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各层介绍

来源:互联网 发布:逆波兰表达式算法 视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3:51

OSI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1 物理层
数据单位——比特,传输方式一般为串行
功能:
①提供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设备)、电气(信号)、功能和规程(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②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从数据链路层接收数据,并按规定形式的信号和格式将数据发送。
③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把比特流还原为数据链路层可以理解的格式)和电路标识、故障状态及服务质量参数等等
2 数据链路层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从源开放系统的网络层向目的开放系统的网络层传输数据,屏蔽了物理层的特征。
数据单位:帧数据链路层完成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过度、准备工作
功能:
①传输管理:为网络层提供低出错率、高可靠性的数据链路
▲②流量控制:协调主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此处流量控制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
控制对象:数据帧
3 网络层
处理与寻址和传输有关的管理问题(这里所说的传输有关问题是指提供传输基础、准备工作)同一LAN内可以省略该层。
数据单位:分组
功能:
①路由选择与中断
②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
▲③控制流量,以防网络过于拥挤
此处流量控制是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整个通信子网的流量,对进入分组交换网的通信量进行控制。
控制对象:数据分组
④建立和撤销网络连接————点对点的连接
⑤对传输层屏蔽低层的传输细节
⑥对数据分段合段,对数据惊醒差错检测和恢复,向传输层报告未恢复的错误
⑦根据传输层的要求来选择服务,实现单链上的多网络连接复用
4 传输层
数据核对和初步整理。
数据单位:报文
功能:
①建立、维护和撤销传输连接————端对端的连接
▲②控制流量,差错控制(使高层收到的数据几乎完整无差错)
此处的流量控制是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传输实体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控制对象:传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
③选择合适的网络层服务以实现其功能
④提供数据的编号、排序、拼接以及重同步功能
5 会话层
数据传输的“中间商”角色,负责数据传输的“售后服务”
功能:
①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②管理会话(三种数据流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互和两路同时会话)
③同步,在数据中插入同步点
传输层和会话层一般结合使用
6 表示层
隐藏不同硬件间的差异,使不同计算机互联数据的最终处理,供用户使用
功能:
①代表应用层协商数据表示
②完成对传输数据的转化,如格式化、加/解密、压缩/解压
7 应用层
提供OSI用户服务,如事务处理、文件传输、数据检索、网络管理、加密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合称高层,数据单位:报文

原创粉丝点击