的研发者,并不认可。

真正的动因是:沙盒既然可以隔离病毒对真实环境的改变,那么在这个虚拟空间内,也应该可以阻止用户的不法操作,这也就形成了沙盒涉密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结合系统的磁盘驱动,卷驱动,文件过滤驱动,网络过滤驱动,应用层引擎等内核级驱动技术,深信达公司研发出了沙盒加密系统,真正把沙盒技术用于数据防泄密上,这的确是一项创新。一般的初学者估计比较难理解如何使用这么多内核驱动技术,所以有质疑声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沙盒加密用于数据防泄密的效果

沙盒加密是在文件透明加密和磁盘加密基础上,结合沙盒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内核级纵深加密体系,属于第三代内核纵深加密技术。磁盘过滤驱动,卷过滤驱动,文件过滤驱动,网络过滤驱动,每个过滤层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所以特别稳定,速度快,性能可靠,并且没有磁盘加密产品的漏洞问题。

由于内核级纵深透明加密技术要求高,涉及技术领域广,极其复杂,开发周期长,所以国内拥有该开发能力的厂商不多。目前,深信达公司推出的SDC机密数据保密系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产品是第三代透明加密保密技术的典型产品,其产品主要特点是:

1)采用了磁盘过滤,卷过滤,文件过滤,网络过滤等一系列纵深内核加密技术,采用沙盒加密,和文件类型和软件无关,沙盒是个容器。

2)在操作涉密数据的同时,不影响上外网,QQ,MSN等。

3)保密彻底,包括网络上传,邮件发送,另存,复制粘贴,屏幕截取等,特别是屏幕保密,做得非常炫。

4)服务上存放的是明文,客户端存放的是密文,文件上传服务器自动解密,到达客户端自动加密。服务器上明文,减少了业务连续性对加密软件的依赖。并且通过策略设定,客户端涉密文件可以自动向服务器备份,防止员工恶意删除本地文件;

5)不但可以针对普通文档图纸数据进行保密需求,同时更是研发性质的软件公司(游戏,通讯,嵌入式,各种BS/CS应用系统)源代码保密首选。

6)烧录白名单功能,只有符合要求的bin/hex等文件才能烧录到设备中,并且都被审计。

7)所有打印内容都审计并被记录,比如一个10页的文档,如果允许其打印10页内容全部被记录下来。

 

四、总结

沙盒加密技术是原有磁盘加密产品的升级替代产品,技术得到升级优化,感兴趣的,不相信的,自己实际动手测试一下就明白了。获取软件方法:直接访问深信达公司官方网站,联系客服人员即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